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韩德民先生演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5日10:25 新浪网 | |
“SARS防治国际论坛”于2003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就SARS危机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广泛研讨,旨在总结SARS防治的经验与教训,增进国际间SARS防治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以便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请看北京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韩德民先生演讲的实录: 主持人:谢谢毛主任,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的提问就到此为止。我知道,大家还 下面有请北京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韩德民先生作演讲。韩德民副局长是在SARS的高峰期间,也就是临危授命,出任北京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他的演讲肯定会非常的精彩,谢谢。 韩德民: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在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组织下,召开这样一个国际性的SARS专题研讨会。我想这个会议有两层意义第一对我们走过的路要进行一个回顾、总结和分析。第二个方面是向前看,对今后在公共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过程当中建立完整的体系。另外在整个社会运作过程中的整体付出降到最低的水平,效益不断的放大,使公共卫生的安全感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得以基本的保证。下面利用这一点时间重点回顾一下今年在SARS肆虐北京的阶段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和今后如何提高防范意识来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一些思考。 大家知道,2003年春天因为各种原因北京被SARS突如其来的疾病灾害所困扰。到目前为止SARS还没有真正被人类社会所认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在今后的研究当中,实践当中以及回顾性总结中来进一步了解它。据目前的统计报告来看,我们北京地区在“非典”过程中全部病例统计共2521例,发病的高峰期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这是发病的最高峰,北京地区的第一个病例是3月初,最后一个病例是5月27号。 回过头来看一看北京走过的路,4月17号北京地区防治非典联合工作小组成立,我们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不完善和防治体系的不健全,北京是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管理、各方面的准备不足,所以前期北京的情况不太好,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央决定组织北京的协调小组,在4月21号联合小组防控中心正式成立。担负的四个方面的任务,首先是集中收治病人,为什么把它当时确定为四个方面,这是因为当时疫情已经发展起来了,所以首先我们考虑到提高收治率,减少社会的交叉感染,在最大范围内切断传染源。第二个方面是提高治愈率,在初期我们对这个病的认识不够,所以初期的死亡率还是比较高的。另一方面是降低整个社会的恐惧心理,为此北京市防治非典联合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了全市的院长联谊会,为什么开这样一个会议,这和北京地区的管理体系有关系,大家知道北京地区的医疗机构的管理来自于各个不同的部门,相关说就是八大系统、八个不同的部门,所以集中统一的管理非常困难,成立了院长联谊会制度以后使得联合管理在当时的情况下得到了加强。(见图)这是当时根据北京的特点我们确定了16家定点医院的定点收治。最早是放在北京周边地区,当时尽可能想把病人从人口稠密地区分离到周边地区,但是由于病情不断加重,重病患不断加多,我们意识到周边地区的医疗水平有限,所以做了重新的调整。(见图)当时是16家定点医院,这些定点医院大部分在周边地区,所以医疗条件和医疗设施有一定的欠缺,所以我们组织了北京市的各家医院的精兵强将进行对口的医院支援。共派出医疗队29支,医务人员3435人,参加非典的相关一线人员共计11586人。我们累计定点医院收治病人的总数是3303人,因为病人有的转移,或者转运,所以可能有一些重叠。根据北京地区疫情的发生情况,我们很大程度是关注提高收诊能力,所以从1号开始小汤山正式收治病人,从5月6号开始,我们集中把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作为重患的集中抢救医院,这样中日友好医院和宣武医院经过一个星期以后变成SARS诊治医院,这在全世界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从定点医院向大医院转移使北京地区的整体救治水平来了一个新的转折。5月8号中日友好医院开床位190余张,收治病人400余人。从两个大医院开始收治病人,我们把病人收治集中向城市中心转移以后情况有了好转。最终实现了我们整体体现首都水平的ICU系统,基层医院条件差的可以转医院,经过抢救病情逆转的首先转移,我们定了一套转移的策略。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科学救治,提高治愈率的问题。