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0月10日《午间一小时》:贫困孩子走进豫剧之家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0月18日07:32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

  嘉宾:王宽(国家一级演员、原郑州市豫剧团副团长)

  王淑荣(国家二级演员)

  主持:庄丽

  责编:王玲

  (音板:敞开你的心扉,倾听感人故事,献出你的真情,滋润干涸心田,让同一蓝天下的每一个人共享春风。)

  庄:听众朋友你好,欢迎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一小时》节目,我是主持人庄丽,现在我和编辑王玲一起在河南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间里录制节目。河南是豫剧之乡,在今天的节目里大家就将认识一对在豫剧舞台上奋斗了几十年的夫妇,王宽和王淑蓉老师。

  (音板:王宽,国家一级演员,河南豫剧界的名家,他的妻子王淑荣,国家二级演员。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两人多次获得戏剧大奖。但是,近一年来,已过花甲之年的王宽每天都要在郑州市多家戏曲茶楼之间穿梭走场,常常演唱到深更半夜。那么,王宽为什么要到茶楼里去唱戏?他们夫妇又是怎样的人呢?请您收听《午间一小时》今天的话题——《贫困孩子走进豫剧之家》。由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与本台共同录制。)

  庄:两位老师都是河南人吗?

  王宽:都是。

  庄:两位是什么时候学唱豫剧的?

  王宽:从56年。

  庄:那会儿您有多大呢?

  王宽:14岁,当时家庭比较贫困,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候锅都揭不开。

  庄:也就是说您出生在一个很贫苦的家庭里面。

  王宽:是的。

  庄:怎么想到学豫剧呢?

  王宽:当时我想要吃饱饭,怎么办呢?我看到很多剧团经常在我们村附近演出,我在后台看,在前台看,他们演完之后拿碗去盛一碗饭,拿两个馒头,那时候我特别羡慕,假如两天能有这么一顿饭我就感到心满意足了。

  庄:作为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去学戏我觉得是挺不容易的,您怎么有机会呢?

  王宽:我怎么办呢?演戏都是晚上,白天要上学,放学后我不回家,把书包放在地里面就直接到演出地点看戏了。我还有点悟性,嗓子也不错,当时我把听会的几段戏给乡亲们唱,他们说我唱得不错,就这样,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我一直在家偷偷学戏。到五六年的时候,西藏自治区豫剧团到我们淮阳去招生,我看了广告以后和几个学戏的戏友马上去考,我第一次就考上了。我回家也没说,因为刚解放初期人的认识问题愚昧,唱戏的死了以后八辈子不得入老坟,是下九流。我就偷偷到西藏自治区艺术团在开封的大本营学戏。

  庄:王宽老师,您看您这么不容易才有了这么一个学戏的机会,一个改变将来生活的机会,后来您去西藏豫剧团学戏的时候肯定特别用功。

  王宽:我心里特别清楚我为什么要出来,所以到剧团办的戏校上文化课,上音乐课,历史课,戏曲表演课,我学习进步很快。我下了一条心,一定要学好,学成,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我们每天六点钟起来练功,我五点钟就起来,要提前一小时,认认真真把老师教的东西练一遍,练得满头大汗的,一开始老师不知道,个别同学知道还不敢跟老师说,怕起这么早是不是违反了老师的规定。

  庄:王淑荣老师的豫剧是不是也在西藏学到的?

  王淑荣:我是59年考到河南省戏曲学校西藏班,我毕业以后61年进的西藏。

  庄:您和王宽老师是在西藏认识的?

  王淑荣:对。

  庄:我们想像一下,经常看戏曲里面会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你们是不是在练功的时候就已经相互帮助相互进步然后走到了一起?

  王淑荣:他是我们的大师哥。

  王宽:她们进藏的时候我们就是老师了,我已经当主演了,60年代我就扛大梁了。那20年我跑遍了西藏各个角落。

  庄:您主要唱什么?

