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蔡敏
朱小梅
蒋永苹(全国妇联妇女研究会专家)
主持:尹惠
责编:张馨月
主持人尹惠:各位听众,欢迎来到《女人花园》的节目现场。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最近好多大学生和研究生又开始从学校走入社会,这是他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可能他们在学校里没有想到出来找一个工作会这么难。蔡敏是来自天津南开大学的研究生,你在学校是不是属于学习比较出色的学生?
蔡:我认为我在校的时候无论学习还是社会活动都应该是表现得不错的学生。
尹:但是也没有想到这种不错在社会上、在找工作中并不是有绝对的优势。
蔡:是的。
尹:每年都有很多从外地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想到大城市发展,想拓宽自己事业,这样的的心愿可能每个人都有。朱小梅是从黑龙江大学法律系毕业的学生,她毕业后分到一个国家的单位,但是也是为了要拓宽自己或者说更符合自己学习法律想当律师的心愿,来到了这座大城市,来到了北京,可能你的经验也会带给好多外地想来北京发展的女大学生一些经验之谈。朱小梅,跟大家自我介绍一下。
朱:听众朋友好,我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98年从哈尔滨到北京来求职,这3年多的经历可以说感慨万千,把这些介绍给大家,希望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
尹:小梅现在终于成了一个女律师,也开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等一下我们听小梅谈谈她三年中的经历是怎么样的。最后给大家介绍的是来自全国妇联妇女研究会的一位专家——蒋永苹女士。
蒋: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一直在做女性就业的研究,像就业性别歧视或者就业当中的性别不平等我们见得很多,也有一些研究,希望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些认识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尹:蒋女士还做过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女工研究,还做过妇女生育社会保障的研究,还做过就业机会性别平等的研究。那我想问你,你觉得女性在就业当中遇到的问题为什么还会这么一样,过去是这样的问题现在还是这样的问题?
蒋:我觉得机会的不平等可能是在我们改革开放以后突现的一些问题。过去我们的分配都是计划安排的,是由有关机构安排的,我们改革之后是双向选择,而且我们确实有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的现实,再加上中国确实有比较古老的传统,觉得男人更多的应该在社会上,女人更多的应该在家庭,这样的思维定式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包括对用人单位都会有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我们目前就业机会的性别不平等问题。
尹:是,这些年的发展让很多女性觉得挺有希望的,比如很多女性在很高的职位上,有的做什么网站CEO、大公司的经理或者是外国驻中国办事处的代表,好像让人看起来女性的就业地位是在提高,一直觉得有了很大的好转。但是一到快到毕业的时候,又听听众来电话、来信或者听旁边的朋友又在说女性在找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这还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蒋:应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你刚才说的那种情况也确实存在。其实女性到了一些工作岗位,用她们的能力和才干证实她们确实比男性不差或者比男性更强,但是在进入的时候由于人们对大多数女性预期不是很好,所以在进入的时候人们往往比较苛求。进入以后,我觉得相对就要好一些,她比较容易展示自己的才华。
尹:可能女性还有自己的优势,在一些行业当中。
(音板:“我今年刚刚大学毕业,到现在也还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过去常听师姐们抱怨说女生找工作特别难,那时候我还不以为然,觉得只要自己有才华到哪儿都可以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嘛。但是经历了半年的求职之后,我才体会到作为一个女生找份工作有多难,很多时候,我们连展示一下自己的机会都没有!”
女性在求职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今天的《午间一小时》周六专版《女人花园》中,两位有着曲折求职经历的女性和一位女性问题专家正在探讨这一话题,欢迎您继续收听。)
尹:我们回到蔡敏的经历,从小学到研究生毕业已经在学校19年了,这19年可能都没有考虑将来我要去就业,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虑说我要找一份工作了?
蔡:一直都上学,可以充实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学习上的这些方面,但是等到研究生的后一阶段,觉得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才能使这个人在本质上有更高的飞越,所以那时候觉得下一步我应该走向社会了。
尹:不再读博士生了,必须找一份工作了。那你找工作想的是什么?你想像中找工作是怎么样的?
