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海湾航班乘客不多 空姐问:要打仗了你们还去干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21日13:45 环球时报 | ||
本报赴海湾特派记者宋念申 我们乘坐的CA945航班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唯一飞抵科威特的航班,波音767型,每周四发出,经停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座位是200多个,但2月13日这天,飞机只上了90多人。据机上服务人员介绍,今天是近期最后一班发往科威特的班机,这条航线将从下一次(2月20日)起因海湾目前的局势而暂时停飞。 飞机上向乘客免费发放《环球时报》等报纸,不少乘客刚刚坐定,便专注地看着《环球时报》。这一期头版标题是《外国人撤离伊拉克》。随着形势越来越紧张,外国驻伊拉克人员已经纷纷撤离。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等邻近国家的航空公司也都在逐渐减少甚至取消飞往海湾的航班。与正常的“外国人”不同,记者们却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往海湾拥。因为身穿着印有报社名字的摄影背心,空姐主动过来和我们打招呼,得知我们的目的地是科威特,还很关切地问:那里要打仗了,你们还去干吗? 北京到卡拉奇的飞行距离非常漫长,我靠聊天和看《伊斯兰教小辞典》打发时光。飞机上的中国人大都是工作原因去科威特。我们和几个中国人随便聊起来,这些中国人都较熟悉那里情况,心态都很放松。一位男乘客甚至对我说,你们媒体在国内炒得那么厉害,其实科威特很平静啊。是媒体害得他天天得往家打电话报平安,向家人解释自己并没有危险。据他介绍,他们驻科威特的公司也作好撤离准备。他听经历过1990年撤离的同事讲,那时候组织撤离是很顺利的,伊拉克士兵见到中国人,没有制造任何麻烦,专门让出一条路来让中国人撤到周边国家。 飞机上还有四五个朝鲜人,表明他们身份的是胸前的金日成像章。他们也是到科威特搞建筑的。 北京时间晚上8时,飞机经停卡拉奇后重新起飞,向西,向西,我们飞往波斯湾。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几乎就贴着海岸走。远处是一片广阔的大陆。这片大陆曾被多少大军征讨过,战争延续到了今天仍未停止。每一次战争灾难,在历史书上都是简单的几句话,对不幸与苦难人们只有沉默或者遗忘。海湾战争结束已13年了,然而到今天,对那场战争中的死伤人数,科威特官方仍然没有统计数字。对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人来说,那场战争只是电视里的图像,但战争到底是什么,我们全然不知。 渐渐地,海岸远离我们。我猜想我们一定已经在海湾上空了。下面是灰蒙蒙的大海,海面上可看到一艘艘的船———高空俯瞰,一切都很小,看不清究竟是战舰还是油轮。 飞机最终到达目的地,是在当地时间晚6时,我们在路上一共花了12个小时。夜幕降临,科威特城一片灯火辉煌,还下起了小雨。使馆经商处的同志们来接,经商处李参赞又热情招待我们住下。但因为经商处的招待所无法上网,我们决定次日便搬到饭店里去住。老胡是个工作狂,刚放下行李,就开始拨电话联系采访的事情。所有的开始都是不顺利的,好在这是第一天,我们刚刚迈出了第一步。《环球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