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光明日报> 新闻报道 |
“师资、课程、评价是当今世界教改三大课题。针对教育部提出的‘减负’问题和我在基层工作的经验,我认为课程 改革是我们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减负’减什么?是要减掉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减’后加什 么,这也是课程改革要研究的内容。‘减负’不能一刀切,要科学‘减负’。”--采访一开始,吴昌顺委员就鲜明地把这些 观点告诉了记者。 吴昌顺认为,我国的现行课程中,重知识理论课程的设置,轻文化精神课程的设置;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心理课程、 网络课程、社会实践等课程都少有涉及,这极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如一些思想品德课程就过于陈旧,还陷于高大 全、假大空的说教,缺乏符合中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思想道德课程。超过学生实际心理接受能力的内容都成为学生的负 担,都应在改革中“减掉”。 他说,课程的过分集中统一也是我国现行课程设置的问题之一。 尽管这些年来略有松动,但到目前为止,课程仍是一个大纲相统的格局,课程设计方案依旧是一个模子。这种“统” 和“死”,不仅与各省、各地、各学校和各个学生间千差万别的多样性不能适应,这也极大限制了教材编写本身的质量和驰骋 空间。学校五天工作日中的30多个学时,基本被教育部规定的课程所占满,地方、学校和学生几乎无任何选择权。偌大个中 国基础教育,如此高度统一,不但使高考拼杀成重负,让知识水平的考试也违背初衷地成了负担。 吴昌顺委员预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站在世纪之交的起点,建立起带有时代特征的课程体系。新课程应加大弹性和 可选择性,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实现课程内容多元化、内容多层次。课程教材要遵循现代社会与科技 的发展趋势,淡化传统的学科课程,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双向融合。新的课程体系一定是开放性的,并始 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有了多样性和选择性,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将不再是沉重的负担。 吴昌顺一再强调,中小学课程多样化,但仍不能脱离“统一”的基本要求,要统一性与多样化相结合。在课程的编写 上,既要精通科学的体系和内容,又要能把握学科的科学和严密,还须遵循教育的自身规律,把握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认知 发展水平以及课程目标、国外的前沿水平。课程要在一个基本的大纲上下有较大的弹性,也就是说既要使各地有一个知识、能 力的基本教学标准,甚至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国家课程,同时也要为不同地区提供一个灵活的空间作编写课程的参照,为不 同的学生打不同的基础。 本报记者张玉玲 相关报道: 上海交大党委书记:从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减负 相关报道: 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明达:广开成才之路才能减负 相关报道: 李岚清说新世纪给教育带来严峻挑战与极大机遇 相关报道: 教师网友来信:减负真的减了吗?
相关专题:中小学生减负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光明日报> 新闻报道 |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