嘉宾:李东明及全家
主持:尹惠
责编:姜春艳
(尹惠:各位听众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周六专版《女人花园》,我是尹惠,今年十一恰逢中秋佳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目中家人团聚的喜庆日子,今天的《女人花园》请到了来自河北省平乡县的一家17口来到节目现场,李东明一家是一个大家庭,兄弟三人至今还在一起生活,孙男娣女,21口人,兄弟三人都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多年来他们在处理问题时都是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协商后再做决定,无论什么事都能在家庭讨论的基础上达到目标上的高度一致,哥仨把家庭都看得很重,他们认为家庭是事业成功的开始,是工作的首要支持者和监督者,这个家庭中女性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东明的母亲是家中最高的长辈,受到全家老小的尊重,但她从不以长辈自居,仍亲自下厨,李东明的妻子武兰芬1988年代表家庭参加了省妇代会,1989年被评为刑台地区三八红旗手,每逢节日子孙满堂,这个家庭都要举行团圆会,吃团圆饭,这样的家庭在今天的城市已经很少见了,等一下《女人花园》将带领大家走向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主持人尹惠:各位听众,回到《女人花园》的节目现场,今天的《女人花园》是我们请来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嘉宾,是一个家庭的17口成员,我们请坐在我们身边的李东明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李:我是李东明,是河北省平乡县人。
尹:您是这个家的长子是吧?
李:我是这个家的长子。
尹:所以要从您这儿开始,您26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等于从那个时候开始您就在肩扛这个家是吧?
李:当时父亲去世了,生活的重担就落在我身上了。二弟16岁,三弟12岁,小妹妹才8岁。
尹:小妹妹还在上学。那另外两个呢?
李:都在上学。
尹:您当时一个人工作要养活一家子人?
李:对。
尹:当时母亲是怎么样的?
李:当时母亲也在下地干活,纺棉织布,带着我们这一家子。
尹:是不是当时的日子也很苦?
李:很苦,那时候还是生产队的时候,要给自己干,还要给生产队干,一直很苦,不过我们弟兄们都是同甘共苦,供他们上学,还盖了房,父亲去世得早,弟弟们都很懂事,学习上他们都很努力,功课也很好,放学回来干点活儿,割草去。
尹:对,我们小时候说割草、积肥、拾麦子就是农村的那一套。
李:我们就割草去,回来喂十多只兔子,过一段时间卖掉,作为家庭的零花钱,自幼都特别懂事。
尹:生活虽然很苦,但是家庭成员的关系都非常好。
李:从小有失去父爱的体会,本身有压力,对母亲的照顾也有压力,从生活上、从自己学习上就会努力——
尹:就是懂事得比较早,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介绍您旁边的这位,是您的妻子,叫武兰芬是吧?
武:我叫武兰芬。
尹:您是多大年纪嫁到这个家的?
武:18岁。
尹:当时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介绍的?
伍:父母介绍。
尹:当时怎么就想到嫁到这个家庭来了?
武:当时都很困难,我们是一个村的,都希望能有个照顾,我16岁父亲就没了,这弟兄三个都来回互相照顾。
尹:您16岁父亲去世了?
武:对。
尹:您是家里的长女?
武:对。
尹:还有几个兄弟姐妹?
武:3个。
尹:等于跟李先生家是一模一样的感觉,也是有互相很理解,早年丧父,在情感上走得比较近。
李:那是。
尹:然后你们又有了三个孩子,老大在技术监督局。现在多大了?
1:30了。
尹:这三个孩子也很有出息,尤其是老二,老二现在是平乡县的司法局的副局长,是公正处的主任,原来是省司法学校毕业的,人家毕业都愿意往城里跑,你怎么又回到乡下去了?
2:当时岁数小,没考虑那么多,就感觉给自己亲人在一块儿有什么事可以商量一下,而且跟父母在一块儿有一个依靠,就是这样,没往别处想。
尹:还有一个小弟弟,今年也不小了,自己的孩子刚才也在演播室里,两个月里,今天演播室里有一个两个月的孩子,多大了,今年?
3:25了。
尹:现在工作情况怎么样?