  王宽:须生、老生,我什么都唱,除了旦角不唱,不过在前年的河南春节晚会上我反串过旦角。

  庄:您真演全了,那在这儿您们能不能一展风采,给大家表演一段豫剧好吗?

  王淑荣:好,咱们唱一段河南的名剧《朝阳沟》吧。

  庄:正好夫妇俩。

  (对唱《朝阳沟》)

  (音板:王宽夫妇比翼双飞,夫唱妇随,为了西藏的戏剧事业,他们奉献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1982年,也就是王宽进西藏的第26年,他们夫妇回到河南,调入郑州市豫剧团,后来王宽还担任了副团长。加上儿媳妇也在这个团工作,人们称他家是“豫剧之家”。但是,当王宽夫妇分别在1997年、1998年退休以后,本可以安度晚年的他们却收养了6个孩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您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今天的话题——《贫困孩子走进豫剧之家》。)

  庄:接下来,我把今天节目的小嘉宾介绍给大家,几位小朋友你们好。

  众:阿姨好。

  庄:你们自己介绍一下自己吧,咱们从最大的开始。

  海波:大家好,我叫王海波,今年15岁,。

  庄:你是哪里人?

  海波:淮阳。

  庄:是王宽老师家乡的人。

  海波:对。

  庄:你管王宽老师叫什么?

  海波:叫姥爷。

  海龙:我12岁了,我叫王海龙,读三年级。

  庄:这儿还有漂亮的两个小姑娘,是姐妹俩,你们也介绍自己。

  汪文: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好,我叫汪文,今年11岁。

  汪欣:我叫汪欣,今年8岁。

  王淑荣:还有两个没有来呢。

  庄:也就是说王宽老师和王淑荣老师一共有六个孩子,而这六个孩子可以说来自不同的家庭。两位老师是怎么把这些孩子领到自己家里来了?原来认识他们吗?

  王淑荣:我们退休以后经常回家,特别是王宽的家乡观念也比较强,每次回老家,家乡的人把我们当亲人一样。虽然我们在郑州,人家说我们的家就是淮阳驻郑办事处。

  庄:淮阳驻郑州的办事处。

  王淑荣:有时候十几个人出来打工,没有地方住住我们家,有看病的,有办事的,不管是什么事好像都到我们家来。

  庄:都会想起你们来。

  王淑荣:我们家沙发上,地毯上,床上有时候都睡得满满的,家乡人跟我们感情相当深的,所以在我们家拉家常的时候我们就问起家乡的情况,他们介绍谁的家有什么事,无意中就给我们介绍到了汪欣、汪文,她哥哥叫文胜,他爸爸妈妈都死了,这家人很可怜。

  王淑荣:他爷爷当时还是肺结核,最后才转成肺癌,卧床不起,奶奶耳聋,这几个孩子怎么生活?吃都顾不住,上学根本就不可能,为这个事情我们亲自回家了。

  庄:当时想到要把他们接到郑州来吗?

  王淑荣:当时没有想到,我们只是听到这个情况想回家看看,我们就到他们的学校,那时候汪欣才五岁,我把他们三个孩子叫到教导处主任办公室里,这三个孩子穿得破破烂烂,脚趾头都露在外面,衣服可以说衣不遮体,三个孩子叫出来只是哭,当时我在办公室里面,孩子一个劲儿的哭,我也哭,后来校长也哭,教导主任也哭,我们一个房间里都在哭。当时我在想怎么资助这些孩子,我就问校长,这些孩子一年多少钱?校长说农村挺便宜的,500块钱就可以,我就算了三个孩子一年才一千多块钱,我说我有能力资助他们,我当时就跟他们校长说,这几个孩子的学费我们资助了。他们老师说,在我们农村还有比他们困难的,虽然不是孤儿。结果我们就到了王海波家,把他带出来了。还有一个男孩儿袁前良,我看这孩子光着脚,身上穿的衣服特别脏,好像从来没有洗过,都脏得发亮。我就问我舅舅家的儿媳妇,这孩子怎么这样啊?她说这孩子是个孤儿,他八个月的时候,父亲得白血病死了,一岁的时候他妈妈改嫁了。她一说我从心里很同情这孩子,我问他几岁了,他说九岁,我说你会干什么?他说我会溜馍打糊涂。那肯定这孩子九岁就做饭了。我说你还会干什么?他说我会翻跟头,我说你翻一个给我看,他就给我翻了一个,还是反的,我就很高兴,我说这孩子挺聪明的。