蔡:我觉得人应该凭他本身的实力来取得他能力能够达到的工作,我觉得这个能力应该和他要找到的工作应该成正比。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你找不到一个和你能力相适合的工作完全是自己的责任。找一份和能力相适合的工作应该是每一位同学都想的。
尹:比如说你觉得你是研究生,你要找一份跟研究生相符的工作,那跟我们说说你找工作的过程,人才招聘会你肯定去过,跟我们说说你的经历是怎么样的。
蔡:以我个人的经历,我参加过招聘会,我相信跟我一样有过同样经历的人都是从招聘会作为找工作的起点。我在去年12月份参加北京市一个面向全国研究生的招聘会的时候,我发现在很多公司企业还有机关单位的招聘栏上明明确确的写着只要男生而不要女生,这种情况我觉得他在没有考察能力的前提下已经把这份工作局限在男女性别中了,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一种现象。
尹:其实很多女大学生在求职当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虽然这个社会上一直在说男女平等或者说就业面前应该平等,但是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都会打出蔡敏说的这种只限男生不接收女生的牌子来。在山西财经大学举办的校内招聘会上女生就发现连财会、秘书这样本来大家以为是女性才能干的职业都是写着招聘男性,她们就觉得为什么招聘我的老师是女的,跟你面试的人也是女的,为什么你们不要一个女的,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是在女性在找工作会遇到的问题,蒋老师,你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
蒋:应该说也遇到了很多,这是这几年每到春季和夏季毕业分配、特别是女大学生毕业分配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且我们可以从报纸上看到很多这样的事例。确实从心底为这些女大学生感到惋惜,她们仅仅是因为性别这样对他们将来求职或者工作不构成这影响的因素被拒绝在好的工作岗位之外,真的是非常非常可惜,也是我们人才的浪费。其实刚才蔡敏说到的,包括我们主持人谈到的大学里面的情况,我想如果是公开标明只要男性不要女性,应该说已经是比较明确的性别歧视,在我们的法律中也应该是一种违法行为,我想我们在执法过程中的监督或者是执法立度是这样确实不够有力。
尹:为了作这个节目也去查了一些妇女保障法,比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条、二十一条、二十二条中都有关于女性性别很明确的条款,但为什么在实践中、在现实中还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蒋:我觉得关键是我们现在的法律不是很具有操作性,像你刚才说的条款讲凡是适合女性就业的都要招收女性,不能拒绝招收女性,或者我们有些法律规定更具体一些,除了国家规定不适合女性就业的岗位之外,都应该招收女性。但是不适合和适合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概念,所谓适合不适合是由单位来确定的。我们应该有一个国家标准,说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工种必须要招收多少女性才可以不招收女性,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标准我想很多单位如果提出不招女性的理由和标准的时候我们就有衡量的标准。现在我们没有衡量的标准,标准都是由用人单位自己来掌握的,或者说现在招聘的人的领导甚至是女性,她也会说我们单位的女性够多的了,至于什么叫够多,这由谁来裁定?没有人来裁定。这时候法律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是一个空白,它执行起来没有力度,任何人都不能凭借这个来告它,而且要告的话要费的周折都特别多。
尹:对,你可能打完两年官司工作还是没有找到。刚才蒋永苹老师讲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音乐之后继续交谈。
(音乐)
尹:各位听众,回到《女人花园》的节目现场,刚才蒋永苹老师给我们分析了现在的法律不够有力,这个尺度并没有人掌握,可能用人单位来掌握这个尺寸。也有用人单位的人会说其实我们没有性别歧视,只是我们的工作不适合女性,蔡敏在你的经验中是不是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蔡:他们更多的是说比例,男女比例应该掌握到一种平衡,现在女的太多,男的太少,经常用这种话就直接把你搪塞回去了。
尹:你自己也遇到这种情况吗?
蔡:是的。
尹:你当时在找工作当中遇到这种情况是怎么想的?
