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录取通知上大堤》
1998年8月,在抗洪救灾前线江西九江采访的本报记者随九江县江洲镇邮局职工费尽周折,将录取通知书送到家已搬到大堤上的考生潘儒亮手中时,他却没有表现出喜悦,因为家 境贫困,他交不起一年2600元的学费。
潘儒亮的境遇经本报报道后,引起了许多北京读者的关注,第二天,就有许多人给报社打来电话表示愿意提供小潘就学期间的所有费用。
在广大读者的要求下,本报与江西、湖南、湖北三省联合举办了“帮灾区录取考生圆梦”活动,由受灾地区有关部门提供当地需要帮助的考生名单、家庭状况在本报刊登,以方便北京群众向考生提供“一对一”帮助。
除此之外,北京人还积极捐款捐物,帮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湖北监利县委在致本报的信中说:“贵报记者用自己手中的笔,真实反映灾民子女就学难、生活难等实际问题,引起首都人民极大关注,并踊跃捐款捐物……相信有首都人民的鼎力相助,我们一定会夺取防汛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
-主题词-
五年来,响应中国记协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倡议,本报一直是“新闻扶贫”工作的主要参与媒体之一。当肆虐的江水冲击着平原,当开发大西部的号角吹响,当贫困山区的孩子因为交不起几百元的学费而不得不辍学时,本报记者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笔给予了忠实的报道,热情的北京人对我们的报道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正因为如此,五年来,在北京,千万小溪汇成了一条条大河。凭借着首都人民宽广的爱心,残疾大学生找到了工作,数以万计的孩子重回课堂,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在一步步地向前推进。
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传统的钱款扶贫,解一时之急的基础上,今天的扶贫眼光放得更长远了,科技扶贫唱起了主角,通过教育拉动素质提高已将扶贫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
热心市民齐资助
春风拂向特困家
千户特困家庭年内获帮扶
从今年3月起,北京市以“为特困家庭献爱心、做热心公益好市民”为主题,组织开展“扶贫济困春风行动”活动。
这次活动是在本市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背景下出台的,是一次社会性、自愿性的公益行动,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扶危济困的优秀传统美德,切实帮助一些特困家庭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这次活动分“一帮一”结对子、“多帮一”手拉手和“扶贫济困春风行动”资金捐助三种形式。
据活动负责人介绍,资助活动主要是资助特困家庭子女就学、家庭成员就业、特重病(残)者就医。工作目标是,从今年3月开始,每月帮扶100至200个特困家庭,今年最少帮扶1000户。“扶贫济困春风行动”收到的捐助资金,将统一归集到社会捐助中心的账号上,专款专用,由主办单位根据被确定特困家庭生活和生产中的突出困难和实际需要予以资助。
目前,这一行动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出资出力造树林
绿色屏障抵黄沙
万亩树林在丰宁和多伦栽种
2000年5月31日,为抵抗黄沙,保卫北京,共青团北京市委等单位主办的“保护母亲河——京北绿色屏障世纪林”活动启动。这个活动以北京市民自愿捐款方式,在丰宁的小坝子乡和内蒙古多伦地区植树造林共16000亩。即由北京人一家一户出钱,由当地农民出工出力,栽种、养护起一片树林。
2000年春天,丰宁遭受沙尘袭击,其中小坝子乡的一些庄稼地几乎全部被黄沙掩埋。为此,朱镕基总理专门视察了该乡。在此背景下,由团市委等有关单位组织的这次活动包括“小坝子工程”和“多伦工程”。在北京主要的水源———潮河源头的丰宁县小坝子乡植树6000亩;在内蒙古自治区浑善达克沙漠的多伦地区植树10000亩。
西部教师进北大
火种工程育人才
34名西部教师完成培训
2000年3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本报联合发起“西部大开发工商管理(MBA)师资培训奖学金”项目。这个被称为“MBA育种计划”的项目,通过向社会筹集“西部MBA师资奖学金”,以“一对一”的方式资助西部教师到北大来培训MBA课程。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先后有34名在我国西部从事工商管理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师,来到北大接受与世界同步的MBA师资培训。目前正在北大培训的第三届“西部MBA”不仅人数超过了前两届的10人,达到14个名额,培训时间也由原来的三个月延长到了一个学期。
对这一活动本报自始至终参与了报道。
“西部MBA”之所以被誉为“火种”工程,原因就是每一位西部MBA学员在返回工作岗位后,都将成为先进管理理念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影响和造就更多的西部管理人才,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做好人才储备。北京大学国际MBA项目中方院长胡大源教授表示:“我们将长期把这个项目办下去,力争将它办成培养西部人才的‘品牌’!”
