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6日电 近一段时间以来,参加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三个代表’在基层”大型采访活动的新华社记者深入田间、工地、厂矿、学校和街道里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耳闻目睹了大量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
他们在撰写出大量生动感人的新闻的同时,对各地在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 后所产生的深刻变化,有了切实的体会,并对今后如何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日前,新华社编辑部通过电话,“采访”了一线的记者,请他们倾诉了亲身感受。
“抢干部”说明了什么
编辑部:以前一些地方的农民认为,干部只有在催粮催款时才下乡,通过“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现在农民对干部的看法是否有所转变?
记者于绍良、杜宇:有些地方的群众把干部作风飘浮形象地比喻为“下乡公路线,讲话广播线,开会电话线”,把干部下乡说成是“戴着草帽亲嘴嘴——隔的圈圈还多着呢”。但在河南正阳县,今年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5月13日,王店村300多名农民冒雨到县里“集体上访”,要求县委让县林业局6名已包村1年的干部继续留在王店包村。农民的苦苦相求,终于把他们爱戴的干部“抢”了回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反差?用正阳县县委书记王素平的话说,这得益于“三个代表”学教后干部作风的转变,现在大多数干部开始成为能带民富、帮民难、解民忧的好干部。“抢干部”是人民对干部的挽留,是人民对干部的信任,也是人民对好干部的渴盼。“抢干部”印证一个道理:干部要把根深深扎在群众中去。
“三个没想到”的启示
编辑部:外企、合资企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活动怎样搞?有什么好的经验?
记者王正忠、张建新:在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采访,我们有几个“意想不到”:在展示摩托罗拉公司发展概况的走廊里,竟然有“摩托罗拉公司党委工作橱窗”,里面详细介绍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论是外方老板还是中方员工,都亲切地称公司高级员工关系部经理尹国丰先生为“书记”;摩托罗拉党组织每年都有新鲜血液注入,还有许多员工正执着地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尹国丰说:“能得到外方的认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外商投资企业这一特殊的环境里,我们能够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
尹国丰经常被人问及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你是怎样带领员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的?”他说,外商到中国投资,希望能赢利;我们希望外商投资成功,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在这一点上是“双赢”,没有斗争。“把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党建工作要为企业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外商所理解。”摩托罗拉党委在实践中总结出适合外企党建实际的“一点三为”原则,已成为整个天津开发区外企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干部要有群众的“大事小事观”
编辑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目的,一是“干部受教育”,二是“群众得实惠”。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干部真正受到了教育,事事处处,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扎扎实实为群众谋利益,群众才能得到实惠。
记者徐金鹏、詹国强、于滨:江西省樟树市永泰镇车埠村村干部的“大事小事观”,让我们最直观地感受到了干部受教育与群众得实惠的关系。过去,农民认为是大事的事情,干部认为是小事,而农民认为是小事的事情,干部却认为是大事,干群之间观念上的差异很大,大家想不到一起去。而今,通过“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村干部心里的群众观念增强,真正把群众关心的事情作为工作的重点,于是,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车埠村的农民习惯种菜,尤其擅长种冬瓜。但是大伙只会种本地传统的白皮冬瓜,市场上不好卖,村民们赚不到什么钱。“冬瓜问题”多年以来被村干部看成是一家一户的小事。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后,村干部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深深感到“冬瓜问题”表面上看是小事,但关系到农民增收的大问题,在车埠村要使农民富裕起来,就不能小看“冬瓜问题”。冬瓜由“小事”升格为“大事”后,村委会“一班人”想方设法从外地引进青皮冬瓜,产量翻了一番多,农民靠此增加了收入。
现在,村里干部意识到自己的主要职责不是“催粮要款”,而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带领群众致富。现在农民的浇地问题、修桥补路问题、实用技术问题、良种问题、小额贷款问题等等,都提上车埠村干部的工作日程。
党员干部的先进性要“全天候”
编辑部:有的群众反映,某些党员干部在“非职务状态”不能发挥先进性。党员干部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如何做到“全天候”?
记者厉正宏:上海长宁区虹储小区曾有几个党员干部很遭居民“烦”,他们在单位里有头有脸的,算个“头头”,工作也不错,但一下班回到家后,小区里什么都事不关己。有个经理一年一度的小区全体居民会议也请不动,躲在家里看电视,至于参加公益活动就更别谈了。
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小区对症下药地开展了争当“全天候党员”活动,并主动与在职党员的单位沟通信息,这对他们的触动很大,从此他们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小区工作面貌一新。
我们由此想到,作为一个党员,实践“三个代表”不仅需要立足“八小时以内”的本职岗位,还需要在工作之余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塑造健全模范的人格,把展示党的群体的先进性,放大到“全天候”,这样党员的示范效应必将更加令人信服地被广大群众认可,党的各项工作才能更顺利地开展。
失而复得的敬意
编辑部: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老百姓最盼干部做什么?
记者丁锡国:僵化意味着死亡,发展才会有希望。大寨的沉浮,就是对这一社会发展规律的生动注解。
大寨曾有令人难忘的过去,如今又成为山西晋中市的“首富”。对此大寨人很自豪,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说:“今天的大寨对国家的贡献,比全国学大寨的时候大多了。现在的形势下,你不发展,人家就瞧不起你。”当然,大寨人能转过搞市场经济这个弯来,经历了很多痛苦。农村搞大包干,大寨用了两年才把承包地分下去。到上世纪90年代初,大寨人还固守着500亩土地做文章。后来,大寨的党员被郭凤莲问的一个问题难住了:中央要求咱们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可我们既没胆子,又没起步,怎么样跟党中央保持一致?大寨的新生也由此开始。大寨许多老百姓对“三个代表”的理解非常朴素:过去,党员要带头搞生产,现在,要带头奔“小康”。
“365服务窗口”的启示
编辑部:在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同时,如何通过机制保障,使这一重要思想贯穿于今后的日常工作中?
记者谢云挺:浙江金华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中,在全市135个乡镇设立“365服务窗口”,很受农民群众欢迎。所谓“365服务窗口”,就是把乡镇中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服务职能,合并在一个窗口集中办理,一年365天,全天候服务。这种“一个窗口多枚印,天天服务老百姓”的全新办事方式,不仅给农民带来了便利和实惠,而且使政府职能的转变有了新的突破,有利于提高整体办事和服务效能,特别是为防止和克服乡镇工作“机关化”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同时,这种全天候畅通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渠道,可以让更多的乡镇干部从办公室走向基层,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农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作风由此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我们认为,要使“三个代表”真正落在实处,就要重视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通过创新机制来推动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完)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