3:在家厂子工作,现在新上来一个科目,在那边协助他们干。
尹:李东明是哥三自从改革开放一给大家机会就在平乡县办了一个皮鞋厂,赶上了第一班车,一改革开放就有了这个皮鞋厂,也给了这个家庭一定的收入。
李:奠定了经济基础。
尹:一直在经营这个皮鞋厂,现在又给自己的孩子创业机会,他也跟你们的皮鞋厂一起做吗?
李:他是体育系毕业的。
尹:对,我看他像体育系的。
李:体育系毕业以后他没有去教学,他开始根据家里需要,各种情况就在家里工厂里,他还会搞点电脑自动化,喷图,电脑打字,还会六色打印机。
尹:还挺科技化的。
李:还有我们《军事天地》的主页都是他搞。
尹:这个家除了有一个皮鞋厂,还有学校,还有培训,还有养殖厂,还有什么扫盲班,还有网站,这个家是又传统又现代的家。
(音板:在河北省平乡县有这样一个家庭,全家21口人生活在一个大院里,四世同堂,婆媳之间宛如母女,妯娌相互没有红过脸,全家上下尊老爱幼,吃饭有食堂,花钱不分帐,《午间一小时》周六专版《女人花园》带您走进——好大一个家。)
尹:咱接着介绍这一个家庭今天到场的已经介绍完了,然后是另外一个家庭,是二弟弟的,今天二弟弟不能来,因为要在家里,二弟弟的妻子。
李:我叫李福敏,今年46岁。
尹:现在做什么工作?
李:在厂子里。
尹:也是在家里的厂子里。你在这个厂子做什么?
李:付原材料。
尹:现在这个厂子有多少人了?
李:560多。
尹:500多人啊?一个乡的厂子,那快把你们村儿的人全招进来了。
2:邻村的也有。
尹:也就是超过了自己村的人?
李:早超过了,退伍军人,下岗职工,还有军烈属的子女,女工多。
尹:也给他们提供了工作的机会。
李:对,妇代会,共青团,公务会,党组织,团组织民兵。
尹:真的?还有民兵?我觉得你们这儿挺逗的,还挺全,还有妇代会。二弟弟的儿子,你是大孩子?
5:对。
尹:你20了,在上大专是吧?
5:对。我叫李玉光,是小家庭的长子,下面有两个,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尹: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有空教教你爸爸妈妈,帮助国家普及普通话,你觉得这个家庭都在一起工作,刚才你也说了在一起吃饭,会不会太没有个人空间了?
5:我们这个家庭从我一懂事就是我爸爸妈妈我伯伯叔叔做企业,我们稍大一点就上学了,在学校的时间就多了,在家的时间就少了,我是男孩子,脾气也跟我姐姐不太一样,有时候不太好管。
尹:你坐在这儿可是一表人才的样子。
5:有时候也打,有时候也吵,长大点儿了就稍懂事一点儿,家庭的教育也理解一些了。
尹:就是懂事了,你们兄弟姐妹之间打架吗?你这么淘。
5:有时候也打,我比妹妹大两岁,有时候说得不好了有时候也打两下,妹妹跟我奶奶在一块儿——
尹:哦,打不着。
5:有时候跟我弟弟闹两下,我爸爸妈妈就教育。
尹:你们一般出现家庭问题是以什么方式解决的?
5:在饭桌上就把事说了,有事就坐在一块儿。
尹:我觉得家庭有矛盾很自然,尤其是这么大一家子,这是我看到矛盾最少的一家,就看解决的方法,我记得有一个人说他妈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等他有孩子的时候可能也会这么解决问题,家庭就是你可以从父母那儿学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他妈妈是特别严厉的妈妈,但是他妈妈一定要吃完饭再跟孩子解决这个问题,你要是在饭前解决全家人的饭就没法吃了,每个家庭的方法都可以借鉴一下,你们家是在饭桌上解决,那要是解决到半截打起来了饭还吃不吃?
5:有时候到一定程度就不说了,吃完饭以后再谈谈或者怎么样。
尹:你觉得你爸爸,大伯和叔叔,哪个更厉害?你最怕谁?
5:我也不怕谁,我伯伯从小教育我,我对他印象深一点。
尹:这边是你弟弟,比你小两岁?
