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5月22日《午间一小时》:为西部播种春天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0月26日10:23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

  嘉宾:

  谢丽华(中国妇女报副总编辑、《农家女百事通》杂志主编,农家女

  实用技术学校的董事)

  陈虎(农家女实用技术培训学校负责教务工作,曾在湖北的农村

  当民办教师、是《农家女百事通》的通讯员、最早为创办

  农家女实用技术学校出过不少主意。)

  主持:原杰

  责编:扎西

  >主持人原杰:听众朋友,我是原杰,您现在听到是一群来自宁夏贫困地区女童们合唱的一首当地民歌——《宁夏川》。今年“五一”前,19名宁夏回族女童结束了在北京为期两个月的短期培训,踏上回乡的火车。在她们离开北京之前,我们节目组来到她们曾学习和生活的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在这所学校一间简陋的阅览室里采录了这期节目。这些女童来自宁夏同心县韦州镇的贫困家庭,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出家门。在北京两个月的学习生活,对她们有太多的感受和收获,这些感受和收获不仅影响着女童本人,而且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她们的贫困家庭,今天我和我们节目组的扎西,还有我们的录音师齐师傅一块儿到这儿来就是想和你们一块儿聊一聊你们班的情况,我们对你们班现在的情况特别有兴趣,能适应吗?

  >众:能。

  >原:这不是训练的吧?

  >众:不是。

  >原:咱们别跟上课似的,集体回答问题自己听了都要可乐了,从收音机里出来一听就更可乐了。谢老师你们是不是都很熟悉?

  >众:是。

  >原:给你们上过课吧?

  >众:上过。

  >原:又在一起说。刚才我上来很主观的叫谢老师,你们平时管她叫什么?

  >众:谢阿姨。

  >原:你们来的这些孩子中间有家里生活困难的吗?

  >众:有。

  >原:谁家生活困难,能举手告诉我吗?

  >海:我们家乡思想很封闭,女孩子一般情况下没有多少书读,一般小学毕业就不读了,有的是经济状况,大半是封闭思想。

  >原:能跟我谈谈你的情况吗?你家的情况,比如你上了几年级?

  >海:我上了初三。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父亲去世家里欠了很多债,我母亲又是个残病伤,我哥哥都没有办法,就带着我们闯我们自己的生活,在那期间我们都受了很多苦,在六年级的时候我母亲不让我上学了,我很想上学。

  >原:为什么不让你上学了?

  >海:因为没有钱。那时候我大哥二哥撤下来不上学了,我就只有自己挖甘草,每天只能挖两块多钱的,但是我就那样坚持下去,一个学期的学费就攒足了,每到暑假的时候我就挣自己的学费。

  >原:你哥哥后来就没再上学吗?

  >海:我大哥二哥都是小学毕业。

  >原:学费都是自己挣的吗?

  >海:对,上初中学费全是我自己挣的。

  >原:有谁是跟她不一样的?

  >马:我们家的情况和她不一样,我们家小孩儿特别多,有七个,最小的才三岁,哥哥19岁在外地打工,我就上到小学毕业,现在我二妹妹也小学毕业。

  >原:你妹妹是五年级对吧?

  >马:对,现在上小学五年级,可能回去以后她也要退学,因为家里没有钱,而且姐妹又特别多,要不然她一个人上了别的又怎么办?所以上到小学毕业就不再上了,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思想有点落后,比如说家里生孩子多的,女孩子一般一过15岁,辍学以后回家就结婚了,最小的16岁就结婚了。

  >原:那你们的家里面刚才也说了,许多家都是多子女的,原因是家里都想要一个男孩儿,那你们家有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呢?

  >马:有一点吧,像上学我哥哥上到初二我才上小学毕业他们就不让我上了。

  >原:就不让你上了?

  >马:他们就说男的读书将来找工作什么的还能到外边去,女的就在家里干活,一天帮着做饭干什么的。

  >原:他们说错了吧,你现在不是跑到北京来了吗?

  >马:对,我是最后一个争取到的,我走的时候他们不让,我是哭着闹着才让来的。

  >原:家里不让你来是吧?

  >马:我来的时候爷爷脸都板着不让我来。

  >原:为什么呢?

