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南方日报> 新闻报道 |
昨日下午,笔者在广州图书馆门前,遇到净慧一小5年级的阿斌。他正等着妈妈为他借一套《水浒传》。最近,每逢 双休日,在广州市内几家公共图书馆,像阿斌这样在门口等家长的孩子,不在少数。 大人办证为孩子借书,成了“减负”以来图书馆里的新鲜事。按一般规定,有身份证的才可以办借书证。因此,想看 《水浒传》一类的名著、小说,孩子就不得不借家长之手了。 办借书证的人一下多起来。广州图书馆外借部的管理人员告诉笔者,近两个星期以来,最忙的时候一天办260多个 ,仅昨天一下午就有近60个,而此前,平均每天大约50来个。据了解,为孩子办证的占了绝大多数。而在一街之隔的中山 图书馆,办证的长龙中,带着孩子来的家长成了主力军。这个周末,他们已办了200多个。 孩子想看书,是家长办证的主要原因。一名小学4年级的女孩说,她希望自己有个证,想借什么借什么。不少孩子觉 得,时间多了,挺好的。 通过简单的交流,笔者发现,文学名著、科普读物以及科幻小说和漫画书,成了家长给孩子借书的首选。当然,在很 大程度上,这也是孩子的意思。 而在广州图书馆少儿阅览室,却是另一番景象:小学生几乎挤满了全部座位,倒是家长在门外等孩子。 家长们普遍认为,“减负”后,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是件好事。但也有不少人“抱怨”,“减负”让他们的周末更累 了。于是,让孩子周末泡泡图书馆,成了家长心目中既有用又省心的好办法。 本报记者刘晓璐实习生李瑛 相关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徐辉谈学生“减负” 相关报道: 年轻教师的困惑:我的方法简单粗暴吗 相关报道: 学校小秘密:老师有四怕 相关报道: 上海特级教师马惠生:减负还需师德高尚
相关专题:中小学生减负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南方日报> 新闻报道 |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