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E-3预警机揭秘:威力巨大的“空中指挥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5日06: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在上次海湾战争中,美国共出动11架E—3预警机到海湾地区执行空中预警指挥任务。在空袭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中共飞行448架次,5546小时,指挥控制了9万架次飞机的行动,平均每天2240架次,成为“沙漠风暴”行动中的“空中神经”,对夺取海湾战争的胜利起了关键作用。目前,E—3预警机再次在海湾地区上空频繁出现。 E—3预警机是美国波音公司根据美空军“空中警戒和控制系统计划”,在波音707民航 美国是最早研发预警机的国家。为满足防空体系的需要,美国空军早在1963年就提出对空中警戒和控制系统的要求,并于1966年分别与波音公司和威斯汀豪斯公司签订了飞机和雷达系统的研制合同,以波音707为基础制造了三架原型机,这就是E—3的前身。1975年E—3的第一架原型机试飞,1977年第一架生产型交付使用。到1984年6月,原订的34架E—3飞机全部交付完毕。按计划,这些飞机中的1/3驻扎在国外,其余驻扎在美国本土,用于本土防空和作为后备力量。 E—3预警机的主要型别有A、B、C、D四种。 E—3A是一种电子设备相当复杂、性能先进的电子飞机,具有下视能力,不但可搜索监视水上、陆地和空中目标,而且可以指挥引导己方飞机作战,因此,又称为空中预警和控制飞机。 E—3A为美军的首批原始型。其机体与波音707—320B基本相同,但加强了机身,以便安装支持雷达天线的两根支柱。发动机为4台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为93.4千牛(一千牛等于一千牛顿,牛顿为推力的法定单位)。改装后的机舱内可载乘员17名,其中机组4人,系统操纵人员12名,值勤官1名。系统操作人员分别负责操作通信设备、计算机、雷达和9个多用途控制台。机载设备可分成搜索雷达、敌我识别器、数据处理、通信、导航与导引、数据显示与控制等六个部分。雷达天线罩为椭圆截面,直径9.1米,厚1.8米,位于机背,非常醒目。根据不同的作战条件把360度方位圆划分成32个扇形区,分别在每个扇形区内选用恰当的工作方式组合,排出雷达扫描工作程序,以适应下视、超地平线远程搜索、海上目标搜索和干扰源方位测定等不同作战任务的需要。敌我识别系统在一次扫描中能询问200个以上装有应答器的空中、海上和陆上目标,给指挥官以完整的陆海空力量配置情况。通信系统可确保E—3对空中、地面的通信联络。导航与导引系统可达到综合导航精度不大于3.7公里。 E—3B是由E—3A改进而成的,与A型相比提高了目标处理能力并具有搜索海上舰艇的能力;E—3C和E—3D是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预警机联队及英国空军建造的型号,基本与E—3B相同,但为适应欧洲作战需要,处理信息的容量加大到600个。如在9000米的高度上作值勤巡航时,能以不同雷达工作方式有效地探测半径370公里范围内的高空与低空目标、水上目标,并能通过舰船和车辆上的应答器获取己方陆、海军的展开情况,向空中指挥员显示完整的陆、海、空军态势,以便指挥己方的空中力量完成截击、格斗、对地/对海支援、遮断、空运、空中加油、救援等各种空中作战任务。难怪E—3空中预警机被人称为“空中指挥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韩庆贵、谢蒲、李智舜供稿) 《人民日报》(2003年02月15日第三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