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驻伊拉克使馆遭劫 连电灯泡都不放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18日14:06 国际先驱导报 | ||
一扇扇窗户的玻璃被打得稀碎,大使的办公桌被粗暴地扔到院子里,书籍被散乱地丢了一地……德国驻伊拉克使馆上周末遭到了当地伊拉克人的洗劫,最后几乎只剩下墙壁。 全家齐动手 “美国人也许认为他们解放了巴格达,但是看到成千上万的伊拉克人(有的是全家出动 德国使馆工作人员在战争开始前撤出了位于卡拉达大街的办公地点。从4月9日萨达姆政权崩溃以来,德国使馆区再也没有伊拉克的卫兵把守,于是这里也被卷进了弥漫伊拉克全境的哄抢风潮。 前来哄抢的伊拉克人不少是倾巢出动,儿童也前来助战。妇女用手按住某件她想要的物品,以表示该物品已归她家所有,儿童则干些诸如把台灯移开以及把箱子的铰链启下等准备工作,精壮的男子则上前搬运。全家配合默契,相互之间大呼小叫。 哄抢者们似乎还有一个不约而同的“内部规定”:谁先把手搭上某个值得一抢的物品,这件物品就归谁所有。在德国使馆里,几十个哄抢者各自瞄准自己的目标而行动,大家相安无事,一切进行得“井然有序”。 警察也参与 电视机、电脑以及空调等比较贵重的家用电器是哄抢者们首先瞄准的目标。接下来是桌椅、沙发等次贵重的物品。现场目击洗劫的德国记者看到,在德国大使的办公桌上,还站着一个男子,他正忙着把一个白炽灯泡旋下来。还有一个电动拉门的发动机也没有幸免。所有的家具物品等,只要不是死死固定在某处而一时无法动摇的,都被裹挟一空。 现场有个德国记者为了阻止这种哄抢行为,前往附近警察局报警求助,没想到那里的警察自己也在上演洗劫的闹剧。他们拒绝向记者出示自己的警察证件。这个记者感叹说:这几天是巴格达“无法无天”的日子。德国电视一台的记者克里斯托弗·弗罗德在哄抢中“抢救”了三面德国国旗。他说,要把其中一面交给德国外长菲舍尔。他要借此告诉外交部长,德国使馆是如何遭到“特别礼遇”的。 使馆的图书馆也被光顾。德语-阿拉伯语的双语词典以及其他一些工具书被拿走。一个抢劫者把使馆的印章也塞进了口袋。至于他们要这些东西干什么,似乎让人费解。哄抢者们对于德文的书籍以及德国古典音乐的CD等不屑一顾,随手乱扔了一地。在院子里一个小水坑里,皱巴巴躺着一面欧盟的旗帜。 一件件物品被搬到早已准备好的汽车或者其他的运载工具上。哄抢者们最后满载而归。有德国记者问这些人为什么要来哄抢东西。他们说,他们太穷了,需要这些东西。 美军放任抢劫 就在哄抢者们把使馆里的物品一件接一件往外搬的时候,在外面大约50米的地方,美国军队的士兵正在经过。没有士兵上前阻止哄抢者。没有人阻止这些人对一个象征国家主权的机构进行哄抢。罗伯特·弗斯克评论说:伊拉克人哄抢德国使馆,而且在美国军队的眼皮底下,是一个“丑闻”,一种“瘟疫般的坏风气”。 对于德国使馆在伊拉克遭到洗劫的事,德国政府表示了不满,它要求英美联军采取行动维持伊拉克的正常秩序。外长菲舍尔呼吁联军保护在伊拉克的外交机构。德国有人士认为,由于德国政府一直坚决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次美军放任德国使馆遭抢,是对德国政府这种态度的报复心理的体现。 联合国驻伊拉克的办公室就在离美军一个检查站仅仅200远的地方,却也遭到洗劫。按照国际法,战争中的占领国有义务保护使馆以及联合国机构等不受侵犯,而美国军队似乎毫无作为。 一名美国军官问德国电视一台记者克里斯托弗·弗罗德,这些天住在巴格达是否满意。弗罗德抱怨说,他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有用上干净的毛巾了。这个军官竟然轻松地告诉他:“没问题。我们在萨达姆的一个宫殿里发现了许多干净的毛巾。你们可以前去取些来。”报驻柏林记者 郑汉根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