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经济陷于瘫痪 维持低水平运转生活靠配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3日10:02 环球时报 | ||
●本报驻约旦特约记者乔慧谷 ●程星原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国内石油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125亿桶,仅次于沙特,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储量约3.1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总储量的2.4%。可以说,如果不是多年的战争,伊拉克本来应该是个很富裕的国家。但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对伊实行了严厉的经 多数人生活极端贫困 伊拉克共有2300万人,大多数人生活极端贫困,主要靠政府的配给过活。约有一半成年人没有工作,失业率高达70%。一旦美国的“倒萨”战争打响,情况会变得更加糟糕。 好在自去年10月伊拉克危机加剧以来,政府就通过配给制给老百姓发放了大量生活必需品。随着战争的逼近,很多人都储藏了大概能用3到4个月的日用品,有条件的还在自家门前打了水井,日常生活基本不成问题。蔬菜、水果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蔬菜有黄瓜、西红柿、土豆、西葫芦、洋葱、菠菜、胡萝卜、青椒等。 但质量不好,大小不均匀,样子不好看,像是施肥不足。水果以本地的苹果、橙子、橘子为主,也有进口的香蕉和猕猴桃等,但价格太高,一般人买不起。一般老百姓的主食是阿拉伯大饼。其它食品还有鸡蛋、牛羊肉、河鱼、海鱼等,偶尔也能买到进口的大带鱼。 货币一再贬值,面额越印越大 海湾战争前,伊拉克货币第纳尔与美元的比价是1第纳尔兑3.1美元。海湾战争后,第纳尔一贬再贬。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1美元兑1500第纳尔,2000年是1美元兑2000第纳尔。2003年以来,再次贬值为1美元兑2300第纳尔。 随着货币不断贬值,第纳尔的面额越印越大。海湾战争前,纸币的最大面额为25第纳尔,去年上半年却有了50、100和250三种面值,硬币则完全退出了经济舞台。这些新的纸币印刷工艺很差,普通纸张,色彩单一,无水印和金属线等防伪标志。由于物价高而货币“含金量”太低,人们在市场上买东西的时候,都是用袋子装钱。遇到交易额太大时,顾客和店主根本不去一张张细数,而是用秤来称一沓沓的纸币,看看分量算个大概。由于实在太不方便,伊拉克政府已经在去年下半年发行了面额1万第纳尔的纸币,并逐渐成了交易中的新宠。 石油收入损失上千亿美元 石油是伊经济命脉。海湾战争前,石油出口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国家95%的外汇收入来自石油出口。但1990年的海湾战争以及随后启动的国际制裁,使伊石油收入损失了上千亿美元。1996年开始实施的“石油换食品”协议是伊目前惟一合法的资金来源。 按“石油换食品”计划,伊石油出口所得中的30%被用于战争赔偿,5%作为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开支,15%归伊北部库尔德人,只有50%归伊中央政府。同时,伊进口合同都要经联合国制裁委员会严格审批,进口物资也在其严密监察与控制之下。加之有关合同经常被否决或拖延,伊恢复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物资难以满足。石油设备老化失修,基础建设资金匮乏,电力严重短缺,经济重建困难重重。 不过,为吸引外资,提高石油产量,伊石油部门最近修订了外国公司在伊投资的有关合同,将合同期由23年缩短至12年,将政府参股比例由25%下调到10%,并允许外国公司按“商业价”购买开发项目所生产的原油,为期25年,数量可达实际产量的25%。 此外,伊还制定了2001—2005年五年发展计划,继续加大对农业、食品加工和制造业的投入。目前,伊拉克出口的主要商品是原油、天然气、化肥等,进口的主要是各种生产资料、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目前,一旦战火再度点燃,不仅会使伊拉克经济雪上加霜,而且会给当地石油工业、交通运输、通信联络、能源供应及桥梁、建筑等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导致伊整体国民经济更加举步维艰。即使战争不打,在国际制裁下,伊经济也只能维持低水平运转,不可能出现突破性进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