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趋成熟的体系
急救织网不留缝隙
半径缩短:3至5公里内设站
反应迅速:5至10分钟内到达
车型齐全:特别配备婴儿专用车
一张快速高效的急救网络已悄悄覆盖了北京的每一个社区,车身标有“120”或“999”字样的急救车奔驰在大街小巷,为北京人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目前,本市急救站点已增至38个,全市共有配备全套急救设备的急救车2700余辆,可在市民拨通“120”电话后的5至10分钟内到达。截至2001年,“120”抢救成功率已达92.9%。
“120”通信系统是保障全市人民健康的“生命热线”。自北京急救中心成立以来,“120”共受理市民电话73万多个,出车抢救57万余人。近5年来,急救中心在各区县设立的急救站点已由原来的6个增加至38个,在房山、顺义等4个远郊区县设立了分中心,使市区急救半径由1996年的20到30公里缩短至3到5公里,急救反应时间由原先的20到30分钟缩短至5至10分钟。急救中心成立以来,“120”年呼叫量以10%的速度递增,2000年的呼叫率比1989年提高了256%,全市每天都有130余位医护人员,70余部急救车上街巡查。目前,“120”通信系统已实现了院前急救信息系统、无线通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数字视频显示等系统的合成,使该系统的通信网络集呼救、指挥、信息传送于一身。
一种专门用于婴儿抢救的新生儿抢救车也于日前在北京儿科研究所附属医院装备完成。这个装备了暖箱、呼吸机等特殊设施的抢救车可以在第一时间将生命垂危的新生儿送到相关医院。
去年9月,地处清河的北京红十字会“999”紧急救援中心正式启动。目前该中心拥有80辆急救车,每辆车都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与中心内的电脑指挥系统相连,紧急求救的人们又多了一个选择。晨报实习记者张颖
-一条随时待命的热线
120一天挽救十条命
“要是‘120’不及时赶到,我就不知道怎么样了。”正在北京急救中心进行治疗的王先生不停地感叹,他告诉记者,4月29日上午8时他突发心肌梗塞,不到5分钟时间就已完全失去知觉,幸亏单位同事拨打了“120”,才算捡回一条命。
北京急救中心主任赵永春教授说王先生患的是“急性下壁右室心梗”,当时情况非常严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急救车赶到现场并确诊后,立刻与急救中心CCU(心脏病监护病房)进行联系,再将病人送往中心途中,CCU已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同时,由于该中心抢救室设有绿色通道,病人没有在急诊室中延迟,在未办理交费及住院手续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导管室进行抢救。按国际标准要求,心梗病人从入院起到血管开通时间应为90分钟,但由于急救中心实施了一系列快速抢救措施,仅用30分钟就将王先生的梗塞血管开通。当天11时左右,王先生的病情就已基本稳定。
王先生感慨地说,他以前只知道“120”可以将病人送往医院,但没想到急救中心还有如此完善的抢救措施及术后护理条件,“能有这样的急救中心,实在是北京人的福气。”
据了解,从1997年至2001年,“120”北京急救中心已出动急救车近5万次,其中,抢救危重病人两万余人,抢救成功率达92.9%,粗略估计,相当于每天挽救10条生命。晨报实习记者张颖/文并摄
-一支不断壮大的队伍
民间急救员已达两万
据了解,近几年来,北京急救中心已通过开办急救知识课堂、讲座等方式为10余万普通市民普及急救知识,其中经过专业培训的非医务人员近两万人。
据介绍,普及急救知识、提高民众急救意识是北京急救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该中心深入20多个社区进行义务急救知识讲座、咨询,发放急救宣传单、健康快讯共10万余份。同时,中心还在双休日及寒暑假期间对北京各大、中、小学校学生进行急救培训。除此以外,中心还开设了16898120急救咨询热线,利用信息网络,由急救专家回答市民关于急救知识、紧急救护、查询等方面问题,并开展网上咨询活动。晨报实习记者张颖
短信游戏站,精彩刺激好玩又有数码相机大奖!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