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花絮:从“不爱红装爱武装”到重施脂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8日09:14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刘江 徐仁杰) 红色的羊绒衫、精巧的手机、适度得体的淡妆,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 位追求时尚的现代女性。但是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中,她的名字却曾经意味着“革命化”的女性标准:像男人一样埋头苦干, 不施脂粉。 她就是著名的大寨风云人物郭凤莲。今天,作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她依然被当作成功的时代女性吸引公众的目光。 大寨原本只是山西一个极为普通的穷山村,上世纪60年代初,它成为了中国农村的样板。毛泽东在1964年提出 “农业学大寨”口号。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大寨一直是全国最著名的乡村。 在大寨最辉煌的时期,郭凤莲当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因为吃苦能干,她被人们称为“铁姑娘”。虽然今天人们对当 时不顾女性特点搞“男女平等”的做法颇有批评,但是对郭凤莲这一代女性来说,在当时女性不再扮演“男人附属品”的角色 ,是一个令人渴望的目标。 郭凤莲说,直至今日,大寨村还生活着20多个生于清朝末年,留着“三寸金莲”的小脚老太太。而年纪稍长的妇女 则大都是在掀开盖头的瞬间才看清自己所嫁人的模样。她们蹒跚艰难的身姿和狭隘痛苦的生活显然给郭凤莲和她的姐妹们强烈 的刺激。 “只有靠劳动才能解放自己。”她们努力生产,干着强度和男人一样的重体力活,但是,她们的精神却是自由的。郭 凤莲充满感情地追怀那段岁月,“每天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白天干活,晚上还唱歌演戏。” 新中国成立后,女人被称为“半边天”,毛泽东用诗句赞扬她们的美:“不爱红装爱武装。” 尽管如此,郭凤莲也并不满意历史记载对“铁姑娘”们温柔心事的忽略。事实上,即使在当时,郭凤莲也是个十分爱 美的姑娘。她记得对当初的化妆术很不满意,“涂上两个红脸蛋,画比不画还难看。”她痛惜新买的花衬衣往往刚刚穿上身, 就要作为工作服穿到田地上。 她说当初主要是没条件。学大寨的时候,一天只能挣人民币7分钱。哪怕是在12年前,相对富裕的大寨村民的人均 年收入也只有700多元。 从历史光环中走过来的郭凤莲,如今是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的董事长,手下有10家企业,去年大寨年收入达到1亿 元人民币,村民人均年收入4100元,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生活好了,曾被压抑和掩饰的爱美天性重新焕发出来。年仅六旬的她也开始讲究发型要精致、穿衣的颜色要艳一点。 每逢节假日,她还常常敦促自己的两个儿媳妇去烫烫头,美一美。她认为让自己漂亮,并不仅仅是给自己看,而是让周围的环 境也变得美起来。“打扮自己,也是打扮社会。” 实际上,郭凤莲是千千万万中国女人的代表。正是在改革开放后,她们脱下了千篇一律的绿军装,换上了裙子和牛仔 裤,使用起了口红和化妆笔,有的人走上了国际选美的表演台,也有人像郭凤莲一样,成了掌握千万元财富的“社会新阶层” 。 “我成了新时代的女强人,但是,更多了女人味。”郭凤莲说。 郭凤莲甚至开始接受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的新潮男孩和女孩,“开始看不惯,时间长了倒也觉得挺好看的。”和大多 数女性一样,郭凤莲认为婚姻对女人至关重要。她说婚姻一定要自主,想嫁给谁就嫁给谁。而其实,就算她这一辈也没有能够 做到完全自主。 “当初村里二十多个姑娘,村里舍不得放走,就由党组织出面给安排对象。我就是这样嫁给了我的丈夫。”她非常羡 慕现在的女孩子可以“率性而为”,可是,她也困惑地发现,“人们对感情的态度变得似乎轻率了,虽然结婚离婚是个人的事 情,可是毕竟有很多家庭的孩子受到了伤害。” 虽然她总在强调现在的女性都和她当年不一样了,但是她也认为,自强、自立对任何时代的女人都同样重要。听说一 些城市里的女大学生崇尚“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她觉得很奇怪,仔细想想还是摇头,说应该自己独立奋斗。她用家乡话来比 喻这个观点,“爹好、娘好不如自己怀里揣着好。”(完)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