  >马:他们不让出去,让在家干活,说你走了家里干活的劳力就没有了。

  >原:你在你们家还算个劳力啊?

  >2:她是大女儿。

  >马:我们家小孩儿都经常帮妈妈洗衣服,做饭什么的都是我干,妈妈也挺忙的。

  >原:下地吗?

  >马:我不下地,我就在家里帮他们做饭,收拾屋子,还要照顾妹妹,最小的才三岁,特别忙。

  >原:你今年多大?

  >马:17岁了。

  >原:已经在家里挑大梁了是吧?又做饭又洗衣服。是不是你们当地妇女都这样?

  >众:大部分是这样的。

  >原:还有谁可以跟我说说你们家里的情况?

  >2:我们家和他们家都不一样,我本来有上学的机会。

  >原:你叫什么名字?

  >2:马晓红,我爸爸去做生意,在路上把家里的所有本钱都丢了,回来一年之间头发全白了,最后我就没上学了。

  >原:那时候你上到几年级了?就不再让你上学了?

  >2:初一。

  >原:自己觉得可惜吗?

  >2:可惜,最后我爸爸咬紧牙关不要我妹妹上学,我妹妹学习挺棒,我们姐妹六个,如果家里没有男孩子就不好说话,今年我们家就生了弟弟。

  >原:当地觉得没有男孩儿不行?

  >2:对。生我弟弟我们全村都知道,都恭喜说你们家终于有了个传宗接代的了。我爸爸也很高兴。

  >(音板:有关统计表明,我国女童的受教育率,解放前是20%,而1997年女童入学率已达到98.81%,男女童相差仅0.21个百分点。可以说,我国的女童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在贫困、边远、民族地区、女童教育权受损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在这些地区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能够完成初中学业的为数不多。)

  >陈:从我们下去的情况,一般来说岭南山区,这个地方比较干旱,盐碱地比较多,沙漠,我们走过去,全是风吹着沙在前面弥漫,看不清,两米远就看不清,他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早上还是路晚上可能沙就盖上了,一般他们家庭有十亩到七十亩的旱地,但是这个旱地亩产最多六十斤,是靠天收,一年下个三场雨就相当不错了,那儿没雨很干旱。

  >原:陈老师说得对吗?

  >众:对。

  >陈:叫“十年九不收,三年两头旱”,这是当地一个非常有名的谚语。基本每个家都看,筛来筛去的,这个比那个,那个比这个,尽量采取最合适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什么都合格了,最后走之前忽然有亲属,有这个那个说。

  >原:反对,不理解。

  >陈:现在还缺了一个,当天晚上协议书都签好了,通知她们第二天八点钟上车,结果第二天一等也没等来,二等也没等来,她可能心里还是有疑虑,但是她们来了,以她们亲自的事例回去以后会给他们一个最清楚的证明,她们确实是受益人,我们学校确实也是实实在在的办事。

  >谢:都是西部的。现在关注西部开发,实际我们说的“开发”包含了经济开发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我们在做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

  >原:陈老师不是西部的吧?

  >陈:我是东西部结合的。我们也听不太懂他们的方言,说起来他们特别不信任我们,他们都不信任我们,现在社会拐卖人的特别多,我们在火车上列车员还专门把她们叫到列车室,因为我一个男的带着七八个女同志,这是怎么回事啊?就把她们找到列车上去问她们是不是上当了是不是受骗了,她们说我们不是。像这些事我们下宁夏招生的时候,我们首先把招生方案,招生条件的意向先发给当地协招的人让他们先给我们宣传宣传。马老师办事情特别认真,按照我们的条件是面向贫困地区的孩子,家庭比较贫困的,而且不能有干部的子女和亲属参加,马老师把关也特别严,也确实按这个要求做了,当时他们觉得社会上还会有这么好的事?又不要钱,又不要学费,而且是学两个月的缝纫,这么好的事,干部怎么没有参加?马老师的亲戚一个都没有,是不是连马老师一块儿都给骗了?骗我们!当时他们不相信,这样的事按一般的常规,干部子女怎么一个都没有?

  >原:这是他们的要求是吧?

