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驻华大使:科威特同情伊拉克人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3日09:59 环球时报 | ||
本报记者黄培昭 初春的北京,寒意渐退。记者应约来到坐落在日坛公园附近的科威特驻华使馆,采访科威特新任驻华大使费萨尔·拉希德先生。 使馆院内,到处透着静谧和安逸,让人无法想象就在同一时刻,万里之外的科威特如 伊拉克人民是无辜的 我们的话题自然也就从日益紧张的海湾局势说起。费萨尔说,科威特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不喜欢流血与战争,而目前地区局势动荡的根源在于伊拉克政府,萨达姆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科威特人民,甚至整个地区的国家和人民都构成了威胁。 在费萨尔看来,现在是战是和,主动权掌握在萨达姆手中,他应该真诚地与核查小组合作,执行安理会有关伊拉克问题的所有决议,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做出他理智的选择,以避免战争的爆发。回忆起当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由此产生的许多科威特战俘、失踪人员、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种种社会问题等,费萨尔大使与许多科威特人一样,仍对伊拉克充满难以释怀的亡国之恨。 但费萨尔认为,伊拉克人民是无辜的,他们经历了长达10多年的制裁,贫困不堪,科政府对他们寄予极大同情。事实上,科政府向伊拉克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年都通过红十字会等组织,为流散在伊朗、约旦等国的伊难民提供资金和物质援助,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当上驻华大使“自豪极了” 费萨尔说,他对被任命为驻华大使感到有些突然。因为在他和同事们心目中,中国是很有分量的国家,能够到中国当大使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当任命下达时,他竟激动得有些不知所措。 “我很喜欢中国,能到这里当大使,我自豪极了!”费萨尔用掩饰不住的兴奋口吻说,有一句阿拉伯古谚云:“求知哪怕远赴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大国,中国早就令阿拉伯人充满向往之情。费萨尔深有感触地说,虽然他踏上中国的国土还不到两个月,但北京整洁的街道、人们昂扬的精神,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久前,费萨尔还到福建的福州和泉州去了一趟,他说那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历史上还与阿拉伯人有过许多交往,很值得一看,以后有机会,他还要到中国更多地方走走。 谈到中科关系,费萨尔的话更多了。他说在海湾诸国中,科威特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并向中国大约30个建设项目提供了贷款。科威特对中国在伊拉克危机中所持的立场表示满意,认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已递交了16次国书 采访中,费萨尔得意地告诉记者,他向江泽民主席递交的国书是他外交生涯中第十六次递交国书,很快他还将递交3次国书。见记者有些纳闷,费萨尔解释说,科威特国小人少,驻外使节经常是一人同时兼任驻多国大使,他本人就同时兼任蒙古、吉尔吉斯和马绍尔非常驻大使。因此,过些时候他还要赴这三个国家递交国书。 费萨尔1945年生于科威特,从小聪颖好学,后被选送到贝鲁特的美国大学深造,获政治学学士学位。费萨尔对语言有着强烈的爱好,通晓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波斯语和意大利语。本来,费萨尔打算学语言的,没想到进大学后被分到了政治系,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大学毕业后,费萨尔进入科威特外交部经济司工作,开始了漫长的外交生涯。1986年3月,时任经济司副司长的他被派往巴西当大使,兼任驻乌拉圭、厄瓜多尔和智利非常任大使,这一去就是6年。随后,他又先后任科威特驻奥地利和德国大使,兼任驻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立陶宛等国非常任大使。屈指算来,费萨尔的驻外生涯已远远长于他在国内居住的时间。 当记者问他这么多年的外交工作中,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时,费萨尔边点头边爽朗地笑了起来。原来,这是关于递交国书的故事。按外交惯例,在递交完国书后大使都要念颂词,念颂词是应该有正式书面稿的,有一次他由于时间匆忙竟忘带颂词本了。好在颂词都有固定格式,他早已烂熟于心,因此并不紧张。等递交完国书后,费萨尔即兴自创起颂词来,竟也出口成章,头头是道。对方元首则煞有介事地连连点头,虽有些尴尬,效果却还不错。这大约得益于费萨尔丰富的外交经历和语言能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