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有一支楚天敢死队 不怕接触烈性病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0日11:56 楚天都市报 | ||||
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效忠 梁均贵 通讯员余平凡 陈自才 面对非典这一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多国科学家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团结起来,组成了一个强大的联军,加紧破解非典病毒。活跃在这支国际联军中的,有一支代表我国的科学家队伍,他们就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大学、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省医药工业研究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五家单位。 在这里,记者镜头锁定了武汉病毒研究所的正在夜以继日进行抗非科技攻关的科学家们。 中国科学院仅有武汉病毒研究所一家是专门从事病毒研究的。随着非典疫情的不断肆虐,在中科院的指示下,病毒所的科学家们挺身而出,于3月底开始组建队伍,踏上了征服非典病毒之路。 今年4月初,中科院紧急启动抗非联合攻关项目,武汉病毒研究所名列其中,主要负责研制预防非典的疫苗。随后,省科技厅和卫生厅决定,由武汉病毒所主持我省非典防治科技专项,参加单位包括武汉大学、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所等5个单位。 近日,病毒所与中山大学等联合申报的“欧洲-中国-新加坡共同协作控制SRAS”的研究计划,已纳入欧盟第6框架。该项目参加研究单位包括中国、新加坡、西班牙、荷兰、英国等5国的9个单位,武汉病毒研究所是中方的3个参加单位之一,主要负责非典的病源研究、诊断方法及预防手段。 武汉病毒所的科研人员要对感染性极高的非典病毒进行研究,科学家们怕不怕? 年仅38岁、在日本做了8年流感病毒研究的陈则博士,出差刚回,手里还拎着个旅行包,找到病毒所书记李兴革:“我不怕死!我不能怕死!中国大疫当前,我们不做让谁做?难道坐等外国人给我们做出来?”研究员王汉中也主动请战,他说:“我们要亲自做实验,绝对不能让学生去做,以防他们万一被感染。” 另有科学家说:SARS如果万一在湖北变异,将来外来的疫苗对我们当地并不一定有好效果。我们一定要首先拿到第一个病毒株,以研制出更有针对性的特效疫苗。 在众多请战的科学家中。所里组织了19位科研人员,分为5个研究组,确定了5个研究方向,开始了系列研究。 病毒所这一项目刚启动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湖北还没有SARS病人,难以获得病毒样品。 所长胡志红是从荷兰学成归来、已有丰硕成果的青年女科学家,性格沉稳而韧性十足。3月底,记者在对她的一次采访中发问:病毒所打算研究非典吗?她答:“我们很想。”再问:“怎样取样?有危险吗?”可她仍然只是接连回答:“我们很想。”现在,记者终于明白这句答非所问的话意味深长,它包含着对困难的充分预见和义无返顾的勇气。 后来,胡志红通过各种渠道,经过种种周折,终于设法获得了一疑似非典死亡者(后来得到确认)肺组织样品。当她取得样品时,已是凌晨1时。此时的她,还没来得及高兴一下,赶紧带着样品连夜赶回所里开始实验。在介绍胡志红这一次行动时,书记李兴革心潮难平,她由衷地说:我们的年轻科学家太了不起了,大疫当前,他们真的是不顾生死! 其他科学家何尝不是如此?陈则博士等人又分头从广州、北京等地区,采集到9个非典病人的粪便、血清等样品,可以说每一次都冒着极大的危险。 从事烈性病毒研究,必须要有高度安全的P3实验室。但该所没有P3实验室。所党委决定:一定要为科研人员提供安全实验条件。 时间不等人,病毒所紧急按照P3实验室的要求,对现行实验室昼夜进行改造,装修出了三间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考虑到了安全应急措施,4月初,该所又紧急购进三台生物安全柜等一系列仪器设备。 在紧急改造实验室的同时,该所又紧急投入到研究工作中。样品一拿回来,胡志红、陈则、王汉中、李天宪、陈新文等科学家,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实验中,组织切片、提取病毒RNA、电镜观察———晚上加班是常有的事,有时连续工作二十多个小时。 所长胡志红曾多次拒绝记者采访,昨日记者在该所碰到她时,她说:“上月底,该所用电镜在一位疑似病人体内观察到了非典病毒颗粒。目前,已成功分离出非典冠状病毒。但是,离最后开发出疫苗,还有很多事要做。省市领导和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值很高,我们的压力也很大,没有时间接受采访,希望你们理解!”“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早找到预防的疫苗,就可以使不少人避免感染。我们怎能不夜以继日地工作呢?!” 此情此景,让记者心里满怀歉意,后悔因为采访而占用了他们宝贵的时间。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