  >谢:对,我们就是给贫困的,辍学的,根本没有机会再得到培训的人,我们要求招生的合作伙伴就必须得这样做,我们才去做,不然你的名额还没过去呢,干部的名额都插满了,在这儿正好相反,他们就问马老师,这么好的事,你们家这么多亲戚怎么没有一个人进来?所以他说肯定是拐卖人口,马老师被我们买通了,一块儿来做这件事,一直把她们送来才相信的。

  >马:下去以后我们为了真正把这个指标给每一个最需要帮助的人,因为要帮助她们脱离贫困,我们本着对这个负责,首先是招生,考试,面试,体检和家访,家访的时候我们基本每家都跑到了,特别是到前湾村,那个地方也特别贫困,房子全是破的。

  >(音板:造成女童教育权受损的主要因素有:1、社会原因。由于受漫长的封建社会遗留下的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男孩上学堂,女孩喂猪忙”的现象。2、经济原因。在生存条件比较差,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地区,贫穷与落后制约了女童象男童一样受教育。3、教育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着单纯追求升学率、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的问题。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目前又不可能大批升学,结果是一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或高中毕业后返乡。然而,他们仅有书本知识,无实用技术,人们嘲笑她们是“种地不如老子,养猪不如嫂子”。家长和孩子看不到上学的直接效益,失去了上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原:听了陈老师和谢阿姨谈的情况,我真的感觉你们是特别幸运的,能在那么多女孩儿中有机会到北京来学两个月缝纫,能到北京,以前可能你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地方来看一看,我觉得确实确实是非常幸运,如果你们要不来,比如像缝纫,像其它一些,比如做小包的事情,你们在家乡不能学吗?

  >众:没有学的地方。

  >3:在那儿没有这样的条件,如果学习缝纫还得交钱,个体户也不是很认真的教,如果你多问,他就会骂你,说你很笨,没有这儿的老师那么认真耐心地教。

  >原:谁学过?海燕来说说。

  >海:我去学了,但是我们的师傅也是问多了他就很不耐烦,你听明白了没有?我并没有听明白,要是我多问几次,他说你怎么这样?一个初中生还不理解这些?最后我只能自己闷着头自己去看。

  >4: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出远门,在我们的镇子他们议论纷纷。

  >原:他们都议论什么?

  >4:他们不相信有这么好的事,不相信管吃管住,包路费,哪有这么好的事,尤其是招了这么多女孩为什么不招男孩去?我们清真寺的老汉说肯定回去结婚都很困难,他们以为我们出来打工了,其实不是这样,没有他们想像的那么严重。

  >原:你们来之前,除了知道到北京来参加这个班不花钱以外,还知道什么?知道学什么吗?

  >众:知道。

  >原:知道学什么?

  >众:学缝纫。

  >原:还有呢?

  >众:电脑,我们刚来的时候说学电脑。

  >原:我们找一个人来说,你叫什么?

  >苏:我叫苏倩,我们来的时候还没有决定下来是学电脑还是缝纫,我们都特别希望学电脑,就是因为文化水平都不太一致,不太高,所以就学缝纫,但是我们也挺喜欢学缝纫的。

  >(音板:国际社会对儿童的界定是0—18岁,其中12—18岁为大龄儿童。目前,我国失学儿童分布在6—18岁的儿童中。由于学校教育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大龄女童一旦超过适龄儿童的入学机会,便难以在“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的资助下入读小学一年级。另外,我国扫盲对象的重点为15—45岁,不包括12—14岁的失学儿童。加之,大龄女童辍学率很高,这些女孩子成为教育的盲区,她们在贫困、无知、愚昧下,将走向早婚、早孕,她们不但是低素质的家长,而且将是本世纪中国文盲大军的主体。因此,有关人士呼吁我们必须用抢救性的态度,采取有力的法律手段,对待大龄女童问题。)

  >原:办这个学校本身就特别不容易,从资金各方面都很紧张,实际办一些收费的班可能对学校更好一些,怎么会想到办一些免费的班,而且是培训这样一批孩子?