6:小四五岁,我最小。
尹:哦,姐姐比他小两岁,弟弟长得挺漂亮。
6:今年上高一。
尹:你给我说一件在家庭生活中最好的一件事。
6:最好的是感觉奶奶特别关心,我从三年级就在外面上学,在市里面,两个礼拜才回一次家,那时候奶奶特别关心,就留了好吃的等我回来吃,回来以后就看奶奶,奶奶就把好吃的全拿出来给自己。
尹:真好。我觉得隔辈的人更疼孩子,能留好几天吃的等到孙子回来吃,这孙子倒也真的挺乖的。
7:(抽泣)
尹:怎么哭了?告诉我。
7:没什么,想奶奶。
尹:看来你真跟奶奶关系很亲,都哭上了。
5:奶奶确实不容易,一大家子,我爷爷去世得早。
尹:奶奶好像也是这个家庭挺重要的人。
6:我们几个都是跟奶奶住。
尹:我觉得一个家庭母亲真的是很重要,比如我们看《大宅门》,完全是一个女人在那儿撑着,我真的对您的妈妈很感兴趣了,能让子孙满堂都那么和睦,她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李:很善良,勤劳。
尹:我听说她现在还做饭。现在多大年纪了?
李:73。
尹:感觉她对人有种关怀。
武:连邻居都说“你看你们婆媳关系好得很,就跟闺女似的,你要老不回来老人家到门口等,看你回家没回家,该吃饭了”。
尹:就是说她会到门口看谁没回来,中国很多小说电影都是在描写一种婆媳关系,这是中国传统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很多问题都出现在婆媳关系上,在咱们这个家庭里婆媳关系是怎样的?三弟的妻子?
张:我叫张采珍,今年39岁,我们家的婆媳关系好像闺女一样,关系特别好。
尹:你当然也有自己的母亲,如果这儿也有丈夫的妈妈,婆婆,您说像女儿一样,是不是还是不太一样啊?跟自己的妈妈。
张:我觉得一样,有什么话可以跟她说,有什么不懂的事可以问问,有些不开心的事也可以说说。
尹:其实好多婆媳关系问题都出现在妈妈护着自己的儿子,什么事都老觉得自己儿子吃亏了,什么事都要防着儿媳妇一些。
张:她不会。
尹:没有啊?那这个家庭还真不错。儿子今年多大了?
8:15岁。
伍:现在在市里上学,他9岁就去市里上学。
尹:那9岁就离开家自己生活?
8:上私立学校都是独立生活。
尹:想这个家吗?
8:当然想家了。
尹:大了就好些了,学会独立了,小时候最想的是什么呢?是想这个家里有好吃的呢?
8:想亲人。
尹:比如你跟谁的关系最好?
8:也是奶奶大伯吧。
尹:我觉得一个大家庭也有好处,就是说哪怕自己父母不理解了,还可以去找别的人,去找奶奶或者大伯。好,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7:我叫李莉,从小就跟奶奶在一块儿住,感情挺深的。
尹:跟奶奶也是什么都说是吧?
7:对。
尹:我们利用了差不多一半儿节目时间才刚刚把这一家子的十几口介绍完,还有三个孩子,一个是两个月,一个是两岁,还有那两个,一个两周半,一个刚五岁,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音乐之后我们再来聊这个家庭怎么生活在一起。
(音乐)
尹:各位听众,回到《女人花园》的节目现场,今天我们从河北省邢台请来了一家17口人来到节目现场跟我们一起做一个十一的特别节目,因为今年十一和中秋是同一天,我记得上一次十一和中秋同一天还是我十八岁的时候,现在我已经是年纪不小的人了,那真是20年前的感觉,这一天是很难得,十一和中秋是同一天,今天我们也想跟大家聊一聊,这么大的家庭,我们很少见的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是怎么在一起生活的,刚才我们也说到这个家庭的成员都住在一起,这个村子也是因为这个家庭有了改变,李东明你觉得这个家庭的核心是什么?
李:这个家庭的核心都是由中华民族的传统,尊老爱幼,中华民族遗传下来的美德。
尹:其实老说尊老爱幼好像一个口号一样。
李:实际不是口号,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尊老爱幼,我们再发奋图强,我们把老人照顾好是我们年轻人必须做的,我们把我们下一代教育好,我们处于中间一代,老人是扶养我们,一代一代把我们教育大,扶养大,很不容易,但是作为我们,我们就应该再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再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让他们既爱祖国,又爱家庭,又爱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园,各个方面都处于很协调的状态。
尹:其实我觉得一个家庭如果是有爱的家庭,大家都能感受到爱,孩子说到奶奶都是心里很由衷的。
2:我这一辈小孩儿,我姐姐到我最小的弟弟,都是我奶奶看大的,所以对我奶奶的感情都特别深。
尹:刚才说尊老爱幼,爱幼是从奶奶这一代就传下来了,对你们哥仨是不是也很有影响?对你们的孩子你们是什么态度,作为父亲和男人你们是什么态度?
