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信函创造一个个“之最”(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24日02:22 辽沈晚报 | ||
盖旭辉 摄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词40周年的纪念日。辽宁省委宣传部、沈阳军区政治部邀请和组织了中央13家新闻媒体和省内主要媒体,前往雷锋生前所在的沈阳军区某工兵团深入采访。这个坐落在抚顺市高尔山脚下的绿色军营,讲述了“雷锋精神”在这40年来走过的历程。 “雷锋团”探访雷锋精神源头 “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不要忘记,你曾经生活战斗过的雷锋生前所在团;无论你奔向何方,你都不要忘记,你和雷锋的伟大名字连在了一起”,这铿锵誓言来自于高尔山脚下的“雷锋团”。40年光阴荏苒,沈阳军区某工兵团一直和“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这里是“雷锋精神”的源头。 辽宁彩电塔、沈阳新北站人防工程、大连输油码头、抚顺钢厂……在这些建筑工地上,哪里最艰苦、哪里最需要支援,哪里就有这群新一代“雷锋”的身影。 2月10日,记者第一次前往“雷锋团”采访时,恰逢军区雷锋纪念馆重新改建后第一天开馆。远远望去,纪念馆就像是颗巨大的螺丝钉,镶嵌在高尔山山麓,显然这种独特的造型是别具深意的。这座纪念馆已经成为全军乃至全国人民的政治课堂。40年来,“雷锋团”共与全国数十家出版社联合出版介绍雷锋事迹、论述雷锋精神的书籍和画册170多种。一位老兵因此着手申请这项独特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雷锋班”最多一天收到1000多封来信 从雷锋牺牲的消息传出开始,“雷锋班”每天便开始收到雪片一样的来信。这些全国各地的工人、农民、军人、学生等写来的大量书信。 记者看到,这些来信中,最长的信写了整整128页稿纸,分成6个大信封邮来,最多一批邮件是沈阳市38中学的学生们在同一天时间邮来的1000多封信,此外还有需要破译的盲文信,录音带里的有声信,甚至包括十万火急的鸡毛信…… 全国仅有,不用地址的信箱 由于许多人无法获知雷锋班的详细地址,那些来自天涯海角的飞鸿只好草草地标注上“雷锋班”收。还有人将信寄给了报社、电台请求转交。尽管如此,这些信件几经辗转,最后还是转到了“雷锋班”。因此有人感慨,写给“雷锋”的信,恐怕是全国仅有的,不用写地址也能邮到。 在一个只写有“雷锋班收”字样的信封背面,密密麻麻地盖有三十几枚邮局的转接邮戳,从上面的地址不难看出,这封信前后经5个省市邮局的传递,最后才抵达目的地。还有几封信,邮到了沈阳军区司令部,最后是由当时的一位将军亲自批转给“雷锋班”的。从这些没有注明地址的信件上,不难看出“雷锋班”的知名度和人们对雷锋的崇敬之情。 最沉重的一封来信 “雷锋班”曾经接到过一封南京雨花台小学一个名叫“玉冰”的女学生寄来的信。在信中小姑娘告诉他们,她刚刚知道自己患上了白血病,正在医院里治疗。班上的同学得知病情后,每人送给她一块雨花石,希望她能够安心养病。玉冰却想把这43块美丽的石头送给“雷锋班”的战士们,因为在她的心中一直有个心愿,她想要亲眼看看雷锋当年的军营,看看现在雷锋班的叔叔们。可是她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所以她想让那些石头代替自己完成这个心愿。 战士们连夜回信给玉冰,还在一盘录音带中录下所有战士的祝福。他们答应小姑娘,等她病好了,一定去看望她。可是此后玉冰就杳无音讯了。直到一个多月后,玉冰的母亲寄来了一盒晶莹的雨花石和一封被泪水濡湿的信。信中说,小姑娘再也没有机会完成自己的心愿了…… 如今,雨花石就摆在“雷锋班”的陈列室。此外还有藏族小朋友送来的哈达、维吾尔族小朋友寄来的葡萄干、蒙古族小朋友寄来的羊毡小工艺品、土家族小朋友的红领巾,还有无锡的泥人、洛阳的唐三彩、南疆的和平鸽……每一件礼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数不清的救命信 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许多身处困境甚至身陷囹圄的无助者纷纷向“雷锋”求援。在信中满是这些人的感激、忏悔,人们可以感觉到那份对生命的执著与渴望。 一个在高墙内,自称为“隐明”的少年,在信中忏悔:“我在朋友的怂恿下染上了赌瘾,输了很多钱,我就想到了去偷,去抢……案发时我才16岁,我想到了去死,但两次自杀都没有成功……我是一名社会的罪人,一个灵魂肮脏的活死人,给你们写信,不是为求得你们的谅解,而是向你们忏悔自己的罪行。” “我叫贺雨红,今年11岁。爸爸去年自杀死了,我妈妈得了精神病,天天摔东西,我还有弟弟和妹妹,我们都不能上学了,因为我们要去砖厂干活,上山砍柴,挣钱给妈妈看病。想求你们救救我和弟弟妹妹,救救我妈妈!” 类似这样的求援信,“雷锋班”经常可以收到。他们通过书信交流开导“隐明”重新做人,又通过河南省政府找到了贺雨红,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解决了一家人吃住和孩子的教育问题,每天这些战士都在倾尽全力,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虽然大部分人今生都无缘谋面,但是他们坚信,这一条他们已经行进了40年的路,是当年老班长雷锋的心愿。 沈阳军区政治宣传部胡承山 吴溪 王永孝 刘国顺 本报记者孙泽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