  庄:当时有没有想让他学戏?

  王淑荣:没有,当时没这么想。他马上就走了,把他奶奶叫来了,他奶奶柱个拐杖浑身都发抖,因为她常年都是肺气肿卧病在床,走不成路的,老人家哭着说,我70多岁了,这孩子我养不大了。我舅舅家的儿媳妇跟我说,这孩子好得很,他奶奶有病都是这个孩子蹬着三轮车到医院给他奶奶看病,当时我就非常同情这个孩子。我就跟他奶奶说我们回去考虑考虑,因为当时我们不可能把这么多孩子带走,还得根据我们的经济情况。

  (音板:怀着对家乡父老的一片爱心,王宽夫妇先后收养了六个贫困孩子,不仅资助他们上学,还要培养他们有一技之长,于是他们为孩子买乐器,找老师,费尽了心思。那么孩子们的情况怎么样呢?请您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今天的话题《贫困孩子走进豫剧之家》。)

  庄: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原因让你们夫妇俩下定决心把这些生活在不幸家庭的苦孩子带到城市里来了呢?

  王淑荣:我们对这几个孩子刚开始决定资助,每年冬天两套衣服,夏天两套衣服,上学给他们交学费,家里没有吃的就给他们钱让他们买粮食。后来有一次我们全家在一块儿谈起了这几个孩子的事,我女儿就说了,妈,你养这几个孩子我们没意见,你还要考虑考虑,因为我的身体不好,高血压、冠心病,这些孩子能不能养大,你们还要考虑实际情况。我们觉得孩子说得对,我们对这些孩子不能光是生活上资助,管他们吃,管他们上学,要有一个长期的打算,救他们一时不能救他们一世,还是教他们学艺。当时考虑我们都是演员,都有四十多年艺龄了,可以说我们教他们很不费力,也不用再求助更多人。后来我们假期就把这些孩子接到郑州,教他们很难,这些孩子在农村没有上过音乐课,没有学过歌,一个歌都不会唱,刚开始我教他们“花木兰”,这在全国来说就是很常听了,可这些孩子一句唱腔几天也学不会,唱的音都是南腔北调,一点儿也不准,后来我就从头开吧,123467(唱)结果他们就像念的一样。

  庄:还记得你们原来怎么唱的吗?

  众:记得。

  庄:现在有进步了没有?

  众:有。

  王宽:现在进步大了。

  王淑荣:我当时很为难啊,当演员也要有一定天赋条件,不过咱们再难还得想办法培养。

  庄:我理解是这样一个意思,王宽老师和王淑荣老师回到家乡看到家乡贫困的面貌没有多大改变,仍然还有这么多苦孩子,加上王宽老师小时候也有那么一段经历,所以一方面是同情他们,给他们一些经济上的资助,让他们能够继续得到学习,得到比较好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结合自己的经历想到了能不能教给他们一技之长,这样他们将来也有了谋生的手段,就抱着这样的想法,一开始在假期的时候把这些孩子接到郑州学戏,但没想到让你们失望了。

