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倒萨由谁来主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7日10:57 中国《新闻周刊》 | ||
从2月6日开始,美国与伊拉克的较量进入了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问题是“倒萨”由谁来主导,是美国还是联合国? 时隔12年,围绕“萨达姆何去何从”这一主题,国际社会再次展开了扑朔迷离的外交运作。 2月5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向全世界展示了美国掌握的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新证据。随后,鲍威尔为伊拉克设定了一个最新时间表。在美国设定的这个新的最后期限,即2月14日,德法两国向联合国提交用非军事手段解除伊拉克武装的计划。 迷雾之中,似乎只有美国和英国同萨达姆过不去,其他国家或多或少是在为伊拉克说话。但事实并非如此。 齐心协力解放科威特 眼下,一场新海湾战争迫在眉睫。上一次是为了“解放科威特”,这一次是为了“颠覆萨达姆”,两次战争的目的不同,各方的态度也必然不同。 萨达姆入侵科威特并宣布正式并吞这个独立主权国家之后,周边阿拉伯国家陷入极度恐慌,因为吞并科威特只是萨达姆的近期目标,他的最终目的是同约旦和也门将沙特瓜分,从而掌握世界上最大份额的石油生产,并顺理成章地成为重现往日辉煌的“阿拉伯领袖”。除了心存幻想的约旦、也门和巴解组织,无论哪个阿拉伯国家都绝对容不得他。因为,如果萨达姆吞并科威特成功,谁也无法阻挡他的进一步扩张。而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大国和所有的石油消费国更容不得萨达姆的野心得逞。正是在这种巨大而现实的威胁下,阿拉伯国家同发誓要维护海湾稳定的美国站在了一起,联合国才最终授权多国部队“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结束萨达姆的侵略。 当然,阿拉伯国家出兵的目的和美国领兵的目的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为了维护阿拉伯世界的尊严,阿拉伯国家不可能允许多国部队将“解放科威特”的战果扩大为“解放伊拉克”。正因为如此,美国竭力做到了两点,一是不超越联合国授权的作战范围,二是压制以色列在受到攻击后不实施报复。 海湾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破天荒的一场“全球讨伐战”,它的胜利使得美国成了冷战后惟一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超级大国。以色列的忍耐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几个月后开场的“马德里中东和会”,使得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进入了全面和解时期,尽管这个和解过程漫长而曲折。 “倒萨”各有盘算 萨达姆的威胁毕竟不像12年前那样紧迫和现实,世界各国在如何解决“萨达姆问题”上的立场也不可能像12年前那样坚定和协调。 首先是阿拉伯国家。经受了无数挫折的萨达姆显然把矛头对准了美国和以色列,对阿拉伯世界的直接危害性大大降低。但威胁毕竟是威胁,如果美国能够在充分顾及阿拉伯各国利益的情况下,一劳永逸地除掉海湾地区的这位桀骜不驯、无法无天的枭雄,阿拉伯各国是不会反对的,但谁也不会积极到像12年前那样派兵参战的程度。当然,也没有哪个伊拉克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愿意或敢于不向美国提供必要的进攻基地,否则将无异于充当萨达姆的陪葬。 对于法国和德国这两个“老欧洲”国家来讲,美国的利益不等于自己的利益,过去的盟友正演化为完全意义上的竞争对手,这场竞争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几十年后的世界格局。历史上的法国在中东有着传统的势力范围,但在美国的压力下,法国势力自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后便被基本赶出了中东。自那以后,法国和美国在中东问题上从来不唱一个调子。这一次,法国是决不会放过同美国讨价还价的机会的。法国要的是今后在中东的实际利益,要的是在阿拉伯国家中的亲善形象,自然要掣肘美国一番。 德国在中东的历史角色已经被世人淡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被德国扶植的伊拉克亲纳粹政权早已灰飞烟灭,德国现在要发出的是“老欧洲”越来越强烈的要求:美国将欧洲事务交给欧洲人。 法国和德国对美国的掣肘,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美国在几年前的巴尔干战争中无视“老欧洲”国家利益作用的报复。显而易见,这一次既是“老欧洲”国家出怨气的机会,也是它们奠定今后自己在世界新格局中的作用和同美国进行合理竞争的机会。 俄罗斯的普京看来异常活跃。他先是在危机到来之前同伊拉克签订了大笔石油合同,以便为战后分割和平红利埋下伏笔,继而又主动向德法靠拢,同德法结成抗美同盟,以便借助伊拉克危机,让俄罗斯实实在在地重返中东,这是渴望彼得大帝再世的俄罗斯人非常愿意看到的事情。考虑到俄罗斯已经在伊拉克将近三分之一的油田置下了产业,它必然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此次机会为自己的复兴拼争一番,并且很有可能是最舒服的赢家。 处于矛盾中心地位的美国此次最是头疼。它既要维持自己的主导地位,又不得不耐着性子同这几个得罪不得的盟友周旋,到头来必会让出一部分利益。 各方的角色和声音不同,但没有一个是为萨达姆说话的,大体上还是“倒萨大同盟”中的内部矛盾,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保萨”,萨达姆也找不到任何盟友。 谁来主导“倒萨”行动? 几个月来的“倒萨序曲”逐渐演奏到最后一章,问题的核心终于归结到由谁来主导伊拉克危机的解决,是美国还是联合国。 12年前的“解放科威特之战”发动时,欧洲正处于巨变之中,俄罗斯的国际作用基本呈瘫痪状态,世界上还没有形成足以同美国讨价还价的利益集团。 现在的局面不同了。欧洲的整合已大体成型,俄罗斯正谋求东山再起,不受任何国家制约的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已成为人类最大的公敌。国际冲突的类型在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的冲突基础上,增加了国家和国家集团同极端势力之间的冲突,世界各国的共同安全利益开始凸现。 但伊拉克毕竟还是主权国家,萨达姆也还没有愚蠢到和所有国家对抗的地步,美国要想彻底改变伊拉克现状,必然要争取几个“合理竞争”对手的认同,何况人家也有权惦记伊拉克的石油和战后的和平红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合理的说理的地方就是联合国安理会了。不过,美国在5个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英国一个盟友,面对三张可能投出的否决票,美国实在不愿意把“倒萨战争”的开战权交给安理会。事情很明显,如果美国和安理会其他常任理事国之间无法达成一致,如果萨达姆再摆出什么“实质性合作”的姿态以求分化“倒萨”阵营,这场较量的获益者只可能是那个谁都不喜欢的萨达姆。这是美国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情况。 当然,“德法俄联盟”也不会让事情发展到令萨达姆暗中发笑并承担“纵容萨达姆”的责任的地步。它们的声音也是很明确的,即“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解除伊拉克武装”的“国际共同义务”,只不过“目前还存在替代战争的方法,使用武力只能是最后的手段”。说来说去,这和美国的目的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程序上和决策权上各有盘算。总之一句话:不能美国一家说了算。 安理会的其他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实际上也是“德法俄联盟”的同盟军,原因很简单:如果安理会在是否向一个国家发动“国际讨伐战”上失去了最终决策权,如果美国可以单方面决定进攻一个主权国家,谁能保证今后可能出现的“台海冲突”和其他什么冲突的当事国不受到类似的进攻呢?(殷罡)(作者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声明:本稿件为中国《新闻周刊》独家提供新浪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