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球大调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1日14:23 世界新闻报 | ||
《世界新闻报》特约撰稿人 刘卫东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立即开始着手调整其海外军队的任务范畴和部署基地。五角大楼希望收缩其在全球的军事部署规模,但仍保持足够的前沿力量存在和灵活程度,以捍卫美国的国际利益。据报道,美国防部此次调整海外军事部署的范围涉及到东西欧、中东和亚太地区。这将是二战以来美国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换防行动”。 军事基地遍布全球 美国大规模的海外军事部署始于二战开始后。随着军事实力的急剧膨胀,美国战前的孤立主义情绪一扫而光。为了保障不断扩展的国家利益,抵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顺利完成对前法西斯国家的美式改造,美国在海外设置了大量的军事基地,最盛时大大小小达到几千个,遍及五大洲三大洋。根据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美国历届政府也在不断修订其军事战略,迄今为止,已进行了8次大的调整。在2001年的防务报告中,针对世界安全形势和美国自身所受威胁的变化,五角大楼再次决定调整美国的军事战略,伊拉克战争期间暴露出的问题为此提供了新的契机,并加快了这一进程。 目前,美国在本土之外的驻军情况大体如下:欧洲驻军为12.3万人,其中7万驻扎在德国,在意大利、英国、比利时、希腊、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土耳其、匈牙利、冰岛等国家也派驻了人数不等的部队。在中东、东北非地区派驻2万余人,主要部署在沙特、科威特、卡塔尔和巴林等国家。美国在亚太地区共驻有15万军队,陆军5万余人,海军6万人,空军4万人。其中,驻韩国部队最多,其次为夏威夷。美军还在日本本土和冲绳设有军事基地,在澳大利亚、阿拉斯加、关岛等地派有驻军。美军在拉美驻有8000多人,主要部署在巴拿马运河区和古巴关塔那摩海军基地。 伊战结束后,美国迅速决定大规模调整海外驻军基地并赋予其新的任务。这一调整显然具有深刻背景,是基于美国国内外的一系列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的行动。 大洗牌的四个背景 战略威胁泛化。美国目前在海外的军事部署结构确立于冷战时期,当时的主要对手是苏联及中国、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的结束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安全观念,但“9·11事件”的发生却使世界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美国认为其面临的主要威胁变成了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无赖国家”的存在、海外人员的不断遭袭和持续的地区冲突等。这些威胁都属于一种不同于传统意义的“非对称”威胁,涉及面更宽,几乎在所有的领域美国的目标都可能被攻击。作为美国控制世界关键地区局势的主要威慑力量,美国海外驻军有必要针对新的威胁重新进行规划部署。比如说,美国原本在欧洲部署的大量重装军队暂时已失去直接对手,而适应新形势的快速反应部队则略显不足。为了应付各种新的威胁,欧洲应该成为一块美军向世界其他地区快速投送部队的跳板,而不再是主要战区。“威胁滋生地”的周遭地区则更应该直接处在美国的军事压力之下。 缺乏盟友配合。伊拉克战争给五角大楼造成的最大震动就是老牌盟国法德对美国动武的坚决抵制、阿拉伯世界的踌躇分歧和北约成员土耳其的“临危反目”。在由美国主导的国际战争中,这次是参与响应者最少的一次,美国苦心经营多年的北约总共才只有一个铁哥们助战。严酷的现实迫使美国加紧实现设施和作战潜力多样化的目标,以提高自身在缺乏传统盟友配合情况下的危机应付能力。同时,鉴于美国长期保有驻军的一些国家早已开始对此产生不满情绪,尽管美军的继续留驻仍是双方的共同需求,但美国认为有必要趁着眼前的有利时机另起炉灶,把军队转移到更受欢迎的国家里去。 出现新的追随者。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新近加入北约的成员态度与原来的老盟友截然不同。由于东欧国家经济政治上普遍对美国有所依赖,他们正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取悦于美,以获取实利,并尽快摆脱俄罗斯的传统影响。东欧国家不仅在外交上坚决支持美国,而且在开放领空、提供军事基地方面显得异常慷慨大方。由于土耳其议会否决了政府为美开辟新战线提供通道的议案,罗马尼亚就为美军开放了黑海附近的一个空军基地,匈牙利也有类似举动,保加利亚则提供了黑海沿岸的布尔加斯机场,波兰也派出小股部队参战,颇得美国欢心。 军事行动耗资过大。对美军来说,无论是平时的“前沿存在”还是战时的调遣部署都要消耗大量资金。一场局部战争往往要准备几个月的时间,有时甚至要征用民船向前线运送部队或装备。而在海外进行大规模的军事部署不仅需要支付巨额日常维持费用,有时还要给所在国一定的经济补偿,并负责修建一些基础设施。既然今后的防范重点发生了进一步转移,为了减轻经济负担,原有的军事部署就有必要向战略前沿转移,并尽可能缩小原有基地规模,减少非关键地区的军事存在。 