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16日电(尹达)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河西镇二号村,提起“草原书屋”,村民们都
说是他们最爱去的地方。村党支部书记陶贵义介绍说:“‘草原书屋’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让先进文化走进家家户
户,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加快科技兴农步伐等方面,可管用了。”
众手铺就求知路
现在的农民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求富、求知,早日改变村屯面貌,改善农村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但就
是缺乏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阵地。1999年8月,正当二号村党支部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犯愁时,科尔沁区关心下一代工作
委员会与通辽市新华书店联合帮助二号村建立起“草原书屋”。
“草原书屋”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充实,现在已藏书1万余册。为了把这些精神食粮好好利用起来,村里成立了书籍管
理委员会,还建立了科普活动组、文体活动组和书画创作组,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又
投资5000多元,为村里的200余户人家建立起家庭书柜,户均藏书20余册。“草原书屋”连同“家庭书柜”使全村藏
书达2万余册。
知识浇灌丰收果
二号村特别注意利用“草原书屋”引导农民读书用书,书里淘金。为此,他们在村民中间开展了“送一份科普资料,
教一门科技知识,传一条科技信息,搞一次科普知识竞赛,走一条科技致富路”的“五个一”群众性读书活动。
蔬菜大棚户李保全是个读书迷。他的大棚不仅种蔬菜,还种花卉,四季不闲。一年1万多元的收入使李保全富了起来
。谈起致富经,李保全抱出一大摞书说:“我爱读书看报,以前村上没书屋时,我自己买书看。现在有了书屋,看书看报方便
多了。”在李保全的书柜里摆放着《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蔬菜虫害防治指南》等上百册图书。李保全说,如今种地离不开
科技,前一阵子自家大棚里的黄瓜得了霜霉病,我根据书上说的施药比例配了药,喷上就好了。
二号村依托书屋,每到冬闲时节便举办各类培训班,请来科技工作者、专家、教师、老党员干部和老农民对青年农民
进行科技培训,全村有95%以上的青年农民接受过培训。“蔬菜大王”陶小冬,“瓜王”董长艳,“种菇能手”刘玉,养牛
大户马喜春等人都是书屋里的“得意门生”。二号村如今每家都有技术员,人人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有15人获得了中国农
函大颁发的绿色证书,4人获得大专文凭。
去年,二号村人均收入4500元,村里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在全村420个农户中,有85%的农户安上了
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95%的户住上了砖瓦房。村民们说,要想富,就得在“草原书屋”落个户。
书屋盛开文明花
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永清介绍说:“自打有了草原书屋,二号村就热闹起来了,大伙自编自演,自娱自乐,逢年过节都
要在书屋露一手。”
今年春节前夕,城里金锣集团的员工来到二号村,与村里合办了一台联欢会。文体活动组的文艺骨干纷纷登台亮相,
有唱二人转的,有说快板的,唱词都是自个儿编的。这台乡土气息浓厚的晚会吸引来了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大年初一,村民们
在中央电视台节目中看到了自个儿办的晚会。
“草原书屋”提高了人的文化素质,凝聚了人心。村民陶贵民擅长水墨丹青,书屋里的几本山水画技法让他翻了个遍
。几本书啃透之后,绘画技法平添了几分功力。他给村党支部会议室西墙上画的一幅长三米的山水画,一直被人们赞不绝口。
农民梁洪财写得一手好书法,冬闲时每天都去“草原书屋”教村民习书练字。逢年过节,求他们写春联的人络绎不绝,忙得这
些庄稼院里的“书法家”一直到年根儿都不得停。
王永清说,如今的二号村人四季不闲,以往扎堆晒太阳的没了,聚赌的没了,搞封建迷信的没了,读书学科技成了村
民们的自觉行动。(完)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