李:对我们来说,作为我,她们妯娌仨,还有我们弟兄仨来说,我们没有把我们的孩子分得很清楚,确实是这样的,从来没有这样想过。
尹:就是一个大家庭的孩子。
李:对,从来没有说这是老大的孩子,这是老二的孩子,应该多关心,那个可以不关心或者说他出了什么事情,比如最小的在香山寺上学吧,离我们家还有60公里,有什么事老师打来电话,谁有空赶快跟老师见个面去。
尹:就是说家里出问题了不见得是自己的父母出面,谁赶上去就去负这个责任,去处理这个问题。
李:比如在外面跟学生打架了,这个事情有过。
尹:他给别人打架了,您会打他吗?
李:那不会。
尹:通常孩子在外面打完架了回来父母就把自己的孩子打一顿,就以为制止了,其实更让孩子有打人的念头。
李:要经常教育他们,我跟他们开会的时候说学生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这句话我还说过,家庭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
尹:家业将来还是你们的。
李:是这个意思。我们的祖国就是千万个家庭组成的,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教育孩子时常教育他们向善,孩子们出了问题我也经常给他们讲要好好学习。
尹:每个家庭都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有的就管用,有的就不管用。这个家庭有没有自己比较好的方法还是大家比较自觉?
李:一个是自觉,一个是有着良好的家风,经常给他们开会,学生都是以学为主。
尹:谁开会?
李:我开。
尹:给下一辈的开会?
李:给大家庭。
尹:你可以给我们说说你们的家会是什么样的形式?
7:因为两个星期回来一次,大人也挺忙的,孩子都凑到一块儿,一般都是凑到我奶奶家,一大家子都凑在一块儿,一般都是我大伯。
尹:我一看大伯就挺喜欢开会的。
7:对。
尹:是这个家的一家之主,看得出来。
7:他就给我们召集在一起在吃饭之前或者饭后聚在一块儿随便谈谈最近的学习情况,这个说说那个说说,然后说有什么问题,我们说了,然后他也说家里有什么情况,挺忙的,大家都互相交流交流,越是这样,大家感情越融合。
尹:但也有些不能说吧?比如自己犯的错误什么的也不会说是吧?
7:犯错误的时候一般都是单独的自己去找他们说。
李:再说他们谁也瞒不了谁,在同一所学校。
尹:对,大家都知道。
(音板:今年的《女人花园》为您请来的是河北省平乡县的一个有着21口人的大家庭,老一辈的兄弟三人创办了乡办皮鞋厂,建立了国防教育学校,开设了全国首家家庭国防天地网站,这个家庭的17口人正在坐客《午间一小时》周六专版《女人花园》,欢迎跟随我们的主持人尹惠走进他们的生活。)
尹:给我讲讲你们家,刚才我们讲给孩子开会,两个星期给孩子开一次会,全家人还在一起开会是不是?给我们讲讲家庭会议是由哪些组成的?怎么开起这个会的?
2:家庭会议一个是生活方面的,一个是厂子里工作的进展情况,主要是分这两大块,生活方面离不开柴米油盐,这些事比较琐碎。
尹:我听到一个最让我吃惊的是这个家庭是不分账的,钱是不分开的,两口人的夫妻之家都把钱分开了,,大家认为这是很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这样大家容易矛盾少,也就是说钱还是能引起很多家庭矛盾的,这个家庭里钱合到一起不分开有多久了,有没有产生过矛盾?
李:一直都这样,刚才我不是说过吗?从建厂开始大家就在一起。
尹:那就是哥仨一块儿干这个企业,开始做。
李:当时他们都小,到了84年我和二弟都在家里,我三弟当兵回来我们就开始筹备说搞一个皮鞋厂吧,就搞起来了。
尹:有没有人做市场调查或者说在当时搞皮鞋厂是能赚钱的事情,万一赔了怎么办?兄弟间有没有分歧?
