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 题:障碍一除天地宽——代表谈革除体制弊端
新华社记者刘刚贺劲松赵承
一项实用性很强的科技成果长期不能转化为商品。一个市场看好的高收益项目却不能及时投产,往往都是因为条块分割、权责不明等体制弊端。
这种现象在经济生活中并不鲜见。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这一重要论述在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
抓住了解放生产力的要害
“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革除体制弊端具有很强针对性,抓住了解放生产力的要害。”江西省鹰潭市委书记黄建盛代表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实行改革开放,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立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就必须清除对发展造成束缚的体制弊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就为革除体制弊端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具体到政府部门,主要是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真正使政企分开落到实处,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
青海省果洛州州委书记郎国清代表说,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但是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必须尽快突破现有的体制性障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发展开道。如果认为改革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停滞下来,或者放慢步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将受到很大影响。比如,在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问题上,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不少政策。但是,现在有些地方还用老眼光看问题,还没有把非公有制企业看作一个平等的市场主体。在不少地方还存在着发展障碍,需要尽快突破。比如招标时歧视民营经济、限制民营经济进入的领域、对民营经济乱受费等。这些障碍突破了,就能充分释放蕴藏的民间资本力量,推动经济的大发展。
一些代表认为,十六大报告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思想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深刻领会十六大精神,尽快改变传统的观念,与时俱进,突破障碍,加快发展。
国企要更活更好
体制新,活力涌。浙江温州快鹿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印证了这个道理。
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丁国聪代表说,快鹿公司是由地方粮食部门创办的小型食品加工厂。近20年来的发展都与体制创新密不可分,其快速发展有两个时间段,一是改革开放之初,二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之后,这都说明思想解放、体制创新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公司拥有了14项自主经营权,对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89年企业产值只有3181万元,利税473万元,到去年产值达到1.5亿元,利税2000多万元。自己与自己比,应当说企业发展是很快的,而且也成为浙江比较大的粮食深加工企业。
但与同类民营企业发展速度相比,快鹿成了“慢鹿”。13年间,民营企业资产增加几个亿、几十个亿的不在少数。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反差?丁国聪代表认为,这与国有企业的体制性障碍有很大关系。近年来,浙江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当地土地、水电和劳动力价格明显升高,快鹿公司希望到产粮省区投资设厂,降低成本,但企业自己却做不了主。
丁国聪代表说,企业不仅决策受影响,在内部分配制度上也很被动,由于体制陈旧,职工依然有终身制的观念,变相的“大锅饭”现象还十分严重,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而经营者往往要么是怕承担风险,不敢拍板;要么是亏不亏无所谓,反正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不拍板、乱拍板。这些现象都需要通过体制创新来改变。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必须革除弊端,加快改革进程。福建省南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邱金锦代表说,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南纺成立30多年来,经历了三项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与兼并、分配制度改革等几次大的改革,每一次都使企业的生产力得到解放,效益明显提高。十六大报告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继续改革不停步,让国企活起来,好起来。
一边清除障碍一边建立保障
用人机制不活一直是令国企老总们挠头的问题。近年来,不少地方出现了国企人才大批向民营企业流动的现象。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童云芳代表分析认为,这说明民营企业在用人机制方面确有可借鉴之处,用灵活的机制吸引人才,才能使企业发展。
中国科协副主席旭日干代表对此深有同感。他说,尽管近年来分配制度已经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但是现在在科技人员的分配上,还存在着吃“大锅饭”的问题。这不利于具有创造性的人才真正发挥自己的能量,不利于尽快出成果,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是当前科技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进行突破。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将会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童云芳代表建议,在清除体制弊端的同时必须加大改革的相应配套制度建设。一般国企往往有很沉重的历史包袱,但减员增效又不能一味地把富余人员推向社会。相应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要加快建立健全。像杭钢这样的老企业,在册职工就有2.2万人,还有9500多名离退休职工,而实际上相同规模和相同技术装备的企业有5000员工也就足够了。杭钢在不能扩大规模的前提下,只能利用发展非钢产业来消化富余人员,也许几年内企业还可以承受,但长远看对企业发展和产品结构调整会有一定的影响。只有把清除障碍与建立保障制度统一起来,企业才能真正腾出手脚,参与公平竞争。(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