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法国文化中心:就剩下雨果和巴尔扎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18日14:03 国际先驱导报 | ||
4月10日早晨,巴格达,油井燃烧产生的烟雾逐渐消散,东南市郊的爆炸声仍在不时响起,零星的交火还在持续,联军的飞机在上空轰响。可巴格达城内并非凄惶地不见人影,而是异常的喧闹。更多的人参与哄抢,远处传来的枪炮声并没有让人群感到畏惧。 肆无忌惮的抢掠者先是把萨达姆亲属和亲信的别墅洗劫一空,随后奔向一些政府机关、医院、电台、电视台。随着抢掠的不断猖獗,遭殃的不仅限于伊拉克的公有私有财产,外 “淘金”的人们开着汽车甚至赶着马车拥进位于城东繁华的阿布纳瓦斯街的法国文化中心,把所有能找到的家具、霓虹灯、电冰箱和录像机等东西一股脑搬上车拉走。 中午过后,十几辆汽车已经排成两行挤在中心前,汽车上满载着“战利品”。哄抢者穿梭在中心内外,一个50来岁汗流满面的大胡子男人把着一辆小面包的车门,指挥着三个年轻人往里塞东西:电脑、照相复制机、木搁板、床垫、桌椅和餐具。文化中心的栅栏门大开着,上面有个留有弹孔的通知:“文化中心的活动暂停,恢复时间另待通知”,现在这张通知上留下了几个弹孔,仿佛张开了的嘴一样嘲笑地望着“忙碌”的人们。 文化中心咖啡屋的玻璃门窗都被锤子敲碎,在各个楼层,几十个抢劫者“像搬自己家一样一丝不苟”:拆洗手盆、碗橱、照明灯,卸帷幔和窗帘。不少人在地下图书和影像室里将书籍和磁带稀里哗啦扒拉在地上,将书架和磁带架搬走,还有些人看中了电影光碟和书,一趟趟地往外搬运。雨果、巴尔扎克、莫泊桑和马尔罗的作品显然不对哄抢者的胃口而被扔在一边,名人传记和字典也大多散落在地上。早到的一拨人“得胜还巢”,另一拨人又蜂拥而至,没用多少时间,文化中心被“收拾”个精光。所幸在文化中心后面的法国驻伊使馆被铁栅栏圈围,得以幸免。 美英军队大举开进城后,就在主要十字路口和要道设立检查点,并占领要害部门,重要地段可以见到美国士兵荷枪实弹地巡逻。但他们显然没有制止哄抢的意思,哄抢者在占领者的眼皮底下人来车往地搬运不停。由于大街上偷抢来的车辆增多,市区内的道路交通变得异常危险。 法国媒体面对美英对哄抢行为的坐视不理颇有微词,却又显得很无奈。有的报纸借目击者之口讽刺说,与美英动用导弹轰炸伊拉克国土和平民相比,徒手抢几件家具又算得了什么?法新社在报道法德驻伊机构被哄抢一事时,加了一句注解:这两个国家都是强烈反对对伊拉克动武的。本报驻巴黎记者 高津英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