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峰的快乐一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24日16:51 北京晚报 | ||
和老孟度过了忙碌而快乐的一天,记者才真正明白了“助人为快乐之本”这句话,它是老孟心情的真实写照。 6时20分孟宪峰穿好一件旧制服外套,推着自行车和正上初一的儿子出门了,送完儿子才7时左右,他像往常一样 ,来到通州区中仓小区南门外的小屋中开始一天的工作。 8时鞋屋迎来了第一位客人。一位大姐走了进来,“孟师傅,我这鞋跟坏了,您给看看。”老孟手脚麻利,左量右比 ,下料、钉、粘、缝……没一会儿就修好了。“孟师傅,我这羊皮手套磨破了,您顺手给看看。”三下五除二,老孟把补好的 手套递到大姐手中,“真好,真好,多少钱?”、“什么钱不钱的,算了算了。”没等大姐再说,老孟就笑着把大姐“请”出 了门。家中有多病的老母,爱人没有工作,两个儿女还在上学,老孟就凭着一个月八百来块钱养家,他告诉记者:“我从不在 修理费上多计较,能多帮别人一把,顺手就帮了,一天下来心里痛快。” 10时老孟的修鞋屋明显热闹起来,男女老少,认识的不认识的,热闹极了:“我家报纸送没送到鞋屋?”、“今儿 下午孩子放学在鞋屋等我来接行不行?”“我这大脚买不着合适的鞋,您能不能给做一双?”……老孟一律热情相待,全部答 应。人们争着告诉记者,平时大家有点什么活儿也都愿意找老孟帮忙。鞋摊附近是一所小学,一些孩子放学后,总是到孟宪峰 的鞋摊这儿等家长来接,在学生家长眼里,孟宪峰的修鞋摊就是孩子们的安全岛;小区里有不少老人常到孟宪峰的鞋摊下棋聊 天,在他们眼里,这里就是他们的业余文化活动站。 人们告诉记者,老孟为附近一位50多岁残疾人修鞋五年分文不取,为附近军人修鞋减价。修鞋摊附近就是东方小学 ,小学生的鞋带、书包带断了,缝好不给钱也是常事。有的顾客修完鞋,将东西忘在摊上,大到几千元的手机、衣物,小到几 斤菜、一袋奶,他都及时完璧归赵…… 11时40分老孟才忙完早上最后一个活儿,他拿着饭盒到社区的食堂打了点饭菜,然后坐在鞋屋的椅子上休息,很 快,客人来到鞋屋,老孟又打起精神忙碌起来,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打在他身上。 16时小区里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同志,有事没事地都来了,老孟就拿出象棋板,要和老爷子们“杀一局”。他对记者 说:“以前老同志们都围在我的摊前跟我聊天,我看大家越聚越多,光聊天也太单调,就买了一副象棋,这下来的人就更多了 ,边下象棋边聊天,每天都聚集很多人,小区里都管我这叫‘业余文化活动站’。我看到大家玩得高兴,心里美滋滋地,觉得 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每天我都要等到下完最后一盘棋才收拾棋盘和鞋屋回家。” 18时,老孟送走了最后一位光临鞋屋的人,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这时放了学的儿子已从学校走到了鞋屋,爷儿俩亲 亲热热骑着自行车回家了。 本报记者孟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