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宏福同志在企业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过程中,他把全部身心扑在党的事业上,担任研究所所长3年来,带领广大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实现了三年扭亏脱困的目标。
2000年以前,北京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研究所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长期过着自给自足的小日子。改革的浪潮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使研究所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职工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积极性降落到谷底。1997年,上级党委决定调整研究所的领导班子。当公司领导 找到苏宏福同志征求意见时,已年近半百、身患多种疾病的他二话没说,就将此重任承担下来。他向公司领导表示:要尽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使研究所走出困境。
上任伊始,苏宏福认真分析了研究所目前的处境,认为研究所自身是有科研基础和条件的,也具备一定的科技优势和产品发展的机遇,目前研究所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改革不深入,思想不解放,旧体制养成的“等、靠、要”习惯思想严重。他下定决心,从改革调整入手,从开拓市场入手,从转变企业运行机制入手,调动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力争扭亏,走出困境。
他通过职代会、班子会、中层干部会等不同形式,积极配合党委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教育,发动群众开展“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的专题讨论;召开职代会,让职工自己制定生存性指标,开展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使多年形成的“等、靠、要”思想,“小富即安”、“上班就要发工资”等旧观念以及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制度逐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振奋精神、立足自身、为生存而战,只有干,才有出路,只有奋力拼搏,才有生存的思想观念。
同时,苏宏福同志狠抓改革调整和管理机制创新,面向市场,面向转制,面向发展,精简机构,组成了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队伍。精简管理职能科室和管理干部,要求一岗多能,一人多岗,力求与市场经济接轨。他调整了科研生产组织结构,将原来的科室以精干主业、分离辅业、促进发展为出发点,重新组成了四个经济实体分公司和两个中心。改革旧的分配制度,封存档案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使工资与定额效益挂钩,鼓励谁跑得快、谁干得多、谁效益高,谁就拿得多,从根本上打破了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为了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路,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他不顾自己多病的身体,多次亲自带领销售人员奔走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先后走访了1000多家单位,开展市场调研,用事业心和诚实的信誉拉回老用户,开发新用户。在他的带动下,3年来,共销售了价值7000多万元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研究所的产品赢得了一席之地,使研究所的经济效益不断攀升。工业总产值由1998年的不足千万元,跃到2000年的4200万元,并盈利35万元,实现了3年扭亏脱困的生存性结构调整的目标,职工的平均收入2000年较1998年提高了74%。3年来,不仅无一人下岗,而且还返聘部分退休人员回到研究所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广大职工对研究所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建成科技型企业的决心。
苏宏福同志被人称作“工作狂”。他常讲:党培养教育了我们多年,今天又安排在这个岗位上,我就应该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3年来,他始终坚持第一个来所,最后一个离所,节假日也很少休息。每次出差回来都是不进家门进所门,不知疲倦地工作。他的身体并不强壮,身患肾病、糖尿病及甲状腺肿大等各种疾病,但他从来没有请假休息过。病得厉害时,他总是到医院打完点滴就马上回到研究所工作。苏宏福同志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和全心扑在事业上的精神,教育和感染了全所干部和职工,也使共产党员的形象更加光大。
短信游戏站,精彩刺激好玩又有数码相机大奖!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