蔡:当时我想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在高校进行招聘老师的时候,我觉得本身高校的素质相对是比社会人的素质要高一些,在高校里做一些行政或者教师的工作,我觉得在男女的性别、能力的差异上更趋近于小的吧。但他这样说我特别不能理解,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一样的工作不能留给女性,只能留给男性做,我实在不能理解。
(音板:和蔡敏一样,很多女性在求职过程中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男性优先”。在这些问题上,用人单位又是出于何种考虑呢?黑龙江大学法律系毕业的朱小梅有着曲折的求职经历,现在她自己开起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从应聘者变成了招聘者,让我们来听听她的经历和想法。)
朱:在以前自己的求职过程中,可以说自己去找第一份律师工作的时候,接待我的一位律师事务所主任也是全国知名的一位女律师,她当时跟我说的就是我不希望我、要一个女助手,这在工作中和很多很多的工作中太不方便了,当时我觉得这是我求职中所受的第一份刺激。但是现在成了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也需要助手,也需要招聘律师的时候我本身并不认为女律师不适合工作或者怎样,我觉得女性从事律师工作有相当的优势。但是在自己招聘人员或者选择人员的时候,根据自己的业务范围在很多时候可能会更优先的选择男生,因为实际上女律师作为自己的员工或者作为自己的助手,可能会有很多很多的不便。比如出差,作为企业出差,一般来说频繁出差的还是以男性居多,这样女律师和搭档一起做这件工作,确实有很多不方便之处。而且女律师将来成家有孩子或者家庭各方面的牵挂,好像女性的责任天然的就多,她这份牵挂也会影响到她的工作。另一方面整个律师事务所从事的是相对来说专业性和权威性比较强的工作,长期来说是男性垄断的,现在女律师有相当的竞争力了,尤其是在律师某些专业行列里,女律师也是占据了相当的优势,但是大多数时候人们还是感觉到男性的权威性更强一些。另外在毅力方面,在处理某一个案件或者某一个事情上,实际上能坚持下去,女性的韧性比较强,受了一些刺激之后情绪化一些,男性在这方面可能更坚强一些。因为我们刚成立不久,也在进行一些招聘工作,我主要是从事房地产法律方面,这样我希望我的助手女孩子多一些也无所谓,因为从女性本身具有的细心、耐心和客户的亲和力比较强,在这些方面做这份工作应该说,尤其是文案工作也相对比较多,这样女律师或者女律师助理的工作,刚刚毕业女大学生都比较适合。但是另一方面诉讼这方面我还是希望如一个男生作为我的助手,这样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和各方面确实比较方便一些。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在心理上还是有障碍,可能别人以前考虑的顾虑现在都是自己亲身顾虑的了,确实是顾虑这些。
尹:我不知道蒋老师对朱小梅的这番话,你觉得这种非常合情的讲法它合理吗?
蒋:我觉得关键是在我们很多人头脑中还有很多传统思维定式,他对女性有很多固定看法,这种看法在他们决定招用人员的时候就会发生作用。这种固定的看法一方面来自传统的文化,同时也来自我们对周围人的具体的观察。传统文化这些想法,比如说女的不太适合出差,我觉得这都不是特别固定的,像我们在妇联工作,我们女同志就更多一点,我们从来出差都是一个人出去。
尹:我知道现在好多女性在做空中飞人,尤其是在大公司的女性今天在上海明天在成都,也就是说和男人一样能适应出差。
蒋:因为我们现在整个的交通环境包括社会治安都比过去要好得多得多,已经没有那么多实实在在的障碍。我觉得根本的障碍还是在于自己的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关键是我们大家都应该面对这样的现实,女人和男人是一样的劳动者,没有那么多障碍。包括很多工作的韧性,工作的坚定,我觉得这都不是男人和女人截然分开的界线,可能发生在个别人身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这样的气质,比如女人就比较软弱,不容易坚强。像我们刚才这位律师事务所的朱小梅,她在求职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把自己看成女性,一个普通的女性,但是如果她当了领导或者做了雇主的时候,她就不把自己看成女性,她觉得自己是女性中比较特殊的一位。
朱:求职中一个切身的体会就是忘记了自己的性别,在面临和男性竞争的过程中确实是这样的情况。等于说到了自己现在要去创业,要开一个公司的时候,像很多很多雇主也好,老板也好,公司的股东也好,更多的考虑人力资源的成本。从律师事务所本身,我想作为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我希望我们的律师事务所健康合法的发展。如果我的助手是女律师,第一点,如果她的年龄刚好处于要结婚要生孩子的时期,就涉及到中间有一个断续,作为这样的工作的间断,要别人来接手。
尹:这也是女性在工作中遇到的很普遍的问题,很多人要考虑你将来是不是要生孩子,是不是要结婚,接下来我们要从女性的特点去谈一谈,音乐之后我们继续交谈。
(音乐)
尹:各位听众,回到《女人花园》的节目现场,今天参加我们讨论女性就业问题的有来自南开大学的刚刚毕业的女研究生蔡敏,还有前几年从黑龙江大学法律系毕业的现在终于做了法律公司的领导的朱小梅,还有来自全国妇女研究所的就业问题的专家蒋永苹女士。今天我们坐在一起讨论女大学生或者初入社会女性在就业时遇到的问题,刚才我们从社会上遇到的求职中只限男性不收女性的现象谈到了大家传统的头脑中的一些想法,发现不光是男性,好多女人自己头脑里都有很多传统的对于女性自身的性别上的误解。很多人觉得女人生下来就有一种职责,就是要结婚要生孩子,蒋老师,你觉得是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在出生的时候就被定下来了说她们跟男人是不一样的,将来在工作中没有男人付出得多。
