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饭店紧张 记者无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06日21:09 国际先驱导报 | ||
从3月20日开战至今,科威特一直没有放松保安措施。大街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果路段赶得不巧,明明五分钟的车程,也许半个小时也到不了。饭店:数道安检特种兵护卫 除了重要的政府部门,科威特保安最严密的就数各个大饭店了。进出大饭店的人除了提供有效证明外,还得接受电子仪器的各种检测。如果一天进出饭店数次,就得忍受数次检查。不过,非常时期,大家也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现实。 走进美英盟军设在科威特希尔顿度假饭店的新闻中心,发现墙上都贴着告示:请勿将无人照看的包裹放在此处,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张告示也是有原由的。前几天,中心里一个长时间没人管的背包引起怀疑,于是包括爆破专家在内的安全人员迅速到场,最后证明只是虚惊一场,有人忘了拿走而已,但也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希尔顿饭店是盟军新闻中心所在地,住着盟军新闻联络官和大批的外国记者。大门外不仅有科威特特种部队护卫,院内还有全副武装的美英大兵四处巡逻。要进大门,得过五关斩六将。汽车从前到后都要搜查一遍,所有人也都必须接受好几道的检查。 从新闻中心2月份正式成立以来,这里已经发生好几起事件。有两人先后被捕,一个是因为携带着一瓶可疑易燃物质,另一个人则是因为保安从他汽车的后备箱里发现一个空弹壳。这个弹壳是此人在海湾战争期间捡回来留作纪念的。两人后来都被无罪释放。 科威特城内马里奥特饭店事件就更让人哭笑不得了。一天晚上,有两个人驾驶汽车在饭店前后左右转了几圈,然后把车停在饭店门口,换辆车走了。保持高度警惕的门童怀疑是“汽车炸弹”事件,立即报了警。科威特特种部队飞速赶到,把现场封锁起来,用一种特殊物质进行引爆。两声巨响把周围的记者和人群吸引过来。后来证明车内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防毒面具和一瓶矿泉水。 也许是受到马里奥特饭店事件的启发,位于城外的假日饭店把饭店周围的停车位一律封上,这样即使真的有汽车炸弹也不会影响到整座建筑。记者:冷冷清清采访机会少 这些事件虽然最终都被证明是虚惊一场,但也多多少少地刺激了记者们有些无聊的神经。就拿马里奥特饭店所谓的“汽车炸弹”事件来说吧,当时有上百名记者挤在那里,“危险警报”还没解除,就都试图冲过特种部队的阻隔,抢拍那辆可疑汽车。文字记者则拉住任何一个有可能是目击者的人了解情况。警报解除后,记者们更是比谁跑得都快,冲到汽车前猛拍。没有挤上去的索性施展“轻功”,爬到墙上去拍。至于像导弹击到商场这样的事情,记者们更是趋之若鹜了。 从战前几个月开始,陆续有两千多名记者进驻科威特。战争打响以来,记者们随军的随军,上前线的上前线,剩下的大部分人全盯着科威特境内发生的事情。伊拉克的导弹袭击和一天响几次的警报是报道重点,但如今,导弹袭击次数减少,警报声不再那么频繁了。再加上整天报道同样的东西让“惟恐天下不乱的”记者们有点提不起精神来。尽管如此,无论什么样的采访,记者们都是全套装备,无一例外地斜挎防毒面具,夸张点的还拎着沉甸甸的防弹背心和头盔。 科威特新闻部组织的采访活动次数是越来越少。设在几家饭店的新闻中心冷冷清清,公告牌上除了注意事项外几乎空无一物。即使有活动,也是僧多粥少,新闻部的办事员们费尽唇舌都难安抚住没有报上名但“缠功”十足的记者。 有次,新闻部好不容易安排记者们到伊拉克境内的萨夫万,采访科威特救援物资运抵那里交给伊拉克难民的情况。虽然萨夫万离伊科边境并没有多远,但毕竟是在伊拉克境内,所以各路记者争先恐后地报了名。新闻部安排了共能乘下150名记者的6辆小巴士,并规定车内不许多坐一人。通告一贴出,盯在那里的几百名记者全然没了平日的风度,拼命往车上挤,力气大的得意洋洋地占了座。没有挤上车的就扒住车门不放。由于集合地点是在城内人来人往的喜来登饭店门口,这个看起来有些可笑的场景引来了许多人的驻足观望。知道的佩服记者们的敬业精神,不知道的还在到处打听发生了什么事。 扒车门的终于没有得逞,汽车一溜烟开走了。剩下的记者并不甘心,要么开着租来的汽车,要么叫来早在饭店门口等候的出租车紧追巴士不放。到了边界,有通行证的巴士神气活现地过了境,跟着的车辆当然被拦在科威特境内,眼巴巴地看着巴士扬长而去。 耐住性子的记者在等着安排,耐不住的索性自己擅自行动,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开战之初,有两名英国记者自己驾驶着租来的车辆穿越沙漠,躲过检查哨所,闯入伊拉克境内。但由于误打误撞到了美英盟军与伊拉克军队的交火地带,结果枉送了性命。 悲剧发生后,总算阻挡了性急的记者们的闯关脚步。有些记者已经打道回国,有些在讨论何时回去。剩下没有拿主意的,每次碰面聊天都问对方同一个问题,最近去了哪里采访。通常问者和回答者都会不约而同地摇摇头,轻叹一声,然后继续等待。(本报驻科威特记者洪漫)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