宏志同学愁学费
社会各界伸援手
四家企业捐款三百万助学
1999年,宏志班中39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升学率达到100%,其中2/3的学生达到或超过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由于宏志班的学生都是家庭人均收入在200元/月以下的贫困生,让他们一次拿出几千元钱的学费十分困难,班里至少有1/2的学生需要借钱交费上学。
该消息被本报报道后,这些孩子的命运和宏志班的命运牵动了各界的心。
首钢总公司向“宏志班”捐资100万元,北京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分别向宏志班捐助60万元和50万元,北京建工集团总公司向广渠门中学宏志班捐助100万元。
市委有关领导高度赞扬了各界捐资助教的义举并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志班长期办下去本身就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他希望有关方面对捐助资金要依法加以管理,真正按照规定去做。
残疾学子求职难
招聘会后有事干
26名残疾大学生找到工作
2001年5月,26名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残疾大学生面临毕业,他们是北京市培养出来的第一批残疾大学生。其中,15名广告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学完了全部关于设计方面的软件,11名按摩专业的学生有4年的理论学习和2年的实践经验。然而,当他们走向求职市场时,却发现很难找到一个适合他们的工作。
为此,本报率先报道了这一事件,并与北京市残联、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共同举办了专场招聘会。招聘会上,几十家企业的老板亲自赶到现场,他们说:“关键是这些学生学有所长。只要他们真有能力,我们随时接收。”
在招聘会结束的时候,每个残疾大学生手中都“捏”了几个单位。北京市残联理事长说,全市41.3万残疾人关系到全市近1/5家庭的幸福,《北京青年报》为残疾人事业做了一件大好事,体现了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10周年的时候,“九五”期间得到不同程度康复的残疾人总数已达433万;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0%;农村残疾人得到扶持解决温饱的人数达829万;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人数达269万。
彩电送到村民家
春节晚会看上啦
165台彩电马年春节到房山
本报记者在今年年初采访中了解到,京郊一些偏僻的乡村至今仍有一些生活困难的农民家庭买不起电视机。房山区霞云岭乡四合村就有40户人家没有电视机。
在马年春节来临之际,本报发起了“帮村民看上春节晚会”的扶危济困活动。2月9日,在本报倡议发出的第二天,就收到了113台彩电。2月10日,本报将体现着北京城里人一片爱心的165台彩电送到了房山。包括四合村在内的霞云岭乡7个村庄受到了捐助。
霞云岭乡乡长任玉海说,《北京青年报》发起了“帮村民看上春节晚会”活动,电视入户不仅拓宽了村民的视野,也会对农民的精神风貌带来一定的变化。
路费难倒贫困生
善款圆你回家梦
百名贫困大学生回家过年
1998年临近春节的时候,本报记者在与首都的几所高校了解、联系贫困大学生情况时发现,有不少大学生正因为经济拮据而买不起车票,无法回家过年。一位来自福建农村,在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学生说:“我好想回家,可是没有足够的钱。在校三年多,最难熬的时光便是假期,我想念远方的亲人,但我不能回家,我得利用空余时间去打工挣学费。”
为了让他们摆脱思乡之苦,本报“爱心热线”与市救灾济困促进会联合开展了“帮大学生回家过年”活动。
活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爱心热线”铃声不断,许多人纷纷询问如何捐款,并表示即刻送钱、汇钱来。在短短十几天时间里,本报就接到社会各界热心资助款8万余元,首都高校百名大学生实现了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愿望。
在送款仪式上,许多捐赠者高度赞扬了本报发起的这一活动,他们说,这一活动拉近了外地大学生和北京人的距离,让北京人能够了解和关心这些大学生,让外地大学生也体味到在北京、在这个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第二故乡的人们对他们的深情厚意。
本版由新闻专题部鲍丹禾 卢荡撰稿
短信游戏站,精彩刺激好玩又有数码相机大奖!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