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俄美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和俄美关于新型战略关系的联合宣言等文件。
5月22日到28日,美国总统布什对欧洲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在这一系列活动之中,人们不难看到:美国正利用目前的强势地位展开新一轮外交攻势:从以“我行我素”为特色的单边主义立场出发,逼压昔日对手而进行合作;笼络“小兄弟”而巩固联盟;对敌对势力保持威慑态势。所有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在维护“一超独霸”地位的同时,试图建立一个“美国说了算”的世界格局。
自从冷战结束,美国就迈出了“一超独霸”世界的步伐,布什去年1月上台,其显著的“南部牛仔”风格更加速了这一进程。无论是军事、外交,还是经济、环境,布什政府无不显示出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态势。从方方面面的迹象来看,布什此次欧洲之行仍然是在为实施其上台以来的强势战略而继续努力,其明显特点大致有三:
第一,打压和拉拢并举,将俄罗斯纳入自己的“伙伴圈”。访俄期间,布什和俄总统普京签署了多项条约、宣言和声明,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俄美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和俄美关于新型战略关系宣言。从前一个条约来看,双方同意2012年年底之前将各自的战略核弹头数额削减到1700枚至2200枚。虽说实施起来的漏洞很多,但毕竟是有史以来美俄有关削减核弹头数量最大的一次,应该说是一个进步。美国得到了希望得到的一切,俄罗斯也多少捞了些回报,正式条约至少可以对布什以后的总统产生约束。再从后一个宣言来看,两国宣布不再相互视为敌人和战略威胁,商定将采取措施扩大反导弹领域的透明度,研究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在防止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国际反恐怖斗争中进行合作等。撇开那些“历史性协议”、“彻底埋葬冷战遗物”等溢美之辞不说,但至少可以称得上,美俄关系开始走上了从“昔日敌手”转变为“合作伙伴”的进程。
第二,以安抚为手段,巩固与德、法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传统盟国关系,进一步维护美国主导的北约联盟。布什先后与德、法、意等盟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就双边关系和国际热点问题交换了意见,从而协调了彼此对未来欧洲走向以及解决国际争端方面的立场。布什与北约成员国以及俄罗斯首脑举行会晤,签署关于建立北约—俄罗斯新型关系的文件,为实现美国领导下的“一个稳定、和平、团结的欧洲”奠定了基础。
第三,努力联合各方力量,继续维护反恐联盟,确保全面赢得“21世纪的第一场战争——反恐战争”的胜利。自从去年“9·11”事件发生以后,反恐、防恐就成了美国对内、对外政策中的重中之重。尽管在阿富汗境内的美军似乎已将塔利班政权和“基地”组织打得溃不成军,但恐怖威胁仍然存在。全美各地恐怖袭击警告频频传来,布什政府时时刻刻都不敢掉以轻心。要想彻底剿灭国际恐怖势力,美国没有国际社会的支持,尤其是欧洲盟国、俄罗斯的合作,显然行不通。
不过,美国似乎也看得很明白,俄罗斯由于国力下降、国内问题成堆,早已失去了与美国平等地讨价还价的条件。同时,俄罗斯要想保住“二流国家”地位,逐渐融入欧洲,不借助美国的“帮扶”不成。欧盟国家也是一样,虽说已在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尚未形成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力量。
美国正是看清了俄罗斯、欧洲国家的“心态”与现状,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做出小小让步的情况下,将俄罗斯、欧洲国家拢到自己的“反恐”大旗之下。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多方得分的情况下,也面临种种潜在威胁。首先,美国与俄罗斯、欧洲盟国间的分歧并没有解决。尽管布什、普京、施罗德、希拉克等人异口同声强调加强合作、团结,但对解决钢铁贸易、农业补贴等方面的具体纠纷根本没有达成一致。施罗德、希拉克对美国贸易政策明确提出了批评。普京在俄罗斯与伊朗核合作的问题上也不买布什的账。这些近在眼前的实际问题不解决,美国与俄罗斯、欧洲国家即使合作,也很难铁板一块。
其次,欧洲民意出现反美声浪。传统上,美国总统访欧一般是要受到当地人民的隆重欢迎。可这一回,布什受到的“礼遇”却不同以往。布什政府大搞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单方面退出《京都议定书》,抛出“邪恶轴心”论等早已引起欧洲民众的反感,在最近解决中东冲突方面又明显偏袒以色列以及增加进口钢铁关税、实行农业补贴等更是令人义愤填膺。从柏林、莫斯科到巴黎,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总是候着布什。这一现象是不少欧洲人心声的体现。俄罗斯、欧盟国家政府在未来政策取向上也不能对此置若罔闻。
再次,北约存在的必要性有所减弱,诸盟国对美国的领导地位“心存不满”。北约建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封堵昔日苏联的势力。如今苏联早已解体,北约与俄罗斯的“19+1机制”也为新的“20机制”所取代,虽说俄罗斯算不上是北约中“平等的一员”,但也可以说是“半个成员”,北约的本质已经不纯。此外,尽管美国一再强调德、法等国的重要性,但在北约内部根本容不得别人对其霸主地位有任何挑战。因而有媒体称,北约、俄罗斯首脑峰会也不过是“美国在国际音乐会上定个调”。这种局势持续下去,迟早要引起麻烦。
最后,全球反恐任重道远。反恐战争开打初期,布什曾有一句名言:“要么站在美国一边,要么站在恐怖分子一边,任何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都将被美国视为敌对政权”。这种强权逻辑曾遭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和批评。其后,美国虽然在实施反恐对策的操作上有所变化,但实质并未改变。一方面寻求各国合作,另一方面又是以“非友即敌”的模式压别国就范,这种做法最终有导致反恐联盟出现缺口的危险。
总之,美国目前依仗自己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优势,“9·11”事件后又借机利用全球反恐意向,一心想在全世界“一手遮天”。有分析家一针见血地警告说,大英帝国也曾十分地辉煌过,现今的英国不也变成了“一个可怜巴巴的二流国家”。美国只是二战之后兴起的“暴发户”,发展了几十年就要建立“美国统治下的世界”,这本身就是祸根。
《人民日报》(2002年05月31日第七版)
世界杯新闻订阅:精彩进球,一个不容错过!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