  >谢:我办这所学校的初衷就是一项公益事业。我就是因为办《农家女百事通》杂志接触了特别多的农村妇女,我就觉得农村妇女特别缺少培训或者缺少培训的机会,世界妇女大会的时候我也有机会走到各个国家看了看,尤其是发展中的国家,有些国家经济状况可能不见得比我们强,但是他们妇女自发的组织起来培训,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也使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什么时候让我们的农村妇女像我们城市妇女一样,或者像男人一样,能够说提着包走就提着包走,问她干什么去?我学习去,培训去,但是农村妇女没有这样的机会,农村妇女哪怕读完高中没考上大学的,只要回家务农了,你再问她学习的机会没有,培训的机会没有,甚至看书看报的机会也没有,我觉得就这个事很应该有人来做这件事情。

  >原:您亲自到这些边远的山村去过吗?

  >谢:去过,贵州、甘肃,这些都是最贫困的县,都去过,而且到过一些家里边,那都是家徒四壁,甚至温饱根本没有解决的地方都去过。

  >原:给我们讲讲女人在社会中,在这种贫困地区的地位是怎样的?

  >谢:我们跟着干部一块儿走村窜户,敲敲门,说家里有人吗?妇女就会回答没人,问她们为什么?她们说一般开门叫有人没有,一听就都是找男人,所以他们觉得男人才是家里的人,而女人是家里的叫屋里的,孩子他妈,自己就把自己当成一个附属品。所以很多农村地方的妇女还是这种地位,有时候我们去了之后找一个名字,我们去扫盲,拿着名单去找找不着人,人家想办法,这是谁家的?谁家的媳妇,谁家的妈,她们自己的名字在村子里甚至都不被认可。

  >原:这都有个姓儿是吧?

  >谢:姓都不知道,可能是谁家的闺女,可是你要说他们家的男孩子,这个男孩子叫顺子,顺子他妈,这就都知道了,你要说这家锁柱屋里的,他就知道了,有时候连姓跟名都没有。现在我们有了名字了,可是在农村有个习惯,尽快我们农村妇女解放了,我们法律规定平等,但是我们农村妇女,尤其是偏远的,山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我觉得妇女的地位还是很可悲的。

  >原:所以你就想做这么一件事情是吧?

  >谢:对,一个是给他们办了一本书,一本杂志让他们能听到外面的声音,让他们的声音也传播出去,一个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有机会走出家庭,走出大山,能够坐在教室里进行学习,进行培训,改变他们现在的状况,这种想法我们把它管做一种梦想。从95年世纪妇女大会我们参加过培训,我们也参加培训,都来谈自己的梦想,我谈的梦想就是我在我退休之前要为农村妇女办一个培训学校,但这个还没有等我退休之前,三年之后这个梦想就成了现实。我们没要国家一分钱,我们用各种各样的社会的捐助,还有各种热心人的捐助,还有我们奋斗努力感动了一些人。我们这里面学校做起来现在可以看到教室里除了这些课桌是新的,剩下的柜子这些好多都是人家搬家了,我们赶快给它收罗来。现在很多人知道了,只要一搬家就给我们打电话,图书阅览室的书也都是大家捐出来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人一把柴我们学校就烧起来了。

  >原:对于免费班孩子大概有个什么样的计划?打算把它办到什么程度?比如办几期?

  >谢:我希望我们学校要有一个永久性的农家女助学金,如果这个助学金一年有20万,我们一年就能够有100个农村的辍学大龄女孩子得到培训。我希望这笔钱成为固定的,永远存在,起码和学校同时存在。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长期办下去,现在也正在想办法把助学金建立起来。

  >原:谢女士,其实您在他们这个班以后还准备办几期这个班?

  >谢:我们这笔资金是一位美籍华人储慧玲女士用做陶艺品卖的钱来支持的,应该还有两个班,这个钱还能维持两个班。她也在继续想办法,我们也在继续想办法,我们已经给一些基金会发出了我们的申请,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我们希望长久的做下去,但是就看我们资金筹集的情况。

  >(音板: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是由中国妇女报《农家女百事通》杂志社主办的为农村妇女创办的一所综合性实用技能培训学校。学校从1994年4月22号首期开班以来,培训了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900名农村妇女,其中有400多名来自西部贫困地区的学员得到了免费学习,这所学校被广大农村妇女誉为农家女的“黄埔学校”。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谈话节目《午间一小时》,我们谈论的话题是:为西部播种春天,关注有关西部女童教育的问题。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中国妇女报副总编辑、《农家女百事通》杂志主编谢丽华女士、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的陈虎老师,还有来自宁夏贫困地区女童班的学员。欢迎您继续收听!)

