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腾飞展开双翼--代表委员谈科教兴国战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0日11:23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题:为中国腾飞展开双翼——代表委员谈科教兴国战略 新华社记者秦杰 张景勇 杨宁 在今年的“两会”上,有一个数字引起海内外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中有46位两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里更有100 多位院士。他们纵论国是,所涉广泛。不仅是他们,在大会发 观点一:“科教兴国是我们党应对国际挑战的一项重大举措,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站在灯火辉 煌的人民大会堂里,首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委员激情澎湃。他说,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全面 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切实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 事实:近20年来,虽然我国人口增加了几个亿,但年人均粮食供应量仍从30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10多年 来,我国农业新品种每5年更新一次,每次增产粮食10%以上。正是科技的进步,使国际上一些预言我国将出现粮食短缺的 人士,对中国的现实刮目相看。 观点二:“科学教育是国家腾飞强劲的发动机。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将为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王忠诚是参加这次人代会年龄最大的代表,这位在国际医学界声名显赫的脑外科专家感受颇深。他说,这些年来我国的高速 健康发展,离不开科技、教育的推动,离不开党和国家对这一战略的坚持。 事实:近5年来,国家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累计达2670亿元,比前5年增长一倍。研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 1%,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2年高等学校在校生1600万人,是1997年的2.3倍;成人教育10余年使近13 亿人次的城乡劳动者接受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科技涌现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10兆 瓦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实验工程建成、超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研制成功、“神舟”系列飞船试验成功等。 观点三:“科研的创新源于体制的创新,教育的进展根植于体制的突破。”来自上海代表团的惠永正说,这些年是我 国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力度最大的时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一观点正日益深入人心。 事实:针对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和经济关系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国务院2000年初决定对10个国家局所属242 个应用型科研机构进行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转成企业、进入企业和转为中介机构等方式,让科技院所大步跨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近年来,我国高校体制改革取得显著突破,全国500多所高校进行了管理体制调整,300多所高校开展校际间合作,700 多所高校合并组建为300多所多学科或综合性高校,从而改变了高等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的状况,合 理配置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益。全国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人口地区覆盖率,由1997 年的65%提高到2002年的91%。高等学校从1999年起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高考录取率从36%提高到59%。 观点四:“科教兴国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科技教育的支撑”。广东代表团的徐少华代表说, 科技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大会的报到方式、代表委员车队的调度等等,都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都需要科技教育的促进,都需要科教兴国战略更有力地实施。 事实:目前,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知识经济社会的特点逐步显现,经济和科技全球化影响加大;市 场机制导致竞争加剧,要求科技、教育要有新思路。要注重加快发展远程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人力资源建设是可持续发展 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学习型社会必须建立在新的生产力的基础上。 科技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在与代表委员的交谈中,我们不断感受到一种紧迫感、一种对这一兴国战略的期许。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代表委员们的心声与党和国家的意志交 汇,时代的潮流与我们不可阻拦的前进步伐同声。“两会”上传达的信息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必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