重新布设棋局 改变驻军使命。根据目前正在考虑的军事改组方案,美国将在海外部署一些高机动性的部队,以便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区出现危机时能够进行快速部署。这种部队的主要特色是:轻装、反应迅速、机动性高、适应性强、作战范围广,胜任在各种作战地域执行各种作战任务,并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为此,这种部队将配备大量的攻坚防御和运输装备,具有在一定时间内独立作战的能力,可以应付一般强度的小规模战争,并足以支撑到重装部队支援。相对于常规的快速反应部队,这种部队的装备更加齐全,可以应付的任务范围更广,对后勤的依赖更小。现在,美国对海外驻军提出的要求是使之从原来的防守型转为攻防兼备型,尤其强调突击能力,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改变军力部署。美国将在“缩编”基础上,继续在欧洲保持若干大型骨干基地其中包括德国的拉姆斯坦恩大型空军基地,它是美空军在欧洲的最重要枢纽。不过,驻扎在德国的地面部队,特别是重型装甲部队数量将“明显减少”。五角大楼官员透露,根据拉姆斯菲尔德的设想,现驻扎在德国的第一步兵师和第一装甲师共计3万人马将被两个旅的兵力替换不到1万人,其“裁军”动作之大由此可见一斑。今后,美军将不再在欧洲部署重型坦克师,取而代之的是轻装的高速机动部队和空降兵。美国在北约的老基地会向东南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其他国家缓慢延伸。美高级军事官员表示,美军方已决定从德国派往伊拉克参加军事行动的第一装甲师的1.7万名军人将不重返德国的基地,他们可能被派往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并在那里建立一批军事基地,以便在出现紧急状况时快速部署到中东和非洲地区。原苏联在匈牙利、波兰等国的训练基地和靶场也成为五角大楼垂涎的“肥肉”。在美国的战略筹划中,东欧将取代德国成为美军在欧洲基地的重心。 此外,由于许多国家,特别是海湾地区盟友国内民众对美军长期驻扎非常反感,五角大楼决定“赶紧把武装力量从沙特提前转移到欢迎我们的地方去”。沙特的苏丹王子空军基地本是海湾美空军行动指挥中心,美军现已决定将其“整体”移往卡塔尔。另外,美军已经开始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战机。 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东亚。美国在韩国和日本的驻军长期以来与驻地附近居民产生了很多矛盾,两国政府出于多方面考虑也希望美国能够撤出一部分军队,以减轻当地的紧张局势、逐渐升温的民怨和所在国的经济负担。美国正在亚太地区寻找新的落脚点,即使短期难以如愿,其在东亚的部分驻军也可能会向西亚或其他地区转移。 “帝国的教训” 在过去的两年里,美国的军事部署在数千英里的范围内迅速扩张,覆盖了巴尔干半岛、中国周边、高加索地区、中亚、中东和印度次大陆。伊拉克战争后的这次战略调整表面看来缩减了海外驻军规模,但实际上使海外驻军更加精练,而军事基地的覆盖范围也会更广。华盛顿的分析专家科尔宾说:“从各种意义上讲,美国基地的影响力和范围都在急剧扩大,这令世界上的其他各国感到不安。”在中亚、中东和巴尔干地区建立新基地,意味着美军如今以任何大国都未曾有过的强力控制着全球,从格陵兰冰冻的荒原到阿富汗南部的沙漠都不例外。这一态势显然会对世界安全形势和大国关系产生新的影响。 美国霸权野心扩张。这次调整带来的危险之一是强化了美国的霸权思想。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一帆风顺和战后战略调整中的随心所欲,会进一步增强它自认为是世界主宰的盲目乐观思想,使其更加惟我独尊,难以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华盛顿的战略政策分析家维琴齐诺告诫说,美国“存在着不自量力、过度扩张势力的危险。这是历史的教训,是帝国的教训。” 美欧关系孕育变化。随着美国的兴趣越来越集中到中东中亚弓形地区,美欧关系也会发生一些相应变化。美国战争前后的强硬态度会促使法德重新估量对美关系。另一方面,美削减在德驻军会影响欧洲的政治军事形势,老欧洲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降低,新欧洲地位得以抬升。美欧关系将发生复杂微妙的变化。 分化阿拉伯世界。沙特美军的撤出使已饱受打击的沙美关系更加雪上加霜,科威特和卡塔尔等国与美关系则得以加强。如果美军基地向中东地区转移,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境内的美军的配合下,新基地就能对伊朗和叙利亚形成重要的阻吓力量,使其腹背受敌。这无论是对叙利亚和伊朗的外交政策走向,还是对于巴以冲突的最终解决,都会产生非常复杂的政治影响。阿拉伯各个国家在美国棋盘上的不同地位显然会在阿盟内部激起更多波澜。 刺激新的恐怖行动。新战略的实惠与风险是并存的,因为新基地的建立会使之成为恐怖分子的新目标。五角大楼已斥巨资雇佣了4.5万名警卫和保安人员来保卫美国在海外的现有基地,但基地越多越分散,防范也就越困难,近来世界各地发生的针对美国驻军的爆炸事件就一再证明了这一点。这会成为今后美国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难题。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