  >原:这已经不是第一个班了,已经办第三个班了,通过办这几个班,在这些方面您有些什么稍微成熟一点的想法吗?

  >谢:我想一个是回去以后,他们那边有一个非常好的条件,因为他们那边有一个马老师,实际我们就是一种合作,刚才他们说的他们会很重视这些人,经过培训和没经过培训的人是不一样的,所以他那一块儿可能能够做一些相应的组织工作。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女子小学,是推进女子教育的,他们这些人通过她们不同的特长,他们那一块儿会做安排;再一个我很希望他们回去能够利用家里吃饭聊天的时候,把她们的改变告诉家里的人,让他们知道她们做了些什么,她们有些什么样的想法,我觉得这也很重要;再就是这些能力比较强的,家庭比较开明的这些孩子也可能酝酿着一些事情,会在一起想做一点什么,她们都在一个镇上,也比较方便。这样的话我也跟她们说了,我们可能会继续关注,因为没有干起来之前我们不能承诺我们给她什么,因为我们《农家女》杂志从97年开始有小的贷款项目,就是给这些有能力脱贫致富,有愿望脱贫致富的妇女,用小额贷款的方式来给她助一臂之力,她们也可能会组织起来,有了这种设想,而且有了这种行动,我们的后续行动也可能会跟上,这就看她们努力的结果。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回去以后在这种压力面前,也可能确确实实得走老路,但我认为就是走了老路这颗种子在适当的时候也会拱出土来,也会发芽的,我也坚信这两个月是不一般的,作为我们自己也一样,有时候一种新的观念注入进来以后,无论如何是挡不住的,就是一些东西,你觉得再大的压力它还是要拱出来的,所以我想既然种下了这颗种子,我认为这颗种子就会在他们的心灵里面起作用。也可能不会马上起作用,但是在他们的一生中,找到机会就会发芽,我认为是这样的,我还是相信这点。

  >原:从您的话里感觉您在这方面还是特别特别自信的。你们是不是也看得出来?

  >众:是。

  >原:我想这些孩子也不会想让您失望,也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回到自己的家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方方面面的帮助,但是在他们自己今后的道路上,尤其像这些农家女,在困难方面,在实现您这种自信的想法过程中,困难方面您想到过多少?

  >谢:困难方面最大的我们也谈了,肯定是回去她们接受的观念和传统的观念肯定会发生碰撞,这是第一个困难。回去以后说什么他们都会说你到北京这两个月,你说的都是新名词我们听不懂,你还想着这些,你翻了天,或者你别做梦了,肯定这是第一个压力面向他们的。

  >原:前两个班有这方面的信息反馈吗?

  >谢:现在大部分人是留在北京的,情况不是很一样,回去有的我们有资助,他们有继续上学的。第二个困难肯定是想干事这种想法和现实,想干事就要有资金,有地方,有人一块儿合作,要有力量。这些我们也跟他们说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很弱小,但是我们能不能把弱小的力量形成一个集体,有这样的网络或者有一个合作社。其实我在非洲看那些妇女,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她们一个月一个人存10块钱,每月都存,一个小组十个人,10块钱一个月就能存100块钱,一年就可以得到1000多块钱,这一年有了这1000多块钱她们就支持一个人先去干一件事,她借了这个钱还有一定利息跟着,第二年再去支持另一个人。我觉得这种方式人家已经给我们创造出来了,但我们可能不太会运作,这些我也跟他们说了,可能积少成多,只要有这样的萌芽。我觉得我们还会在适当的时候,也会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在贵州麻江县,由于我们的一些帮助建立起来酱菜厂,已经七年了,这个厂子已经20多个工人,在这个县里已经是最好的企业了,我们去年看了看它就急需要奖金,我们又拆借了数万拿过去了,我觉得这样的事情我们还是能做。当然了,是要你做起来,如果没有做起来,你光是伸手要,你给了钱我才能够做,我觉得这个帮助可能是有限的。第三个困难可能就是做什么,信息在哪儿?我们这次学的是服装剪裁,我觉得服装剪裁比较好的是不受更多外界的限制,你的街坊邻居就需要这些,人家收十块你收五块,你收个成本费也能滚动起来,所以不要好高骛远,刚来的时候他们都特别想学电脑,我们也分析了,我们的两堂课完全是让他们感觉感觉电脑是个什么东西,不是个神秘的东西,因为我们来的时候已经调查了,在当地电脑普及起来还有很大距离,学习服装可能在当地更实用。这三个困难我觉得一步一步是可以解决的,暂时会有痛苦,我们上两班的孩子到社会上也说,怎么他们接触的老板都不像学校的老师这么和蔼可亲,我说因为我们是公益事业,人家老板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我们是以培养人为目的,不一样,但是要学会适应,要学会承受各种各样市场对你的挑战,所以我们也在完善我们的课程。总之打开这扇窗户是有好处的,如果光是封闭,我认为不管对谁,对各人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原:前两期班上来了以后大部分都留在北京了,这是原来就在考虑之中的,还是咱们原来想,我先招一些农家女免费到北京学一学,让她们增长一些生存的本领,之后再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些事情。

