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时评:非典型肺炎撼不动中华民族的脊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1日12:45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
我们至今仍记得1998年中华民族是怎样降伏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的。所以今天,当一种名叫SARS的病毒不期而至,并肆意蛊惑着人们的神经之时,我们依然可以从容面对。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我们历经坎坷而愈挫愈坚,遭受困境而愈磨愈奋,饱尝艰难而不屈,历经磨难而不衰,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无论是抵御外敌入侵还是抗击其他各种灾难,中华民族 正是这种“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胸襟和气魄,铸就了一个伟大民族不屈的灵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抗击非典,使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精神又一次在新时期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这个非常的时刻,举目四望,在我们周围,到处是一幅幅让我们感动和欣慰的画面。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我们看到: 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亲临一线,调查慰问、指挥部署; 医务人员冲上去了,他们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同病魔展开了殊死搏斗; 科研人员冲上去了,他们夜以继日、合力攻关,力图早日让病毒束手就擒; 新闻记者冲上去了,他们恪尽职守,传播信息,报道非典疫情和一个又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 亿万民众冲上去了,他们怀着强烈的公民责任感,合力筑起了一道道抗击非典的钢铁长城。 民族精神,让我们万众一心! 历史告诉我们,每一场大的灾难,都不仅仅是对人民群众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政府处理公共危机能力的一次考验。令人欣慰的是,这次“非典危机”让人们看到党和政府是怎样心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看到政府对人民生命的关注早已超过了GDP。 面对非典战役,胡锦涛总书记身先士卒,亲临最前线对防治工作指挥安排;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临危受命,出任疫情防治小组组长,一个自上而下的有效的领导体系建立起来;放开有关疫情的新闻报道与评论,使资讯变得公开而可信,极大地降低了非典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积极推动制度建设,组建全国性的监测与调控机制,并拨巨资用于救助贫困地区和人民;调整部分官员,加强职能部门和各级政府对防治非典的领导能力。种种举措赢得了国内外媒体的称赞和百姓的拥护,对非常时期的社会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我们深知,这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持久战,也许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会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加大政策力度,相时而动,因地制宜,把非典可能持续的时间缩到最短,把非典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我们一定还记得,就在不久前的“两会”期间,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评价自己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如果说那时听到这样的承诺,人们怀有的更多还是对新一届政府的热切期待的话,那么非典袭来后,面对严峻的考验,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沉着冷静、从容应对,领导干部深入一线、不顾安危,人们才真正看到了一个敢负责任的人民政府。 一座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坚强的栋梁;一个压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刚直的脊梁。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注定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也只有如此,才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们也在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的精髓: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各级政府高度负责、积极举措的同时,由于缺乏高效、完备的社会公共管理应急体系与机制,在战斗中曾经出现患者人数的统计不科学、公共卫生的应急措施不得力、疫情报告的制度不完善以及疫情报告收集方面存在漏洞等问题,一度贻误战机;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抗灾难之时,一些人借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甚至趁火打劫,扰乱了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定。我们在看到优势和成绩的同时,更应该看到缺陷和不足。 作为全国交通枢纽和人口大省,河南的非典防治工作是全国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河南的疫情是对全国防治工作的有力支持。省委、省政府对非典防治工作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和汗水,同全省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誓让非典淫威难施。 中原阻击战,责无旁贷! 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应当不止于此,正如人体在不断承受病痛中增强免疫能力一样,灾难除了考验政府的公共危机处理能力之外,同样应该增加社会肌体的免疫能力。这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中不断成熟的内在要求。 我们愿意看到的是,当最严峻的考验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激发出最大的潜能。通过一次新的危机,人民政府应当学会怎样更好地处理公共关系,构建更加有效的沟通机制,建设更有权威的公信力。 这,无疑是中国社会加速成熟的重要标志,也可能是这场灾难留给我们的“财富”。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