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布什在清华演讲(新华网图片)
布什在清华大学演讲并回答提问实录
从里根到布什
据说,布什此次来华访问前,定下一个“ABC”的基本策略,即Anything But Cliton————不做克林顿所做、不说克林顿所说。所以,他要选择去清华大学演讲,一所同北京 大学有相当实力及声誉的中国高等学府。
这是自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在任总统第三次在访华期间前往中国的知名大学演讲。在布什的清华之行与1998年克林顿的北大演讲之前,里根1984年在复旦大学就开始了“美国总统与中国青年的交流”。
这一切显然不应该被视为现代外交的无聊花样,也不能够简单地被看作是“美国最大传教士的布道行为”。毕竟,美国与中国,两个如此独特的国家,为了“结束长达数十年的隔阂与长达百年的相互猜疑”,需要种种交流。而这种大学演讲,无论是美国认为、还是在中国看来,都是承载特殊使命的一种。
至少,美国的总统们在这些代表中国未来的青年学子面前,可以感受到一种与政府间谈判截然不同的气象;而中国的青年们也得以直面世界头号强国的领袖,听取他的观点,修正某些先入为主的印象,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意见。
一名在演说现场的学生说:“他跟我们以前通过某些媒体了解到的不同。”
正是通过如此面对面,“求同存异”获得了一个更明确的体现与最实际的基石。因为我们至少借此能够知道,有哪些是“同”,有哪些是“异”。
清华的特殊性
正如布什在开场白中所说,清华大学的建立与美国是有渊源的。一位在津鲁最贫穷地区从事传教、医疗、慈善及教育事业达30多年的美国传教士,在1906年回国募捐时,向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把两千万的庚子赔款“用在于中国有益的事业,特别是供给中国的学生到美国来留学”,并尽力运动国会。罗斯福致函表示赞同,退款议案顺利获得国会通过。清华学堂使用的就是这笔退款的一部分。这位传教士名叫明恩溥,我们应该记住这个名字。
清华大学的一拨拨毕业生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甚至成为中国的领导者。
2002年2月22日上午,王大中校长在欢迎辞里强调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之后,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以清华校友的身份再次对布什来访清华表示欢迎,随后便坐在发言席侧同清华的学子们共同倾听演讲。美国总统布什在这里以浅近清晰的英语表达着美国的观点。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认为,布什来清华演讲,是希望同中国“未来的或潜在的领导人”对话,通过对话与中国未来的栋梁建立一种信任关系。
这一点,克林顿在4年前的北大演讲中有一个直言不讳的陈述,他将北大的学生称做“下一代的中国领袖”。
布什的阐述
但布什的听众显然不仅仅是清华大学的学生。
“布什在官方记者招待会上的发言,是说给各国政府以及中国政府听的,那是一个政策表态;”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教授说,“他在清华的演讲则是针对中国社会、中国人民的,所以他要大肆宣扬美国的价值观。”
布什在对美国价值观阐述方式上,却与前两位美国总统有所不同。
里根在复旦大学引用《独立宣言》中的名言:“人人生而平等,他们享有造物者赋予的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生命的权利、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克林顿在北大也多次提到《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来为自己有关“自由、民主、平等”的演讲助威。
布什当然也要提到自由女神与三权分立,但他更提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宽容传统,引用了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原话,来阐述自由与民主的价值。他似乎希望通过这样的阐述方式来表达:自由与民主,并非美国输出的“软商品”,而是人类普适的价值观。
同样,布什提到中国人“重视家庭、学业和荣誉的优良传统”,称赞“重视个人和家庭责任的古老道德”,并非是在无的放矢,因为他还说道:“就像在中国,美国父母们疼爱着他们的孩子,为他们辛勤地劳动,作出牺牲……很多美国人都抽出时间来为他人服务。”也就是说,如同民主与自由,中国的这些优秀传统同样是普世的价值,美国人也同样重视它们。
中国政府的自信
布什在演讲中,对中国的发展变化表示赞赏与惊讶。其实布什在演说当天下午登临长城时说的一句话更能表达他的这一心绪,他说:“长城依旧,中国却已今非昔比。”
布什明显认为中国会发生变化,因为过去25年中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后还会沿着这条路继续发生变化。在演说中,布什多次提到2008年将由中国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他显然认为今后6年将是中国进一步改革的机遇6年与关键6年。
“布什总统的判断是符合实际的,中国必然要发展变化,法治和民主程度还要提高。”阎学通教授指出,“结合记者招待会的发言和清华演讲,美国认为和中国的交往必须是长期的,也就是他不能局限于眼前的这届政府,而是要和中国长期打交道。”
面对布什,中国政府表达了自己的自信。对于美国政府要求直播演讲,中国政府并不在心理上以“防范和平演变”进行拒绝,这场“虽无一字批评中国,但句句后面都有深意”的演说,通过翻译与电视直播,事实上是要送到众多中国电视观众的眼前耳边。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找到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这显然给了中国足够的自信:对于美国的价值理念,我们愿意倾听理解;对于我们国家的前途,我们则有自己的思考和发展方式。
同样,我们在美国方面也能看到这种积极的表现:布什来访前夕,美国媒体就开始比较全面地报道中国————李希光教授称之为“解妖魔化中国”;《华盛顿邮报》还友好地报道了清华学生。
清华学生的表现
布什的清华演说绝对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双方一个理智的交流;不仅是布什向中国表现自己的一次机会,更是中国政府、清华学生向美国、向世界表现自己的一次机会。
与4年前北大学生锋芒毕露地诘难克林顿不同,这次演讲的提问者多带着清华较朴实谦和的传统。“理智一点,宽容一点,更有责任感一点,才是推动我们自己和推动整个社会前进所需要的态度。”清华的学生如此说。
“我们的学生表现很出色,”李希光教授说,“他们表达了平等、友好、不卑不亢的姿态;而且通过双语与布什总统交谈。”这种通过熟练掌握英语而无须翻译便跟美国总统直接沟通的现象,反映的不仅是中国大学生的高素质,还反映了曾是“中央之国”而今又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新一代公民的巨大学习热情。
不过,也有论者认为这次提问并非完美。
“总统先生念念不忘对台湾安全的承诺,请问怎么履行对13亿中国人民利益的承诺?”
对于这个被认为最尖锐、最有水平的问题,以新闻评论知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焦国标博士有相反意见:“这个提问也许给人一种印象,它把台湾与13亿中国人民放在了某种对立的位置上。”仔细推敲,这“有伤台湾同胞的感情”。焦认为:“暂时的政治云翳永远不应该遮蔽我们的家常心。”
虽然布什在台湾问题表态上的躲闪令人失望,但通过发表这样一场演说、倾听这样一场演说、直播这样一场演说表现出来的坦诚交流、相互学习、自尊自信、求同存异、面向未来则令人欣喜,也令人神往。
因此,这,也许是一个深具历史意义的时刻(本报记者李文凯 实习记者肖欣欣)
多多精彩短信5折起,还有精彩海南游、机票、手机、MP3等着你
1000首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 个性图片、铃声,新年好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