  >谢:因为我们去招生,我们陈虎老师去了三个地方,我们已经看到在那个地方真是没有出路,因为在那些地方,因为我们来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穷困家庭的孩子。四川有一个孩子,她爸爸送到县城,她爸爸要回家,路费都没有,他们彝族人都留长发,她把自己的头发剪掉以后拿去卖了让她父亲回家,就是这样的状况。如果学完了两手空空的回去,我觉得对她们来讲就是再迈出半步都很难了,所以在这个地方反正她用功,如果我们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能够靠我们的劳动和血汗挣回来的一份钱,我们也可能解决家里的燃眉之急,也可能会给他们自己的选择带来一些机会,我觉得在设计班的时候就有考虑的,招完生之后我们就更觉得应该让她们走出来。当然最终我们希望她们回到自己的家乡。

  >(歌曲《宁夏川》

  >音板:“送你一颗果子只能受用一次,送你一粒种子可以受用一生”。我们期待这些在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接受培训的西部女童真正能够让这粒种子得到生根、发芽,孕育新的希望。在《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明确:要缩小女童和男童、城市和农村、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其他地区学龄儿童入学率的差距。长期从事我国妇幼保健卫生和儿童文化教育事业、现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的陈慕华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女童是未来的母亲,把母亲的素质提高,必将有助于下一代的培养。因此,女童教育不仅关系下一代,而且关系到下几代。如果不把女童上学问题解决好,扫盲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彻底改变西部贫困地区的女童教育状况任重道远。)

  >原:以前总是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很多事情是你们没有经历过的,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你们现在说懂,我真不知道你们真正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你们是不是可以处理得很好。但是有一点,今天你们的陈老师还有谢阿姨全都讲到了,在今后你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不管怎么样,自信心、要求自立的想法不能改变,你们自己有没有想过你们要学点什么?

  >5:想过,但是父母不让我们出去,说女孩子大了他们不放心。

  >原:你刚才说你也想过,你跟我说一下你都想过什么?

  >6:我以前想过学一些缝纫,我妈妈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就在家里学过。

  >原:跟谁学的?

  >6:她自己琢磨的。我们小时候妈妈性子特别强,我们小时候没钱买什么好衣服,她就用布条给我们拼的衣服特别漂亮,所以我觉得我妈妈就是我的师傅,我想跟她学。

  >原:那怎么现在跑到北京来学了?

  >6:来北京学我觉得会更好,因为我妈妈怎么说也是自己琢磨的,没有什么剪裁的窍门,所以我来这里觉得会学到裁剪这方面的窍门,将我现在学的回去做出来,以前我羡慕我妈妈,现在可能她羡慕我。

  >原:哦,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有没有说学不学东西无所谓,我就想出来看看?

  >7:那时候招生的时候其实我自己说学也只是有点点兴趣,但更想出去看看北京什么样,来了之后不到十天慢慢就对缝纫感兴趣了,觉得学了还是挺有用的,回去给弟弟妹妹做裤子衣服随便就可以裁剪。以前过节什么的妈妈还要去买布让裁缝做衣服,手工费特别贵,有时候就不做,她们都穿得特别懶。我想我用缝纫给她们做衣服,让她们穿得漂漂亮亮的,我会很高兴,妈妈看了一定也很高兴。

  >原:你们有没有想除了给弟弟妹妹,哥哥姐姐,爸爸妈妈做一些衣服裤子包以外,给别人也做一点儿?