  王淑荣:每年暑假、寒假,农村有麦假,有秋假,还有国庆节,五一劳动节这几个节日我们全部把他们接来,刚开始他们学演戏不行,王宽还要下决心,不行也要教。当演员不行就改乐队吧。改乐队我们就有困难了,我们俩都不会,也要求助人,求助朋友吧,因为我们在郑州打听了一下,孩子们学乐队,老师代课,一个钟头要五十到六十块钱,根据我们的经济能力就不行。求助朋友吧,因为那时孩子还在淮阳上学,就求助了我的一个学生叫高枝梅,淮阳县城关小学的,她原来在剧团弹琵琶,我就跟她说了我们的心情,我们的意图。当时她很支持,她说王老师,你们有这个爱心我很感动,我也愿意献爱心。我说这两个女孩儿我就教给你了,你教她们学琵琶,我给出学费,当时高老师说,你们对这些孩子都不要一分钱还养着他们,学费我绝对不要,一分钱也不要,所以她们俩就交给了高老师。汪文胜就求助了我周口地区豫剧团的一个朋友,他叫李保正,他儿子是周口地区拉板胡的。这些朋友都很支持我们。还有一个就是袁前良,我们跟卢老师不认识,后来知道他是淮阳县一个民间艺人,吹唢呐的,他家里面就有一个唢呐班,我们为了这些孩子们学习就摸下脸,亲自到人家家里去说,希望能够帮助我们,因为我们在郑州,这些孩子离我们太远不好学,你看能不能就近帮我这个忙,学费我们照样出。当时卢老师给我们表态说,二位王老师,你们对这几个孩子这样好,我们也献爱心,我们都不要学费,所以前几年这些孩子就地在淮阳农村上学,星期六、星期天到这些老师家上课。

  庄:为了他们学艺,王宽老师和王淑荣老师也真是想尽了办法。

  王淑荣:对。

  庄:他们现在学乐器有多长时间?

  王淑荣:一年多。

  庄:我来问问孩子,王海波,你现在在学什么?

  海波:学吹笙。

  庄:笙是一个民族乐器,你喜欢吗?

  海波:喜欢。

  庄:现在吹得怎么样了?

  海波:还可以。

  庄:好,很自信。这两个小女孩儿告诉我你们在学什么?

  汪文:学琵琶。

  庄:你呢?

  海龙:电子琴

  庄:他们都是传统乐器,你学的可是西洋乐器。

  庄:刚才王海波挺有自信地说,还行,现在我请你们一块儿来表演一段,让大家听一听是不是还行?对得起对不起你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你们的栽培好不好?

  众:好。

  (演奏《金蛇狂舞》)

  庄:我看大琵琶比汪文的个儿还高,你们两个原来知道什么是琵琶吗?

  众:不知道。

  庄:汪文告诉我,爷爷奶奶为什么让你们学乐器?

  汪文:因为我家太穷,爷爷奶奶为了我长大有饭吃。

  庄:爷爷奶奶说一开始教你们学豫剧的时候音唱得都是平的,现在学乐器有进步吗?

  海波:有。

  庄:知道音的高低是什么回事了吗?

  众:知道。

  庄:除了乐器弹得好之外,在演唱方面有没有进步?

  众:有。

  庄:你们现在也会弹了,也会唱了,现在连唱带弹再演奏一段儿好吗?

  众:好。

  (演唱《朝阳沟》片段)

  (音板:走进豫剧之家的6个贫困孩子在王宽夫妻的资助下,在几位老师的义务指导下,勤学苦练,演奏水平一天天在提高,但是,仅靠退休金生活的王宽夫妇明显感到经济上“吃不消”了。怎么办?他们想到了郑州市街头近两年兴起的“戏曲茶楼”,演员每唱一段戏能挣几十块钱。就凭自己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出色的演技,王宽不信挣不到钱。可是,结果会怎样呢?请您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今天的话题——《贫困孩子走进豫剧之家》。

  庄:您们供这些孩子上学,又教他们学艺,无形中也给你们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如果没有这些孩子,我想两位退休以后会有很从容的经济条件去安度晚年,但是现在这样恐怕不行了。