李:那时候我是老大,还是我做主。
尹:是不是当时就讲好了我们的钱不分开?
李:没有没有,当时是这样,我们都是一个大家庭,他们两个岁数都不太大,没想那么多。
尹:你有没有发现,所有的电视剧,电影,全都是好哥们儿好亲兄弟一块儿干一个企业,然后就全没了。
李:属于这种情况,干起来吧,就想着干。
尹:一旦有钱了是不是就——
李:有钱了闹矛盾就少了,没钱就很为难。
尹:什么时候工厂有收益了大家赚钱了?什么年代开始?
李:到91年92年。
尹:也有十年。
李:6年,有6年经济紧张,你想技术上还有好多问题,再说那几年从我们兄弟仨还在加强指导思想,经济上也很紧张,不能说有了这个钱先用了,我们都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像滚雪球一样,一个企业越滚越大,但是说这个钱从91年开始有收益以后,88年就开始有收益,比一般群众过得都好。
尹:比一般农村人都过得好一些,但这个钱会不会带来家庭的矛盾?
李:也没有带来矛盾,只是在扩大再生产的同时,搞国防教育。
尹:对,我知道咱们这个家是捐出去三百多万,到现在慰劳军属,办教育,捐出去的钱就已经有三百多万,拥军拥属,从那时候就开始。
尹:每一家的生活费是多少,我关心一些比较具体的事情。比如已经捐出去那么多钱了,但我们是不是每一个弟兄是不是有工资?他们每个月发不发工资,他们的孩子有没有零花钱,他们想买衣服怎么买?这是怎么分配的?
李:这个家庭是这样的,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分过这个地方是你的,那个地方是我的,多少钱是你的,没有这样,比如我们家有400万,500万,这个总的概念妯娌,成年的孩子都知道这么多钱让我们来支配,他们每个人花的时候,比如他们每个人花的时候都要支。
尹:哦,有会计。
李:三弟管钱二弟管帐。
尹:那孩子要买什么东西呢?
李:跟妈妈要,一般零花钱都是支钱,记个数,到年终的时候这个数正好在账上走,一直这么多年都这么走,因为总的资金大概情况都清楚。
(音板:李东明26岁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带着一大家子人走过了风风雨雨二、三十年,全家人同甘苦共患难,他们的生活中会有矛盾吗?他们对事业,对日常开销会有分歧吗?请您继续收听今天的《午间一小时》周六专版《女人花园》,为您讲述的是——好大一个家。)
尹:我想问问您妻子,三八红旗手,还做过妇代会的代表,得过好多奖,看你的简历,这个家你作为一个女性在这个家里,这么多年你觉得这个家发生变化的是哪一点,一直没有变的是哪一点?
武:我觉得家里的优良传统没有变。
尹:家庭没变,人和人的关系没变。
武:经济上和过去有了变化。
尹:比如家里投资或者捐出去钱有没有家庭分歧,我们可以把家里建设得更好,可以再把厂子投资做得更大,为什么要捐出去一些钱或者投资到一些学校,有没有这样的分歧?
武:我觉得花钱要花在点点上。
尹:就是花在值得的地方。
武:对。
尹:家里有分歧的时候,做司法的局长,有分歧的时候是怎么决定?是举手表决还是说大伯一个人说了算?
2:个人谈谈自己的想法,你不愿意原因在哪儿,这个会大家都参加,然后再评评,论论谁更有道理,谁有道理采纳谁的意见,不能说一个人说了算,大方面还是父亲。
尹:一家之主的感觉,带着全家十一到北京来,有时候是不是也觉得责任很重,也很有成就感,这么大帮人跟着您从26岁父亲去世,弟弟妹妹一手带大。
李:是,既感到责任重大又把他们带到了正路上来,真是感到责任重大,一次也没敢分心过,弟弟妹妹都大了——
尹:四世同堂,在一起真不容易。
李:你刚才提第一个问题咱们家发生什么变化了,最大的变化就是有解放军保卫边疆,在这个安宁的环境,我们从贫穷走向富裕,这是我们最大的变化,什么也没变,我们革命的家风没变,和睦的家风没变,我们团结的亲情友情没变,我感到责任重大,总认为我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完,不管是把他们,我们弟弟,下一代,把他们教育好。
尹:我觉得挺不容易的,四代同堂在一起,能够感受到一种家庭的气氛,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音乐之后我们再来交谈。
(歌曲)
尹:各位听众,回到《女人花园》的节目现场,今天我们从河北省邢台请来了一家17口的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刚才我们也听到了这个家庭确实有从上到下的人对人的关爱和关心组成这个家庭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刚才孩子们也讲到奶奶,母亲,伯伯之间跟自己的关系好像不像三个家庭,虽然三个家庭都住在一起,但好像不是一大家子人,听说也是每天在一起吃饭,都拿着小饭碗到食堂吃饭,吃饭是什么样子的?
