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在美军卡塔尔中央司令部守候开战之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21日14:46 国际先驱导报 | ||
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本报卡塔尔特派记者苏小坡 卡塔尔时间3月19日上午,我收到美军中央司令部前沿指挥中心的“联军新闻中心”负责人弗兰克·索普上校的邮件,表示从19日夜开始,我可以留在新闻中心过夜,基地也将增 此前,美军新闻中心一直坚持早9点开放、晚7点关闭,我必须在晚上7点之前离开。从基地入口到新闻中心的面包车每小时出发一趟。现在这种变化会不会是一个开战的信号呢?每个收到邮件的记者都在心中揣测…… “占领”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以西20公里处美军塞利耶基地。19日晚7时,我们驾车来到塞利耶基地11号门前,基地附近的媒体停车场已经停了不少车辆,一些新闻同行都在门外等待安全检查进入新闻中心。今天的安检手续似乎更加严格一些,所以用时也比平时稍长。 来到新闻中心,眼前的情景多少有些出乎记者意料之外,原来想象中新闻中心内人头攒动、热火朝天的场面并没有出现,新闻中心大厅内稀稀拉拉的大约只有三四十名记者。有的坐在电脑前写稿、上网,也有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在聊天。 我们首先选好在公共大厅里的位置,然后把带来的“新华社”英文标志粘贴在工作台上,表示这里已经被“占领”了。工作台一共横向排成了三行,每张长条形工作台的两侧都分别摆放了15台电话,三张工作台一共就是90台电话。这还不包括在基地大厅的三面墙上还有许多可以插电话的接口。但是这些公用的电话仅限于拨打多哈本地电话,如果需要上网和打国际长途还必须购买专门的电话卡。好在我早有准备,拿出我们的手提电脑立刻在电话上试验上网和发稿,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我们的设备表现正常。 中餐面条、阿拉伯抓饭和日本料理 随着午夜零点的到来,开始有不少记者涌进新闻中心,不少记者显然是来接替同伴,继续下半夜工作的。我从英军新闻官大卫·吉博少校那里获悉,目前在“联军新闻中心”注册的各国通讯社、广播、电视网和报纸记者人数已经超过了600名,这个数字仍然在不断增加。 我晚上出来的时候匆忙得来不及吃晚饭,只在一家中餐馆定了两盒面条,现在还真的感觉有些饿了,于是拿出来面条跟同伴“呼噜、呼噜”的吃起来,外国同行吃的是三明治、阿拉伯抓饭或者日本料理,我们吃的是中国传统面条,能够在异国他乡吃到家乡的饭菜,比什么时候都吃得香! 我19日为了赶稿子,凌晨5点才睡,现在实在是感到困极了。但是找遍新闻中心各处也没有发现一个可以睡觉的地方,睡袋和行军床还没有买,只好趴在桌上小憩片刻。 日本记者想得就比较周到,他们在新闻中心外搭起了一座小帐篷,帐篷旁边摆了几张躺椅,中间放着一张小圆桌。几个记者围坐在桌子前面喝茶、聊天,坚持不住的就到帐篷里眯一会,看上去真是舒服! 德国电视1台的记者也有摆脱瞌睡虫的良方,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找来一个比棒球大、足球小的皮球,利用靠近墙壁的一个钢架子做球门,居然开始踢起了室内足球!不过很快就被美军新闻官礼貌地制止了。 警报声与手机铃声齐响 一整夜过去了,20日清晨5点20左右,多哈的天空已经开始泛白,记者们聚集在新闻中心正门对面6台昼夜播放新闻节目的电视前,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电视画面上出现了巴格达市区,下面一行字写着“巴格达响起空袭警报”,此时是卡塔尔当地时间凌晨5点32分,记者立刻叫醒同伴,同时给中东总分社打电话告知情况,中东总分社的同事显然也早已守候在电视机前,而且动作更快。接电话的同事告诉记者:“你的消息晚了,我们已经根据外电编发了战争打响的消息。”哦,记者顿时感觉心中如释重负,为了让新华社在第一时间播发战争爆发的消息,记者在新闻中心里已经连续工作了将近10个小时。 放下电话,环顾四周,刚才昏昏欲睡的各国记者们都像突然吃了兴奋剂一样,在大厅里来回跑动,乱成一团。手机、电话铃声响成一片,很多记者都对着话筒和录音机讲个不停,有的在打电话给国内发稿,也有的在录制播音节目,还有不少电视摄像记者搬起摄像机就往门外冲。 战争就这样爆发了!记者跟同事将分成两组昼夜在塞利耶基地的中央司令部新闻中心轮流值班,凌晨7时,记者跟另外一位同事离开基地回饭店休息,这两天因为赶稿子,总共才睡了四五个小时,现在感觉实在是太困了。走下班车,我们向基地大门走去,正碰上白胡子彼得带领着他的摄制组急匆匆地走进基地,登上开往新闻中心的班车。他们在基地里等待了一个晚上,5点多才离开,却错过了战争爆发的消息。今天对于像他们这样的记者来说真是不走运的一天。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