  王淑荣:不行,这几个孩子不单纯是他们的吃饭问题,因为他们的爷爷奶奶都丧失了劳动力,家里都没有种地,所以他们爷爷奶奶的吃饭问题,这三个家庭我们全都负担了,所以我们负担就重了。

  庄:您这办事处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王淑荣:对,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想办法,因为我们一辈子只会唱戏,也不会做生意也不会做什么,这时候郑州出现了茶座,看到有些人上茶座一晚上能挣几百块钱,我们就商量也到茶座去试一试吧,刚开始抱的信心很足,想着王宽又是国家一级演员,也很有名望,观众也很熟,到那儿肯定能点上戏,结果我们到了茶座以后跟我们想像的完全不一样了。

  庄:还记得第一次上茶座的情景吗?

  王宽:上茶座,可能我这一辈子没遇到的委屈,痛苦,艰难都在这一两年遇到了,我确实在舞台上这几十年可以说在掌声中成长起来的,我想去茶座还是可以的,其实不然,没有人点你的戏,我骑车子,蹬车都没有劲,我回来再三想怎么回事?我是唱得不好,我的技术不好,我的表演不好还是怎么回事?

  庄:我想对在掌声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来讲,遇到这种情况心里的难受恐怕真是形容不出来的,您怎么能坚持下来呢?

  王宽:在茶座好多天点不上一出戏,心里觉得不平衡,难受,不光你自己难受,别人还歧视你,看不起你,这么有名望的人来唱戏,你怎么点不上戏挣不上钱?当时我心里特别难受,比打我还难受,我曾经为这事儿掉过泪。

  庄:没有想到自己去演出竟然没有被点过,而且连续很多天。

  王宽:确实没有想到。

  王淑荣:他下了好几次决心,茶座我再也不去了,不是我们去的地方。

  王宽:我感到挣不上钱太丢人了,面子拉不下来。

  王淑荣:我有时候看他回来也不说话,就喝闷酒,我就知道他今天没有挣上钱,没有点上戏,我看他心情不舒畅,我说上茶座如果成了你的精神压力,心里很难受,影响到你的身体健康了,咱们这个钱就不挣了,下了很多次决心,但是不挣钱怎么办?这一堆孩子怎么生活?所以还得去。

  王宽:我反思了好多天,要放下架子,放下情绪,社会已经成了这个样子,认识观点,欣赏观点,都不太一样了,我不坚持下去怎么办呢?你买苹果,少一毛钱人家也不卖给你,要挣这个钱,不挣,养这些孩子是一句空话,就是要唱下去,永远唱下去。

  庄:到茶座没有点您戏的时候作为艺术家心里是难以描述的失落,但是有人点您的时候,比如在您演出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熟人?

  王宽:碰到过。

  庄:碰到熟人又是怎么样的心情?

  王淑荣: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到茶座不敢见熟人,不好意思,艺术家,一级演员,又是豫剧团的团长,人家都知道,你跑到茶座来了,所以一见熟人都赶快躲起来。刚开始我也去过,后来他不让我去了,因为我到那儿总是点不上戏,他说算了,我一个人来,你以后就别来了。他心里的酸甜苦辣我很理解,因为我去过,心里真是不好受得很,熟人你不敢见,另外见了人家的老板,不说低三下四,真是低人一等。