7:吃饭都是大人把饭做好之后,最小的小孩儿最先坐在桌子旁边,让他别动,大人就往那儿端饭,小孩儿就在那儿坐着。
尹:这锅米饭得焖多大?
3:有时候厂里忙,我父母还有我叔叔婶婶们有时候在厂里食堂吃一点,我们几个就跟家里吃,我奶奶做饭,我们下班回家了,孩子也接下来了,都是奶奶带,多数时候是奶奶在家做饭。
尹:我有时候发现,为什么应该多做一些家庭的节目,好多听众也很关心家庭的节目,因为家庭确实影响着一个人,比如说一个女性,有时候一个女孩子从家里得到的爱多,她将来在找自己男朋友和建立自己家庭的时候她好像有一种根基,有一种底,我经常发现比如跟父母之间关系不好或者跟母亲之间关系不好或者父母给孩子过多压力,让孩子形成特别不自信的心情的时候,她将来找男朋友会遇到很多很多问题,在将来自己组织家庭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很多问题,所以我想问问你们这两个已经结了婚的大一点的女孩子,你们的婚姻,你们满意吗?或者说你们有没有想过跟你生活的家庭是有关系的,你们这样选择爱情,这样选择婚姻。
3:应该有关系吧,因为我们的家庭是个大家庭,都是通情达理的人,看待事物上都挺善良朴实的。
尹:你找的人也应该具备好的品质是不是?
3:首先得考虑这个,品质问题这方面的,其次就是有一定的共同语言,我家属他也是当兵出身的,他爸爸他弟弟都是军人出身,特别正直。
尹:而且我觉得有一个大家庭,我现在越来越羡慕大家庭,我们在外面吃了什么亏,就跟你祖国特别强盛,你在国外吃了什么亏就觉得祖国跟你做底似的,我觉得一模一样的,如果你的家庭很大,底气比较壮,这人不敢欺负你,他一欺负你那么多人要跟他讲理,那么多人要看着他,这三个妻子,我们在这儿看到这三位兄弟的妻子,我知道李东明是家里的撑舵人,但是这么多年和他一起生活,您得跟我说句实在话,对他有意见的地方在哪儿?
武:我对他有意见的就是这个企业越干越大,越干越忙,谁都不顾,连俺也不管了。
尹:不管俺了。
李:啥地方不管了。
武:他住南楼,俺和孙女住北楼,晚上他不回来,十天都不见面。
李:瞎说。
尹:有没有为这个事情召开全家大会?
李:没有。
武:他主要忙企业,还有国防学校。
尹:对对,这个家是有很多事情,有人说男人觉得我忙工作你就应该完全理解我,因为你也看着我有多忙,他对家还是要少一点,尤其对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妻子,你看他有时间管自己的弟弟的孩子,他有问题了,我得去管他,但越是自己身边的亲人越觉得反正她挺理解我的,最后她得到的爱可能还没有弟弟的孩子多,这种情况有没有在自己身上发生你应该想一想。今天我们请来的也不是一般的家庭,这个家庭除了有自己建设的皮鞋厂,1990年还建起了国防教育楼,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家庭国防教育室,1992年又成立了家庭支持国防建设基金会,1993年还开了一个幼儿园,叫国防幼儿园,1997年他们家庭投资了120万创建了李东明家庭国防教育学校,开办成人教育培训班,开展函授教育,同时开办科学养殖种植,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的培训和农民扫盲班,总投资达300多万元,今天也在《女人花园》重点听了听大家怎么生活,这些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希望十一这个机会,因为有更多人会团聚在一起,中秋节会有更多的家庭在一起,也希望大家都跟我们分享这个大家庭的快乐,感谢今天远到而来的17位嘉宾,我们今天的谈话到此结束,谢谢。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