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浙江日报 > 新闻报道
 


教育要适应21世纪创新要求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月5日 16:57 浙江日报

  21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和综合国力竞争的烽烟已清晰可见。如何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惟有创新 ,惟靠人才。

  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按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不同价值取向,教育 价值观分为社会本位观和人本位观。这两种对立的观点都不否认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对个体发展的双重作用,区别在于,社会本 位论把个体的发展统合在社会发展中,强调教育只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即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而人本位论则主张教育是在 满足了人的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强调对个体的需求的满足。我们知道,无视教育的社会价值或忽略教育对个体成 长的作用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但长期以来,我们却过多地强调了教育适应社会的一面,出现了教育的急功近利和培养要求的 整齐划一,缺乏对人的主体精神应有的重视,其结果是限制了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转变教育价值观,就是要从这种一边 倒的价值观中解脱出来,全面考虑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需要,以促进个体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主导,把学生培养 成现代社会所需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教育质量观指的是用什么标准来评价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质量。长期以来,人们比较习惯于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深浅 作为评价标准,然而,这种质量观在80年代中期由于用人单位发出的“高分低能”的反响而受到了质疑。于是,能力问题被 提了出来,成为与知识同等重要的评价标准。转变教育质量观,就是要从单纯以知识、能力作为评价标准转到以人的综合素质 为评价标准上来,树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思想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 的培养,也要重视思想品德、心理和身体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要改进培养模式。与社会本位价值观和传统质量观相对应的培养模式是边界过清的文理 分科和口径过窄的专业训练。应该说,这种培养模式对工业化与标准化生产、对满足社会急迫的人才需求起过积极的作用,但 时至今日,它的弊端也明显表露:培养出来的人知识面窄、技能单一、缺乏创新的激情和创新的能力。长此以往,这种培养模 式将导致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后劲的缺乏。因此,改进培养模式,就是要正确把握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确立厚 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自50年代我们引用前苏联的教育思想和教 育模式后,在教学方法上,过多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重视不够;在教学内容上,过多 强调了大纲的整齐划一的要求,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激发兴趣不够;在考核学习效果上,过多地强调了以教师所教内容为标准 的单一化考试的作用,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能力的检查不够,而且也缺乏对考试手段和模式的研究,其结果是学生过多过早地 关心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形成了一种“考什么,学什么”的趋势,缩小了知识面,也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改进教学方法要从改革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入手,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 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支持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给学生个体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改革教学 内容,就是要注意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整合和优化,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体系中精选、优选教学内容。在课程内涵上强化创新 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掌握知识,又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相关报道: 中国科大组建“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报道: 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相关报道: 年终回顾:创新--1999年教育主旋律

相关专题:全国高校技术创新大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浙江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