动态监测重患的病情,建立为重病人的分析标准,第二方面掌握每一例重患,详细死亡的原因,专家一线当面进行各种交流,提供各种指导意见,采取了各种相关的措施。根据北京地区的分析危重病人的特点年龄偏大,基础病比较多,有两种基础病以上占39%。第二重患突然死亡的病例不断发生,原因不清,这也是当时我们非常困惑的一点。根据当时所有的治疗法,基本上属于支持疗法,是为了防治并发症,但是大量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也产生了相应的并发症,到目前这些并发症还在不断的出现。还有抗非典治疗的药物没有有效性,在集中收治一些病人当中,又出现了宫外孕、肾功能障碍的病人。为了进一步加强一线的专家力量,我们组织专家网络会诊,所以专家可以在网络中心对所有的病人在病房或者ICU的病人进行一线的会诊。同时,我们特别注意到统一思想、提高整体的针对SARS的业务治疗水平。所以我们印发了北京地区的SARS临床工作指南,这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初期我们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同时请一些知名专家传达有关的知识,请广东的专家到北京地区传授技术知识,同时还研究了一些关于呼吸道系统的基本尝试,培训了全市发烧门诊的主检医生,不断进行新的有效药物的推广。 在甄别所有的病人当中,在北京地区,除了已经确诊的病人以外还有很多疑似病人,如何把疑似病人从被确诊病人当中分离出去,我们进行了严密的甄别工作。 我们还不断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院内的感染,防治传播途径。我们对所有的发烧门诊进行了规划设计,同时还实地验收,26家医院建立了隔离病房,在后期行为规范我们建立了一套法规性文件。制定的规范流程有很多,包括定点收治医院的着装的指南,编写临床工作指南,关于服装和装备计量的测算,包括医务人员进出病区的流程图,还有住院消毒的隔离指南工作等等,这些法规性文件对于整体提高北京地区的治疗水平,防止医务人员的进一步感染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我们特别注重祖国医学在SARS医疗当中的作用,因为没有什么特殊的药物,我们采取对证的方法,在中医中药方面在SARS初期和轻症病人的效果是肯定的。我们组织了中医专家深入到一线,而且我们利用医疗指挥救治中心的统一管理,把全市的中医专家几乎组织到所有的定点医院,而且提供统一的中药处方,所以在后期的分析总结当中,我们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同时还开展了一些新的方法,引进新的技术,例如进行了SARS基因芯片进行早期诊断的研究,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各种临床的科研工作,为进一步真正意义了解SARS奠定了基础,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的分析和研究,同时对北京地区的全部病例进行收集建立了数据库,建立了北京地区SARS后期随访的调查,包括骨坏死的问题,肺纤维化的问题、肝功能损害的问题等等。6月24号终于实现了双解除,这是我们大家都了解到的。 6月24号以后我们在完成阶段性的SARS抗击工作以后,我们进一步考虑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的反弹,特别是总结经验,为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我们制定了《北京防治传染病非典性肺炎的应急预案》。 这个工作开展了以后,我们不断把应急预案要落实到实际当中,我们以落实应急预案为主又开展了很多工作。9月30号我们完成了区县CDC与辖区医疗机构热线联系,专人负责并建立工作网络联系表。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流调小分队,对目前发生的群体性发烧进行流动观察。 建立了专家预警委员会,这是预案当中提出的要求。 开展了非典早期预警工作,建立发热门诊60家,测试人员以专业人员为主,监测对象是不明原因的病例,这是我们监测的主要病例。要求把重点跟踪每一例原因不明肺炎发病病例,最近我们陆陆续续做这方面的工作,前几天也对突发死亡病例进行重点跟踪,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治疗还有它的跟踪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是与不是,我们把它作为可能是进行认真的跟踪,使可能发生的病例的原始的布控水平达到了最高程度。 规范发烧门诊,做好早期筛查工作。在一些定点医院设立了发烧门诊,不设发烧门诊的医院要建立发烧制度,保证对早其发烧病人的筛查工作。(见图)这是各个区县对于发烧门诊的定点医院的情况。 转运系统和转运队伍我们也做了准备,万一有新发病情我们有一套完整的应急方案。 加强培训、提高专业技能,组织了各种讲师团85名,组织场次36场,参加人数5600余人。在北京实现了13万多人的培训同时统一进行命题。 同时我们非常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标准。 还有加强安全方面的工作,特别是注重在北京地区非典发生过程,我们收集的很多标本,包括血液标本、组织标本和尸体标本,这个管理我们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对下一步可能出现的可疑病人和发烧群体病人在筛查过程当中我们进行标本控制。为了防止非典反复,组织了督察组,国务院也进一步加强对北京地区工作的督察,同时也带督察组进行实地检查,检查范围是北京地区一级医院到三级医院到疾病控制中心和各种相关的科研机构做了全面的检查。北京地区第一个阶段的对口督察是11月1号到9号,共督察了246个单位。在督察的基础上我们搞了实战的模拟演练,目前为止全市共进行了两次演练。 