  王宽:到茶座去唱戏就是卖唱,实际那就是市场,卖戏挣钱的地方。

  王淑荣:到茶座去的时候你先亮个相,比如去的演员一个人唱一段,老板就知道你来了,然后你就坐在那儿,就像宾馆的小姐坐在那儿,等吧,哪个老板看中你,点你,你就可以上一段戏,所以有时候等了好长时间,人家年轻人一个个上去有唱十几段的,有唱好几段的。他坐在那儿有时候真是干坐着,没有一个人点戏,心里是什么滋味儿啊。一个是老板瞧不起你,再一个是年轻演员,有些年轻演员也瞧不起你,有些年轻演员就公开跟茶座老板说,你看你,让他们来又拉不上座。原来他们茶座有底包演员,底包演员是什么呢?就是点戏不点戏,每天晚上给你五十到六十块钱,只要你在我这个茶座里面。有的茶座老板想叫他当底座,王老师名气这么大,又这么辛苦,来回这么跑,你晚上还来这里给我们亮相,就给你六十块钱。可是有些年轻人就不理解,他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到茶座去,他就说你让他当什么底座,给你赚不上钱拉不上客。所以我们听到这些话,我们心里真是不知道怎么来形容。作为王宽,你说咱们河南举行的重大演出,到香港到澳门他都去,到哪儿都是宾客相待,我们可以说从小到大都是主要演员,到那儿人家都把我们看成人上人,就在这个茶座里面确实感到低人一等。老板不点你戏心里难受,点了戏唱完以后各个老板你要感谢人家啊。年轻人可以坐在老板跟前倒个水点个烟什么的,像我们做不出来啊,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是吧?

  庄:像王宽老师现在每天晚上都要去茶楼演出吗?

  王宽:360天我没有一天落下过。

  庄:每天晚上几点到茶座?

  王宽:8:30到。

  庄:几点钟才能回来?

  王宽:最早回来二点钟,最晚唱到四点、五点。

  (音板:面对经常坐冷板凳的尴尬场面,王宽喝过闷酒,掉过泪。但是,一想到那6个可怜的孩子,已经60多岁的王宽就什么也顾不上了。一年多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每天晚上,他都会骑上自行车在郑州市多家茶楼来回奔波,随叫随到。有时候甚至要熬上一个通宵,而照顾孩子们的生活与学艺的任务都落到了妻子王淑荣一个人肩上,累得她心脏病和高血压病时常发作。那么,王宽夫妇为什么要坚持这么做呢?请您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今天的话题——《贫困孩子走进豫剧之家》。)

  庄:两位老师,就像你们说的,这一辈子,自从走进豫剧门以后一直都是在掌声和鲜花中成长起来,现在为了这些孩子的学费,为了孩子学艺这些钱,受了这么多委屈,你们觉得值吗?

  王宽:很值,我看到这些孩子的进步,他们的文化学习,他们一技之长的提高,我感到跟别人的孩子不一样。过去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体会不深,现在我体会很深,这些孩子爱学,能吃苦,他们很懂事。

  王淑荣:比城里的孩子懂事得多。

  庄:比如说?

  王淑荣:我举个例子,他们都是农村的,小波家有五亩地,孩子回去割麦,我给他250块钱生活费。结果孩子割麦回来以后,我那天出去买菜了,王宽在家,我一进门王宽说你快过来,他说小波回来了,我一见孩子都想抱着孩子哭。我说怎么了?他说你看看,你看看,孩子给我拿回来多少钱?我一看53块钱,我说怎么还剩这么多?我说,小波你给我算算账。小波说,五亩地用收割机花了150块钱,来回路费花了43块钱,又给我剩回53块钱,等于四天孩子只花了4块钱。我说你这孩子都吃什么喝什么啊?孩子说买了三、四包方便面。孩子白天割了一天麦,晚上还要骑自行车,骑15里地到他姥姥家睡觉。我说你都不买点饮料冰棍吃,他说我喝的压井水。我说你怎么不花这钱,给你的钱就是让你花。孩子说我爷爷挣钱太难了(哭)。我就想这孩子生活太艰难,想让这些孩子跟城里的孩子一样在我们家享受幸福,逢年过节我都领孩子去公园玩,孩子不想玩,我叫他们玩公园里面的全部玩具,孩子们说奶奶不要玩了,这些钱能拉好几架子车麦子。所以这些孩子都很懂事,我们养这些孩子养得值。

  庄:那像现在的生活您还打算维持多久?

