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我对非典之后中国的发展更乐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8日17:26 世界新闻报 | ||
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时,世界著名投资公司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指出,非典对于中国产生的震动来自于中国社会内部,因而它对中国的考验更加严峻。通过观察中国应对这次危机的过程,罗奇发现,中国的体制比人们想像的灵活,应付困难的能力也比人们想像的强。他还认为,非典不应被当作一次独立的事件。在这次危机处理过程中所树立的一些原则,应该被应用到中国社会更加广泛的问题中去。 受访人: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S·罗奇采访人:《世界新闻报》记者关娟娟 “中国的体制比人们想像的更加灵活” 《世界新闻报》:在谈到非典型肺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中国前首席贸易谈判代表龙永图曾指出,每枚硬币都有它的两面。在你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国的警醒》中,你也列举了非典对中国的一些正面影响。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罗奇:我认为,在遭遇非典这样严重的流行病时,人们很容易得出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完全是负面的结论。 但是,即使是对非典这样对中国人产生巨大影响的疾病,大家也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不仅着眼于非典的直接影响,而且应该更好地理解中国是如何控制和治理非典的。中国在治理非典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能更好地体现这个国家的未来。 在我观察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面对非典的做法时,我注意到一些积极的发展动向,特别是中国政府知错就改,对高级官员的失误毫不手软,在信息披露方面的透明做法等等,都对中国将来处理其他事务有非常重要的警示作用。 《世界新闻报》:在《中国的警醒》这篇文章中,你提出了一个观点。你认为,较之于非典爆发前的中国,你对非典爆发后的中国抱着更加乐观的态度。这一论点的依据是什么? 罗奇:对于中国改革所取得的奇迹,西方社会一直心存怀疑。人们总是担心,会有什么事情损害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典正是这样一个现实的威胁。 在非典之前,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一系列考验: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1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等等,中国相当成功地应对了它们。但是,从很多方面说,非典是这所有考验中最为严峻的一个,因为这个危机对中国产生的震动来自于中国社会内部,而不是像其他几次危机那样来自外部社会。 反观中国应对非典的情况,我认为中国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制比人们想像的更加灵活,应付困难的能力也比人们想像的更为强大——不论这种困难是来自经济领域,还是卫生健康领域。而中国社会体制中的这种灵活性,在未来的日子里将对中国大有裨益。 我这样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今天,中国已经建立了崭新的全球角色,在泛亚洲经济体中也是经济领袖之一。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并不太愿意像她事实上已经成为的角色那样行事。今天,中国正在把目光投向外部世界,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对待全球事务。而中国政府以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来应对非典这样一个全球性事务,正是中国承担其全球责任的重要一步。 中国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对待全球事务的表现还有,积极推动美国和朝鲜就朝鲜半岛问题举行对话,以及胡锦涛主席出席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等等。这些事例,都明白无误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决心。 正因为如此,当我观察中国如何处理像非典这样一种非常艰难局面的时候,我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更强的信心。 “中国经济可望在今年底明年初强劲反弹” 《世界新闻报》:让我们谈谈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影响。你认为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罗奇:首先,我不是医学专家。如果非典疫情不幸出现反复,在北京或是其他什么地方卷土重来的话,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预测都将不复成立。我目前的预测,是基于非典疫情出现了下降趋势这样一个前提。 目前,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只局限于服务业,比如国内旅游业、国际旅游业、零售业和娱乐业等。这种影响不应该被低估。但是,我相信假以时日,这些行业都会很快复苏。 一个好消息是,中国与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不同,服务类产业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那么高。因此,非典虽然对服务业造成重创,但对中国经济全局的影响是有限的。我们得到的数据显示,非典对中国经济所深深依赖的出口制造业仅只造成了有限和零星的影响。如果疫情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了,那么中国经济会在今年底明年初出现强劲反弹。 《世界新闻报》:你对中国的经济前景一贯抱着乐观的态度。当你判断中国经济受非典影响的程度时,你一贯的乐观态度会不会影响你所做判断的客观性呢? 罗奇:从亚洲在1998年深陷金融危机的时候起,我就对中国经济持一贯的乐观态度了。在过去5年里,我既说过中国经济在一些时段表现得“非常好”,也曾提出中国对哪些问题必须予以关注。我曾十分担心中国应对2001年全球经济衰退的能力。 在过去5年里,对中国经济持乐观的态度并不是种流行的观点。但是,中国自己的发展情况证明了我的乐观判断。 我还非常相信中国会继续在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道路上走下去,这条道路没有回头路。我目睹了中国为了对外开放和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正在承担许多风险。没有人是完美的,中国也并不完美。但是改革与灵活体制的结合,相当高的储蓄率,政府承诺促使经济更加平衡地发展,这些重要的因素使我对中国经济充满乐观。 《世界新闻报》:由于非典的影响,摩根·斯坦利近日把对中国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预测从7%调低到了6.5%。这个数字略低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摩根·斯坦利这一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罗奇:我们仍然认为,在全球经济持续下滑,中国经济又受到非典影响的情况下,6.5%的增长率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第一季度爆发式的9.9%的增长之后,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因为服务业受到非典的严重影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会大大下降。尽管我们调低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但是对于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发展能量,我们仍然印象深刻。 尽管有人说7%的增长率是中国消化就业压力的最低限,但是如果看到6.5%只是反映中国经济为非典所付出的短期代价,你就不会过于忧虑了。 非典不是一件会造成长期影响的事件,尤其是如果在今年底明年初,中国经济出现强劲反弹的话,那么,这种反弹足以弥补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的损失。 “非典不应被看作是一个独立事件” 《世界新闻报》:在《中国的警醒》这篇文章的结尾处,你说当回顾历史时,非典将像中国所经历的一场“水灾”。那么你认为中国将从这场灾难的哪里冒出头来呢? 罗奇: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时不时地接受考验。人们当然不希望困难的情况出现。但是,当一个经济体,一个政府面临这样一场考验的时候,他们努力想要达成的,不仅仅是在短期内解决困难,而且是建立长期和有效的机制去应对更多的考验。 我一直认为中国迟早会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和2003年的全球经济衰退,都可以算作对中国十分重要的考验。但是非典不同,我在前面谈到,非典是来自中国社会内部的一场考验。这种考验是最重要的。 如果中国的领导层能够有效地处理这场危机,那么他们将证明,中国正逐渐成熟,可以应对这类极端严重的危机。如果中国经受住了考验,并且通过这样一次的危机,获得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战略地位的承认,那么,这样一场危机就不仅仅是中国新领导层的一个转折机遇,而且是中国向着一个更加充满活力、迅速发展和改革的经济体的转折。 《世界新闻报》:那么你是否认为从非典这场危机中,中国将变得更加强大? 罗奇:我对中国政府在治理非典过程中坚持的正确方向印象深刻。 很重要的一点是,非典不应被看作是一个独立事件,只引发针对疫病本身的反应。中国需要汲取在对付非典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尤其应将诸如领导层的公信力、机制的灵活性、执政的透明度这些重要的原则推而广之,运用到中国领导层和中国经济所必须面对的其他更为广泛领域里的问题中去。 果真如此,中国就将从非典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强大。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