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6月18日电 (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记者薛凯管汝胜李江天任硌)
五月的西藏春意融融,喜玛拉雅、冈底斯山脉在蓝天白云间一展雄姿。记者沿着一路欢唱的雅鲁藏布江来到被称为“藏民之乡”的山南地区。山南是西藏古文化的摇篮,也是藏汉友谊的源头。
在山南期间,记者翻山过河,走村入户,从汉藏群众舒心的笑脸中,感受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藏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广大藏区群众高兴地说:“‘三个代表’真正好,这样的教育要长期搞。”
琼结县:干部下到田间来
在琼结县琼结镇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该镇规定:镇干部每周二、四都必须下乡,到自己的联系点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镇长普琼对记者说:“虽说现在工作多了,也比较累,但我的心头从来没有这么踏实过。”
据了解,自“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开展以来,琼结县乡镇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蹲到田间牧场,与农牧民共谋致富路。
由加麻乡开始,全县还在乡镇领导中间开展了“群众当初选我为什么”和“我为群众做了什么”大讨论。各位干部从当上领导前后群众态度的对比中,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也找到了今后改进的方向。
琼结镇居民次仁央宗,原来一家6口只有10多平方米住房。镇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组织人员投工投劳,为次仁央宗和其他9户贫困户盖起了900多平方米的住房。在“托抢”(在建好房屋后的庆祝仪式)时,次仁央宗拉着副镇长布琼的手深情地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是不会住上这样的房子的,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你们这些好干部啊!”
干部作风的转变赢得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琼结镇雪巴村支部书记次仁达娃说:“以前,很少有镇干部下村。即使来了,也就转一转,拍拍屁股往车上一坐,往回走了。而现在不一样,下到基层,不是‘蜻蜓点水’了,而是跟咱老百姓住上几天,解决了问题才走。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乃东县:不等不靠奔小康
行走在山南大地上,记者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全国人民支援西藏建设的赤诚。但记者也发现,这里的干部群众不等不靠,正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明天。
在距山南首府泽当镇20多公里的乃东县结巴乡砂石场,记者看到一片忙碌景象:机器隆隆作响,汽车不停往来……原来一无用处的石头山,正在村民的手中变成建筑材料,装上卡车,运往附近的工地。
乡党委书记群培喜滋滋地向记者介绍说:“创办这个砂石场所需的80万元资金,都是我们通过贷款自筹的,没花国家一分钱。目前效益很不错,仅在去年7—10月,纯收入就达5万元。”
虽然砂石场只是一个很小的集体企业,却使结巴乡从此有了“造血”能力,也为乡党委、政府为群众办更多实事打下了经济基础。去年,结巴乡就从砂石场的收入中拿出5万元,设立了教育专项资金,解决了贫困户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在该乡的滴兴村和多洛村,记者还看到,以前只有内地才有的蔬菜小温棚,已落户在这海拔3500多米的高原地区。村民格桑告诉记者:“原来我们吃菜都要到城里去买,又贵又不方便。去年乡里为大伙从上面争取到了捐助的薄膜和钢架,现在我们不但自己能经常吃上新鲜蔬菜,还能卖到附近村里去,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结巴乡遍地是石头,很多人因此而感到悲观失望。但结巴乡党委却靠着自力更生的精神,把这一劣势变成了发展经济的优势,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靠石吃石的发展路子。群培书记说得好:“西部大开发已全面启动,如果我们再不认清形势,乘势而上,就会在观望、等待中丧失发展机遇。”
扎囊县:文明新风进藏家
走进扎囊县扎塘镇羊嘎村央珍老阿妈漂亮的二层藏式楼房,记者立刻就感受到一股现代气息:冰箱、电视、电话一应俱全,漂亮的藏式沙发一溜排开,地上铺着洁净、亮丽的地板,墙角的插花更透露出主人对生活的热爱……
据介绍,像央珍这样的家庭,在羊嘎村里已经占了60%以上。通过推广农业良种、创办集体企业、发展个体运输业,2000年,羊嘎村人均收入已由原来的150元增加到1836元,成为全县首富。
而更为可贵的是,通过“三个代表”的学习,如今的羊嘎村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一个富裕、文明的现代新村正出现在雅鲁藏布江畔。
藏族群众已完全接受了科学种田的观念,家家都有拖拉机,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全村群众的思想素质普遍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了100%。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干群关系融洽,百姓安居乐业。近年来,全村未出现一起治安犯罪案件。更让群众赞不绝口的是,去年全村实现了合作医疗,每人每年只需交10块钱,看病就有了保障。(完)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