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扩大消费需求比增加投资需求更重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8日06:11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杨得志 刘畅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首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在目前情况下,这比增加投资需求更重要。”朱镕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加了这样一句话。 与此相呼应,项怀诚6日所作今年财政预算报告中提出,将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的规模从去年的1500亿元缩减为1400亿元。这是我国自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第一次缩减发行国债的规模。 这是否意味着将对“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步进行调整?为此,记者采访了出席两会的有关专家和学者。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家陆百甫分析了这一变化的前后背景。 在1997年中国经济软着陆和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整体滑坡的国内外双重影响下,上届政府在1998年上任伊始,就面临着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局面,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三大支柱同时下降。 同样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对这三者的轻重缓急如何判断?分析当时的实际情况,三者下降的幅度不同。当时出口需求下降幅度最大,投资需求的下降次之,而消费需求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基于这种情况,中央政府把扩大投资需求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扩大出口需求次之,而扩大消费需求就暂时排在最后。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5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1979年到1997年的总和。扩大投资需求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按照朱镕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说法,“办成了不少多年想办而没有力量办的大事”。 与此同时,在扩大出口需求方面,连续跨上了几个台阶,出口总额由1828亿美元增加到3256亿美元。 而相比之下,城乡消费需求却双双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把扩大消费需求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完全应该的。 陆百甫认为,扩大消费需求必须通过两个途径:一是要继续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及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二是要从生产的角度开发消费欲望,包括旅游、教育、医疗等消费环境的改善,完善消费政策,拓宽消费领域。“最终,消费需求的提高,才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如果真正激发了城市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消费需求,足可以保证我们的经济持续20到30年的高速发展。”陆百甫说。“积极的财政政策”会从此“淡出”吗?林毅夫委员指出,积极财政政策已实施5年,当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但由于目前投资、消费局面还未有根本改观,近一时期,积极的财政政策还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此,林毅夫曾向国务院领导提出建议,启动存量需求,即以过剩的生产能力,吸引外资、民间投资,并继续加大城市信贷力度,促进城市消费。在农村,加大投入与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他举例说,由于没有下水道,农民的厨房、厕所难以现代化;由于电价过高,农民不愿意用电冰箱。目前,农村公共设施基础很差,严重影响了农村消费的扩大,投资小型的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就会创造一些消费需求,同时创造就业机会。“这就是朱镕基总理在报告中强调的‘在目前情况下,扩大消费需求比增加投资更重要’的一层深意。”林毅夫委员说。 吴敬链委员说,由于消费需求不旺,1998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到1999年,严重需求不足已经有所改观。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含金量很高”,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不止8%”,但是,需求仍然很弱,物价水平总体下降,还没有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与林毅夫委员看法相近,他认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没有钱。“用各种方法促进城市消费可以,但9亿农民没有钱,怎么拉动消费?”每个农民每人花10元钱,就是90亿元,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还在发展中小型民营企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吴敬链强调,8年时间,中国中小型企业的活力不断增强,正是目前GDP增长超出人们预期的主要因素。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