  王宽:我要长期坚持下去。刚才说了虽然委屈,但是看到孩子提高这么快,学习进步是对我最大的安慰,最大的幸福,所以我到茶座再困难,再委屈,我感到都没什么,只要孩子们听话有进步。最后媒体报道以后,在社会引起反响,我在茶座被点戏的时候也慢慢多起来了,大家知道王宽原来在茶馆挣钱养孤儿。

  庄:我想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像你们两位应该说是德高望重,退休以后有很悠闲自得的日子去过,为什么这么有韧性的要做这件事情呢?要选择这样的生活?

  王宽:我是一个穷孩子出身,我是农民的儿子,党和人民把我培养成共产党员,成为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我感到是最大的荣誉。我应该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为穷苦孩子献爱心。我们不图什么,只图他们好好学习,我吃点苦受点累,精神上受点打击都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他们学习努力,他们争气,将来把技术学到手,走向社会,他们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自食其力自己养活自己,同时给国家添上一砖一瓦,这是我最大的愿望,最大的幸福。

  庄:我知道两位老师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办一所孤儿艺校,现在可能与这个愿望还有一段距离,但是现在这些孩子们的乐队已经办起来了,他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我想这离你们的愿望会越来越近,我相信好人会一生平安的。在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庄丽代表节目责任编辑王玲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同时感谢郑州广播电台的录音支持,谢谢大家,下次节目再会。

  (编辑独白:听众朋友,我是今天这期节目的编辑王玲,在准备录制这期节目的过程当中,王宽夫妇的善良与执着一直感动着我,同时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忧虑,我担心媒体对两位德艺双馨的老夫妇的报道会给他们增添额外的精神压力,毕竟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王宽夫妇仅靠每月三千块钱的退休金生活算不上太宽裕,何况他们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太好,他们自己像这样奔波劳累到底能挣多少钱呢?又能维持多长时间呢?我知道,就在我们录制节目的前一个月,王宽先生因为劳累过度心脏病发作,被医院报过病危,如果有一天王宽先生真的唱不动了,这些孩子又靠谁来养活呢?在未成年之前,他们总不能也去茶楼卖艺吧?)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10月12日《午间一小时》:刘一达和“北京爷”(2001/10/16/ 07:23)
9月26日《午间一小时》:沉甸甸的父爱(2001/10/13/ 07:13)
9月22日《午间一小时》:女人回家备忘录(2001/10/08/ 15:07)
8月23日《午间一小时》:与时俱进,开拓未来(第一集)(2001/10/08/ 09:48)
午间一小时:与时俱进 开拓未来--“七.一”讲话伟大意义(2001/10/06/ 18:25)
9月28日《午间一小时》:歌唱吧,金色的童年(2001/10/01/ 03:18)
9月30日《午间一小时》:一个中国人眼中的美国电视(2001/09/30/ 22:13)
8月14日《午间一小时》:生命的童话(2001/09/30/ 22:09)
9月18日《午间一小时》:历史不应该忘记(2001/09/30/ 22:05)
6月25日《午间一小时》:难忘歌声 历史见证(2001/09/30/ 22:01)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专题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信 息
寻宝中奖名单揭晓!
北京
  • 1.8元租别墅办公
  • 大宇蓝龙免费赠..
  • 专业大屏幕电视墙
  • 北外托福雅思班
    济南
  • 热气球庆典广告
  • 金秋十月海滨之旅
    上海
  • 上师出国咨询公司
  • 海滨城市——厦门
    广东
  • 0.38元国际长途
    河南
  • 跨入汽车新世纪
  •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商城推荐
      数字卡专题
  • 移动IP记帐卡
  • 省钱打国际长途
  • 联通IP卡31.99
  • 吉通IP卡 67折
  • 40元/月天天上网
  • 下一代上网卡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