  >8:想过,我们只学了一点,我想回去以后先帮邻居家的孩子改什么,慢慢自己的技术也会增长,直线会裁得越来越直,我想自己也学会了,还落个好好人缘吧。

  >原:举举手,像她这样想法的有多少?也没多少嘛。

  >谢:有没有想开小店的?

  >原:就是啊,有没有?

  >众:想。

  >原:用来挣钱,想过吗?

  >众:想过。

  >9:我们那边的女的特别会穿,她们可会挑毛病了。

  >马:她们那边有便利的条件,我们来的时候,通过韦州镇回民女子学校的马申兰校长,他们学校有一个女童的生存与发展这个试验课题,当时她们已经在那个地方培训过16个缝纫方面的技能,马老师来了就有这个想法,她们假如回去以后,再把她们组织起来,能够和周围联系,自己形成一个小加工的基地,带动周围人学起来也更方便,这是他们回去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吧。

  >谢:她们学的就是一个入门,到这儿来可能就一两个曾经学过,剩下的一点儿都不会,到现在能够独立完成一条裤子衣服的剪裁到制作。但是她们有了这种兴趣以后,那天临走我们开了座谈会,又给她们买了一本书带回去,再就是都是说得很实际了,给弟妹做,给街坊做,不但落个好人缘,还练着了手艺,还积累了经验,到时候自己再看。我们也谈这些同学可能会形成一个网络,可能会一起搞个像合作社一样的,大家一块儿出资金,一块儿办个小店,我们也会跟踪服务,我们已经跟那边的马老师通了电话,那边有接应的。再就是靠她们自己的努力,还是有希望的是不是?

  >众:是。

  >谢:我还是对你们抱有希望。

  >原:两个月的学习觉得紧张不紧张?

  >众:紧张。

  >原:到北京除了学校以外还到别的地方去过吗?

  >众:去过,北大,北师大,科技馆。

  >原:我们让一个人一个人说好吗?

  >10:我们去了北大,北师大,还有中国科学技术馆。还有,我们去看了天安门升国旗,明天我们打算去长城。

  >原:完了呢?

  >10:就打算回家了。

  >11:我还要去《农家女百事通》杂志社,然后我们再从火车站回家。

  >原:我觉得谢老师刚才的比喻特别好,如果她真是给你们种了一粒种子,能够坚定你们的信念,我想你们今后都会特别特别有出息,如果你们没有真正树立起一种生活的信念的话,刚才谢老师讲到的,看到的那些辛酸的事情恐怕还会在咱们其他同学身上出现。我想谢老师、陈老师是不愿意看到这一幕的,我想你们自己也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好。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7月23日《午间一小时》:让意外伤害远离孩子(2001/10/26/ 10:19)
10月17日《午间一小时》:生命的渴望(2001/10/26/ 10:13)
10月21日《午间一小时》:留学美国(2001/10/26/ 10:04)
10月7日《午间一小时》:留学英伦(2001/10/26/ 09:57)
10月11日《午间一小时》:网络警察(2001/10/26/ 09:53)
撒贝宁做客《午间一小时》:生产快乐(2001/10/26/ 09:50)
10月18日《午间一小时》:走近监狱医院罪犯(2001/10/26/ 09:48)
8月9日《午间一小时》:三天与五十三年(2001/10/20/ 07:22)
8月27日《午间一小时》:穿越无人区(2001/10/19/ 10:26)
10月10日《午间一小时》:贫困孩子走进豫剧之家(2001/10/18/ 07:32)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专题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信 息
北京
  • 1.8元租别墅办公
  • 零投入=高回报
  • 专业大屏幕电视墙
  • 农家大院转让
    济南
  • 热气球庆典广告
  • 全国CAD培训
    上海
  • 百尺竿头更上一层
  • 奥索卡攀岩馆
    广东
  • 0.38元国际长途
    河南
  • 跨入汽车新世纪
    天津
  • 环保产品暖通空调
  •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商城推荐
      数字卡专题
  • 移动IP记帐卡
  • 省钱打国际长途
  • 联通IP卡31.99
  • 吉通IP卡 67折
  • 40元/月天天上网
  • 下一代上网卡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