同时我们针对薄弱环节提出了工作任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一级医院建立地毯式的追查,严格排查,要做到一丝不苟,严格疫情报告制度,不断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对主要的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考试。同时把握尺度适当宣传,科学规范地接种各种流感疫病,严格执法切实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同时还加强社会新闻媒体方面的工作,使整个社会对非典的防控意识逐步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实施了很多的改革意见,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城市的中心医院的实验室的改造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造意见,包括制定发烧门诊筛查设备的标准,还有为了使发烧门诊不引起社会的恐慌,我们把它改称为长效门诊。 我们防治SARS扩展到防治其他的各种传染病,使我们的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能够不断的得到完善。有还有针对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事故验证到这个领域。要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坚持检查,不留死角。我们在前期的工作当中,坚持常备不懈,警钟长鸣的要求。严格遵守门诊流程,同时加强人文化的关怀,对可疑病人进行关怀。向社会承诺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也向我们提出了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要求,这是历史上最多的一次,北京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包括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应急机制不健全,监督执法工作不到位,农村工作比较薄弱,这是北京地区的一些特点,没有建立真正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体系,通过非典工作以后,这些体系都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非典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回顾总结一下,非典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第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定要体现政府行为。第二,要建立相对独立的预警和维护指挥体系。第三,加强公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首都居民的整体防范意识。第四,强化医生、在职人员的防护防范意识教育,这次非典过程中,各家医院本身建立了隔离病房,整个病情发展了以后,我们手里已经没有专业队伍了,这些医务人员是临时组合,眼科医生、中医科医生、皮肤科医生、内科医生等等,这些医务人员对SARS病情的了解和对SARS的认识,还有综合治疗水平的掌控能力是比较低,所以前期医务人员感染率比较高,还有过程中死亡率也比较高,所以对医务人员的水平非常重要。第五,注重预防医学和疾病控制学研究,现在出现了疫情以后,我们组织了科技攻关,可是短期内的科研攻关往往得不到结果,所以现在也看到了我们当时的一些攻关的目标,到目前还远远没有落实,所以科研工作和疾病控制学的方面要从长远着手。第六,对计划经济下的卫生体制进行改革,在北京这个任务相当之艰巨。第七,对医疗卫生资源要进行科学整合,北京地区的医疗资源的整合问题已经迫于眉睫。为什么谈到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思想,股份制要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还要进行大规模、真正促进社会进步的产权制度改革。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加强北京地区的公共卫生,我们又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提出了一些思考。包括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来加强卫生体制建设,包括管理体制与方式要进行调整,经营策略与模式,服务模式与对象、知识与智力资本等方面都要进行调整。 对于首都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特别是医疗卫生体制和医疗机制的创新和改革方面都重要的指导意义。北京地区的公共卫生建设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的建立。完善四个体系,包括疾病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这四个体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按国际通行标准制定卫生纲要,改革体制提高综合效能,有效整合资源,结构布局要合理。建立健全体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增加公共卫生的投入,同时要降低成本,强化干部标准,真正履行管理职能。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比较关注的,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体系建设,建立透明的及时的信息披露和公共卫生的公布的机制。发生了公共卫生事件让全社? 相关专题:SARS防治国际论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