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9月20日电探访“三峡移民第一城”新华社记者刘刚令伟家陈敏
船行峡江万州段,只见岸上的万州城依山而立、界线分明。临江的一部分,多是灰暗破旧的老建筑。往上则是光鲜亮
丽的高楼大厦。新城旧城间的分界线就是三峡工程海拔175米水位淹没线。
重庆市万州区是三峡库区移民最多的城市。据长江水利委员会1992年调查,万州需要迁移的静态移民有16万人
,要动迁374家工厂和大量的学校、机关、商业文化设施,是当之无愧的三峡移民第一城。
峡江中临江而建的城市,总是以码头为起点,向上拓展。于是,临水的河街,就成了万商汇集的商业街。旧万州最繁
华的街道,当数顺长江和竺溪河摆布的胜利路、一马路和二马路。翻看当地的地方志,这些街道有“东西杂糅”的记载,是一
部活的历史。
如今,在初秋的阳光下,这些各种风格的老建筑正被一砖一瓦地拆掉。街道有些空寂,与往日的喧闹形成巨大反差。
那些还未清理完毕的残墙断垣,仍在诉说往日的繁华。
万州濒峡江、扼渝鄂,自古为水陆要冲。历经千年,万州因港而市、因市而城。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成为长江中下
游地区进入西南腹地的一个重要枢纽。
繁荣的商业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万州城。据记载,从1925年到1929年,万州就建成了一马路、二马路等15
条马路;逐步形成了沿江河两岸顺势排列的山城格局。道路两旁的俄式、德式楼房,与中式高墙深院以及沿江岸捆绑的吊脚楼
,成为当时这个城市的一道风景。
新中国成立前后,随着人口增加,万州城也在扩张,相继修建了胜利路、民主路等干道。但是由于夹在太白岩、天子
城与长江之间,城市的发展受到地形的限制。街道狭窄,布局混乱。
三峡工程上马后,旧城开始悄然退出历史舞台,新城作为建设的重点正日新月异。据重庆市万州区移民局局长钟吉鹏
介绍,10年时间,万州已初步形成了申明坝、周家坝、枇杷坪、观音岩、百安坝、龙宝场组团框架。新建的万州大桥、万安
大桥和万州长江大桥把几大组团连为一体。到目前为止,万州已基本建成了14平方公里的移民新城,城区面积拓展到34平
方公里,累计完成移民投资20亿元,建成迁建用房150万平方米。
一条条大道向前延展,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走进五桥移民新城百安坝新区,迎面是笔直的“上海大道”。记者在这
条“渝东第一街”上看到,风格各异的楼房之间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城区消灭了“天罗地网”,自来水、通讯、广播电视管
线全部埋入地下,排水设施实行了雨污分流。新城区的居住条件明显优越于旧城。世居旧城二马路的余宗金老人搬到新城后感
叹:“想不到如今也能享受到过去在电视里看到的住房条件。”
去年5月,达万铁路正式接轨,火车的轰鸣第一次回荡在这个峡江古城的上空。如今,这条三峡库区的第一条铁路建
设已接近尾声,它与即将动工的万宜铁路连接,经湖北利川、恩施在宜昌与全国路网接轨。
万州机场也已于两年前开工,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机场总投资3.7亿元,可以起降大型客机。三峡工程对库区交
通的最大推动是水运。三峡成库后,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作为库区最重要的水路中转站万州红旗沟码头正加紧复建,复建
后的万州港将成为1500万吨的深水良港。此外,通过万州的沪蓉高速公路正在紧张施工;从万州至宜昌的沿江高速路也正
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不久的将来,万州将会成为库区惟一集水陆空于一体的交通枢纽。
交通,一直在万州的城市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十年来,正是由于公路、铁路、航空等现代交通格局的
形成,使独占水运的万州城深感困窘。三峡工程的兴建,使这个古老城市的区域地位再次得以提升。
区委书记马正琪告诉记者,到2010年左右,万州将初步构建起100万城市人口的基本框架。到2020年,承
东启西、左右逢源的万州将建成在区域经济文化中发挥更大集聚、辐射、带动作用的大城市。(完)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