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目击:今夜巴格达无人入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23日15:59 国际先驱导报 | ||
这是本报留守巴格达的报道员贾迈勒在经受住美军的大轰炸之后,亲口讲述的经历。他的讲述非常平静,但这些平静的话语,却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夜幕中饱受摧残的生活 昨夜的巴格达,防空的炮火取代了天上的星星,连续不断巨大的爆炸声也夺走了孩子们的甜梦。 这肯定是开战以来最猛烈的一次空袭,害得我不得不一直工作到凌晨5点钟。我是经历过2次海湾战争的老兵,神经早已丧失了对于这一切感到恐惧的机能,可怜的是孩子们,愿真主保佑他们平安。他们在本该游戏的年龄里,生活为何无端地受到来自天外的战争游戏的摆布?还有远在老家巴士拉的亲戚们,在美军的连续围城猛攻当中,生还的几率究竟能有多大? 命运只能等待与祈祷 有人说,美国要用3000枚炸弹彻底“震慑”古城巴格达,但凭我多年的军旅生涯判断,这恐怕仅仅是开始,未来的发展将更加可怕。美国陆军从南向北,正在高速穿插,也许很快就会兵临巴格达城下,我相信,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一场血腥的巷战。到时候,我们这些老百姓的性命可真难说。 我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在危难的时候将家人和孩子们,接到新华社巴格达分社来而已。我已经在晕头转向的发稿之余,找遍了中国朋友们留给我的“装备”,单单没有发现中国的国旗,我原想找出一面来挂在屋顶,肯定是会带来好运的,现在没有找到,可真是有问题。恐怕只好按照别人说的那样,用油漆在楼顶写下“中国”、“新闻”的字样了。 生活不会沉沦于恐惧 今天上午8点钟,轰炸和宵禁都解除了以后,我才敢送孩子们回家,顺便也到周围看看,街上的人不少,车也比前两天多些。人们大多为了采购战备物资才出门,尽管并不是所有的店铺都敢开门营业。 分社门口的空地上,孩子们因为停课而无所事事,竟然在大街上摆上大门开始踢球,俨然一副提前放暑假的样子;冬天常在街道边上晒太阳的几位大叔,还在为昨晚轰炸之前的那场球赛发表着各自的高论,我敢肯定,他们肯定还会像前2天那样,吹嘘一番自己昨夜是如何勇敢地在美军“放烟火”的时候,爬到楼顶“观赏”。 官方的统计显示,在昨晚的轰炸当中,至少有3名伊拉克人死亡,超过300人受伤。估计在未来几天内的伤亡会不断增加。昨夜里,我的孩子们全都吓坏了,跟他们的妈妈一起躲在分社一楼最安全的一间办公室里,大气都不敢出,更不要说到楼顶上看交战了。 记不清是谁说过,要让伊拉克的足球联赛在轰炸的硝烟中照常举行;不过,听说昨晚的比赛还真可以,纳吉夫俱乐部队竟然1:0拿下了空军队,可惜昨夜太忙,没有来得及看电视实况转播…… 这一切何时是个尽头 自从开战以来,我们已经收到了新华社对我的通电嘉奖,我很自豪,也感谢中国读者的关爱。此外,之前奉命撤离的中国同事们也纷纷从各地向我表达着问候。大家都很关心我的安全、局势的走向,以及巴格达人对于美军可能做出的反应。 虽然,美军的轰炸这样猛烈,我们但同外界联系的电话始终保持畅通,水电供应也基本正常。我只需要偶尔动用一下分社的发电机,就能保证分社用电的稳定。 在发电机运行的时候,机器的轰鸣同此起彼伏的轰炸声彼此交织--这时候,我也会愣一下神,究竟在一个人口500万的城市里,进行这样的轰炸,以及放言要搞结果难料的巷战的时候,美国的军人难道不认为这种行为是违反人道主义基本原则的吗? 我和马度都是经过两伊战争的老兵,我们对于战争的看法也大体一致。我们很清楚,目前,巴格达的人们还在尽量地保持一种近似正常生活的状态,大多数能够逃离巴格达的人都已经在轰炸开始后不久,离开了这座战云笼罩的城市,但是,由于局势的恶化,以及宵禁的施行,政府已经不大允许公民随便离开巴格达,当然,普通人也不愿意冒着遭遇美军地面部队的危险而盲目外逃。 存放在城市郊区壕堑里面的石油被点燃后,浓烟滚滚而起,刺鼻的空气,提醒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可能降临的国破家亡的命运。 连日来的轰炸已经把分社的大狼狗吓坏了,而我对它更加担心的却是,再往后,冰箱里面的那一点存货吃完后,我拿什么来填饱它的大肚皮呢? 说道存货,我已经很久没有享用正宗的伊拉克红茶了,每天熬夜的时候,只能煮点中国同事留存的中国绿茶,味道很淡,想起战前,每天夜里大家边喝红茶边聊天的情景,真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也许是战争的缘故,我也变得有些多愁善感了……战争正在吞噬着伊拉克人的生命,我已经试过好几天了,但总不能和老家巴士拉建立联系,美国人说他们经过激烈的战斗,已经占领了那里,但我的叔伯兄弟们是否能够避开凶险,老家的那些房屋和财物是否已经损坏…… 巴格达到现在还没有实行灯火管制,几天来,轰炸后留下的一团团的烟柱,以及防空火炮拉出的条条光带,瞬间将夜空照成了白昼,沉闷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每当我看着这一切时,十几年前从科威特撤退时的情景,就又重新涌上心头,我仿佛再一次踩到了地狱的边缘……我不禁要在空中挥一挥手,赶跑这些可怕的念头,我必须坚持下去,必须想办法成为战争的幸存者,为了孩子,也为了希望。本报驻巴格达报道员 贾迈勒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