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建议记者:学会用防毒面具 别忘带上婴儿纸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21日13:31 环球时报 | ||
本报赴海湾特派记者宋念申 当初决定要来海湾的时候,我们就考虑如何既确保安全,又有文章可做。胡锡进同志以他从前在波黑的经验,把此次战地报道的方式,基本设定为跟随美国军队的进程来采写新闻,争取在其中写出自己的视角。与美军新闻部门的联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出发前,我们找到美国驻华使馆,请他们帮我们查一下,如何与科威特及卡塔尔的美军总部建立联系。上飞机前一天,使馆方面传来了反馈,表示如果需要,可以帮我们给海湾美军的新闻负责人发信求助,另外还给了我们几个人名及电话。 到达科威特的第一个晚上,我们就开始打电话。看来这边的美军确实处于一种临战状态:那天是假期,我们到达住处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了号,结果居然一拨就通。对方要求我们将姓名、单位、采访要求和电话号码用电子邮件发给他们,显得很配合。因为放假的缘故,我们到第二天晚上才在一家小店铺里买到了当地的手机卡。第三天非常忙乱,直到晚上才把电子邮件发了出去。 第四天一大早起来收邮件,就看到美军新闻中心有了反馈,说已将我们的单位和名字列入媒体名单,如果有合适的报道活动,会有专人通知我们。这是我目前为止接触到的最高效率,心里自然高兴。下午,对方又接着发给我们第二封邮件,里面除了一张需要在接到采访通知时填写的表格外,还附有一份《战地采访必备物品清单》,这是联合作战部队陆战司令部专门为新闻工作人员拟订的战地生活、工作物品,希望记者们按此做准备。 清单中包括四大类:“个人项目”、“职业项目”、“文件”和“保护及维生设备”,所有物品列得非常详细,考虑得也周到细致。其中文件类、职业项目类比较普通。文件虽然列了很多,但我打电话过去询问,知道最重要的也就是护照、记者证及单位证明信三项;职业项目则着重强调“只携带能够完成工作的最低限度的设备”,比如笔记本电脑、相机等等;“保护及维生设备”一栏,美军注明,有些东西是军队可以提供给记者的,这里面包括合成纤维头盔、防弹背心、防生化武器的面罩、水壶或水袋(后面还特地用括号注明:“脱水十分危险,而当时可能找不到水”)。“个人项目”是“为极端严峻的环境和条件所设计”的,里面有四样:衣物、睡袋、私人箱包(每人限两件,每件限70磅)和药品。“衣物”一栏是这样写的:“衣物要适合所在地区和到访季节,要做好有可能连续5到10天无法洗澡的准备(建议使用婴儿纸巾做个人卫生)”———还好没让准备尿布。 听说,这次报名参加随军记者的媒体非常之多,科威特新闻部的统计是在千名以上。美军新闻中心计划将记者的随军采访分成“长期”和“短期”两类,长期的就是跟随美军地面部队的进度往里推,直到战争结束;短期的则可能是在攻占一个地方后组织记者做一两天的临时访问———即使如此,恐怕还是僧多粥少。新闻中心的人说话滴水不漏:我们已做了大量工作了,力争满足要求,不过考虑到平衡问题,很遗憾并不是所有报名的媒体都能获得采访的机会。我说:“中国可是块很大的新闻市场啊”,他们回答说:“是的,但是美国、欧洲、中东的媒体也都有各自的市场啊。” 没别的办法,只好耐心等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