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多起恐怖袭击的主谋,嫌疑最大的是“伊斯兰祈祷团”和“阿布沙耶夫”这两个极端组织。他们为何选择巴厘岛?
文/尚前宏
东南亚的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相继发生一连串恐怖袭击。
10月12日晚上11点左右,发生在印尼巴厘岛库塔沿海旅游区一家夜总会的汽车炸弹袭击案最为惨烈:200多人死亡,300多人受伤,绝大多数是来自澳、英、法、德、美等西方国家的游客,尤以澳大利亚人居多。
在菲律宾南部的三宝颜、中部的马尼拉等地,今年10月以来已发生过四起爆炸事件,共造成2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受害者绝大多数是菲律宾当地居民。
印尼巴厘岛的爆炸案,嫌疑最大的是在东南亚多个国家活动的“伊斯兰祈祷团”。菲律宾的系列爆炸案,嫌疑最大的是在南部诸岛横行无忌的“阿布沙耶夫”武装团伙。除此以外,在东南亚名气较大的伊斯兰极端组织,还包括印尼的“穆查希汀理事会”、“圣战军”、“伊斯兰教捍卫者阵线”,菲律宾的“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等等。
引爆巴厘岛
今年4月,美国曾有一份评估报告指出,印尼可能发生恐怖袭击的地域包括亚齐、马鲁古、伊里安查亚、桑皮特(中加里曼丹)、波索(中苏拉维西)和西帝汶,都是近年来民族宗教冲突或武装分离运动较剧烈的地方。各国情报机构都没有料到,9·11以来全球最严重的恐怖袭击案居然发生在巴厘岛。
巴厘岛300万居民中,98%为性情温和的印度教教徒,虽属“异教徒”,但与印尼穆斯林的融合最为成功,因此,巴厘岛成为印尼近年来动乱期间完全未受波及的“世外桃源”:印尼旅游外汇收入的40%以上(20亿美元)来自巴厘岛,约1/3的巴厘人依靠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维生。
恐怖分子选择巴厘岛,除“出人意料”的战术考虑外,可能也有“合乎情理”的“精神”层面考虑。一是报复澳大利亚:澳总理霍华德曾在澳军1999年主导东帝汶维和行动后自诩为“东南亚的副警长”(美国是“警长”),9·11以来追随美国高唱反恐的言辞也最为露骨;而巴厘岛距澳较近,澳游客较多,因而爆炸案受害者约3/4为澳大利亚人,包括33人死、180人失踪、196人伤。二是警告印尼总统梅加瓦蒂:伊斯兰极端分子对女性担任国家总统极其反感,而梅加瓦蒂的祖母是信奉印度教的巴厘人。三是维护伊斯兰教的纯洁:极端分子认为,巴厘岛的歌舞升平是对印尼穆斯林的“腐蚀”。四是尽量避免穆斯林的伤亡。
东南亚恐怖大王“伊斯兰祈祷团”
“伊斯兰祈祷团”是东南亚影响最大的跨国极端组织,是由印尼人巴西尔在马来西亚创立的。现年64岁的阿布·巴卡·巴西尔,目前是印尼“穆查希汀理事会”的主席。1969年,在印尼中爪哇的梭罗,巴西尔和阿卜杜拉·桑卡尔(1999年已去世)建立了一个秘密电台宣扬“圣战”,1975年被勒令关闭。1971年,二人建立一家宗教学校,培养了2000多名学生。1978-1982年,二人因企图发动“圣战”而被捕入狱。此后,二人又因诋毁印尼宪法的核心精神“潘查希拉”而再度获罪,但随即逃往马来西亚,并得到长期居留权,直到1998年苏哈托下台后才返回印尼。在马期间,二人联合一些极端分子,建立了“伊斯兰祈祷团”,巴西尔称之为“古兰经研读会”。
“伊斯兰祈祷团”计划以武力方式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四国以及泰、菲两国南部建立一个统一的神权国家。巴西尔认为,不能指望政府认可的伊斯兰政党以及只搞教育和社会事业的伊斯兰团体,惟一的选择是“不合作”的方式,包括言行一致的信仰、不择手段的移民以及立场坚定的“圣战”。
“伊斯兰祈祷团”与“基地”组织有联系。负责联系的关键人物,前者为现年36岁的印尼人汉巴里(原名里杜安·伊萨穆丁),后者为现年31岁的科威特人奥马尔·法鲁克。汉巴里曾是印尼一宗教学校的学生,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因苏哈托镇压极端分子而逃往马来西亚,1987年赴阿富汗参加抗苏战争,1990年回马传教,后结识巴西尔并获重用,成为“伊斯兰祈祷团”的行动负责人。9·11后,由于受美、马、新、菲等国通缉,他一度潜伏于印尼,后赴阿参战,据说目前藏匿于孟加拉国。
法鲁克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赴阿受训,与拉登的高级助手阿布·祖巴亚达关系密切,1995年潜入菲律宾参加“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90年代末潜入印尼首都雅加达郊区,娶当地一个“穆查希汀理事会”积极分子的女儿为妻。今年6月5日,印尼警方根据美国提供的情报,在雅加达附近一座清真寺内将其抓获,8日移交给美军设在阿富汗巴格拉姆的反恐情报机构。据美国《时代周刊》9月23日报道,法鲁克受酷刑折磨(单独囚禁、不许睡觉)后供出一些重要情报,包括“伊斯兰祈祷团”与“基地”的联系。
阿布沙耶夫:菲律宾的“圣战”组织
阿布沙耶夫意为“佩剑者”,是菲律宾南部近30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央政府的三个伊斯兰分离组织之一。其头目阿卜杜拉贾·坚贾拉尼曾于上个世纪80年代参加阿富汗抗苏战争,1991年回到菲律宾创建了这一组织。他是“圣战”的忠实信徒,要求在摩洛人地区建立主权国家并实行伊斯兰法律,认为菲政府允许摩洛人自治只是一种缓兵之计。他主张利用爆炸、暗杀、绑架、勒索等恐怖手段来实现目的。
摩洛人是菲律宾对穆斯林的称呼,现有400万人,主要散居于南部的棉兰老岛、巴拉望岛、巴西兰岛和苏禄群岛。摩洛人的分离主义斗争由来已久,他们曾在16世纪向西班牙占领军开战,19世纪与美国殖民者拼杀,20世纪70年代又在马科斯的高压统治下再度武装起义。1990年,菲政府允许南部的三宝颜、达威达威、巴西兰、苏禄四省共同组建“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但这种政治安排未能有效解决当地的贫穷问题和宗教种族矛盾,而这正是阿布沙耶夫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
阿布沙耶夫自2000年4月在马来西亚旅游胜地西巴旦岛绑架21名人质(包括一些欧洲游客)后“一举成名”,其后3个月内又在马来西亚东部和菲律宾南部绑架另外20多名人质。去年5月,它在菲律宾西部的巴拉望岛绑架20名人质(包括3名美国人),6月又在南部的巴西兰岛两个城镇先后绑架另外20名人质(包括一对美国夫妻)。
阿罗约去年上台后对阿布沙耶夫严厉镇压,但亦未能奏效。动用重兵去解救被绑架的3名人质,结果却是2死1伤。它们宣称击毙了阿布沙耶夫发言人萨巴亚,但并未寻获尸体,因此备受质疑。菲律宾前驻美大使也公开表示,美方提供的录像资料说明萨巴亚未被击毙。
(作者就职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声明:本稿件为中国《新闻周刊》独家提供新浪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