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科伊边境遭遇“飞毛腿”导弹袭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21日14:44 国际先驱导报 | ||
“飞毛腿”同我们擦肩而过 本报驻科威特记者洪漫 闫(王+君)岩 安江 科伊边境,零号检查站,伊拉克第二枚“飞毛腿”飞啸袭来,美英士兵们一个个把枪支扔在地上,套上防化服,戴上防毒面具,嘴里不停地叫喊着,身上步话机响个不停……在 科威特时间3月20日凌晨4时许,美国对伊拉克发起了进攻!几十枚巡航导弹暴风骤雨般撕碎着敌方防线……然而,6时许,记者驱车前往通向伊科边界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上却静悄悄的,除了偶尔一两辆运水的货车驶过。 安静!站在战争边缘的科威特城安静如常! 沉默!开战之后的沉默表象让人不寒而栗! 毫无防护遭遇导弹袭击 到了零号检查站。刚把车停稳,就发现现场一片慌乱:一个戴着防毒面具的英军士兵拿着枪跑来跑去,嘴里还在不停地叫喊着。而其他一些平常枪不离手的美军和英军则把枪支扔在地上,急急忙忙往身上套防化服,戴防毒面具。他们身上的步话机都在响个不停。在那里检查过往车辆的科威特警察也放弃了工作,往头上套防毒面具。职业的敏感让我们和其他几乎同时抵达的外国记者冲上前去,冲着他们猛拍一阵。 最近看惯了科威特、美英盟军诸如此类的防生化演习,以为这是另一场演习。记者走上前去问一位美军:这是演习吗?那位正在往身上套防化服的美军快速回答:“不是,我们接到了上头的命令。”这时候,记者注意地听一下他们身上的步话机里传出来的声音:原来是让他们赶紧穿上防化服的命令。在场的记者这才意识到危险,个个把随身携带的防毒面具拿了出来,套到头上。 一位美军士兵对记者说,10分钟前,检查站以东沙漠地区听到爆炸声,怀疑是伊拉克的导弹打到了科威特境内,所以上峰命令他们通通做好防生化准备。不一会,一辆带着红十字标志的医护军车呼啸而至,车上的医护人员也都是全套的防生化打扮。事态的严重性这时才突显出来,在场的记者取下防毒面具,迅速离去。 在回城的路上,车辆渐渐多了起来,行驶极其缓慢。路上凭空多了许多检查站。凡是从北面过来的车辆,警察一辆也不放过。他们也许是担心有伊拉克人渗透到境内搞破坏吧。在记者驱车缓缓挨向城里的同时,通往沙特阿拉伯边境的40号高速公路,上千辆汽车早就排起了长龙。电话中记者了解到,人们已经在那里等了一两个小时。根据以前拟定的一个应急方案,一旦发生危险,中方人员就撤到离沙特不远的一个沙漠农场里。也就是在前几天,我们和使馆已经把一部分应急物资搬到那里,以应对不时之需。但现在看来,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容易行得通。 半碗面条、4次警报与9枚“飞毛腿” 就在到达分社的时候,一声防空警报在平静的街巷上空炸响,有如惊雷,街上的行人四处奔跑,记者不敢久留,急忙往家奔。冲到屋内,拿着防毒面具就跑到楼上老早就密闭的房间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胶条把门缝全都封上,并用湿毛巾把下面的门缝堵住。屋里面没有灯,把应急灯打开。这才惊魂未定地坐了下来。还好,屋里有一台电视。电视上说,科威特已遭到4枚导弹的袭击。我们上午在边界经历的是第二枚。 警报解除了,我们走出密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准备发稿。线路极差,电话极难拨通。还未坐定,饥肠辘辘地准备吃点东西,警报再次拉响,我们也只好再次奔到楼上,面条煮到一半却也只能泡在锅里。就这样,到20日科威特时间下午5时,警报4次拉响,伊拉克共向他的南方近邻发射了9枚“飞毛腿”导弹,仅有1枚被爱国者拦截,战前的预见性跟踪报道现在应验了! 如果不是真实的蜷缩在密闭室里,我们永远不会如此深刻的理解战争的冷酷无情,也很难这般热切的渴望和平的回归。心情就这样绷紧、松弛,惊魂未定时,又将面对不可知的恐慌召唤,被战争之弦拉扯着推搡着一直到疲倦不堪。夜色渐浓,我们知道,这一定又是个不眠之夜。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