蒋:应该说95%的女人都是要结婚,要生孩子的,而且生孩子特别是在怀孕和哺乳阶段,特别是哺乳前期应该由女性来承担主要角色。这样对她们的职业生涯肯定会有一定影响,这个时期同时也是她们职业进入和发展比较关键的时候。大家预期说,95%的女性都要生孩子,而且生孩子是她工作以后的阶段完成的。有这样预期,所以有些单位就不愿意要女性,这时候单位要付给她们工资,就目前法律规定还是我们用人单位来支付女性的这部分支出,包括她们生育期间的医疗费用。
尹:而且你不在的时候这部分工作还要别人来做。
蒋: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就是这个阶段会影响工作,如果再找一个人替工可能有对工作是不是熟悉的问题。对不同的女性来说影响也不太一样,有的人可能怀孕期间一直坚持工作,生孩子半年以后就能马上到工作岗位,对工作影响不太大,有相当多的人,因为只生一个孩子,可能会有两到三年的时间要哺乳孩子为主,所以这对企业来讲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对我们年轻人也好,对我们大多数女性来讲也好,都应该理解他们,这个原因不怨女性,这个问题的解决我觉得主要还是由社会来统筹考虑,要由社会来支付这一部分工资。
尹:我想全世界的女性都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在国外是不是会有一些她生孩子期间的保障是由社会来保障的,社会福利金或者有这样的办法,对用人单位相对好一些,他在考虑你加入这个团体的时候就不会考虑有那么重的负担。
蒋:因为国外一直是市场机制的国家,对生育这部分负担,可能很大一部分都是由社会来承担的,作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这一部分。中国因为传统上每个企业都不是独立的生产和经营单位,他们的收入包括他们的支出都列入国家总账中,所以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还是由企业来支付。现在企业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时候,它就会考虑它的成本。
尹:这种私心还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我觉得它不公平在于你大学毕业才20多他就考虑你这些问题。比如小梅,如果你自己不开一家律师事务所你要现在做到这个职位上,可能别人就会考虑你有一天要结婚,有一天要生孩子,你不适合做到这个职位上,同样的职位我会找个男人做。作为一个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或者做一个领导,你觉得这样发生在你身上公平吗?
朱:我感觉如果不自己出来创业肯定也是必须面对的这样的问题,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现在没有很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求职者和企业本身两方面可能都不是特别公平的事情,对求职者来讲你确实要面临这样的问题,而且现在经济发展这么快,你的学科更新这么快,即使一年时间都可能导致你出来的时候你要需要一段时间,你完成生孩子的整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你的工作。求职单位要为你保留这个职位,还要支付这期间你应有的待遇、保险、工资这些东西,对于单位来说本身也存在公不公平的问题,也存在人的资源负担过重的考虑。所以从两方面考虑我觉得还是归根到底不是说公不公平,社会应该从一个大的角度统一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女性度过重新适应工作的压力的过程。
(音板:要解决女性在求职中遇到的问题,不但要靠更完善的社会机制的建立,也要靠女性自身的努力,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岗位,消除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也要学会维护自身的权益,请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周六专版《女人花园》,本期话题——女性求职难在何处。)
蔡:从我的经验来讲,我觉得我们必须得接受现实已经存在的情况,事实上在求职的过程中有性别差异的压力,但是我们作为女学生怎样能提高在竞争中的竞争力呢?我觉得你首先得有心理承受能力,我这当然是保守的想法,因为我们社会还没有能达到给女性求职一种保障体系,那么我们怎么面对这种情况呢?我觉得比如说像这种情况,我遇到的这种情况,一位高校的老师跟我说你研究生毕业,你的年纪26、27岁,对我们学校来说你的年纪算大的,我们可以培养年轻的男孩子,再去让他读研究生,也就是说我的研究生可能算白读了。他又说我们在性别上,你这个女孩儿可能许多工作不能做,但他没有讲什么工作不能做。又说我们办公室女老师比较多,我说男老师的去向是什么?他说男老师都跳槽了,我就想女孩子的稳定性要强于男孩子,但是他现在还是不愿意接收这个女孩子。他觉得我应该退出这种竞争,找一份社会能接受我的工作。当时我就想什么是社会能接受我的?比如说哪儿要你了你就去哪儿了。我觉得他当时的态度是那么耐心的说服教育,我自己心里还是觉得很可笑。除此之外我比较喜欢媒体工作,现在幸运的是我进入媒体工作了,那时候我参加了许多报纸招考。我在北京的一个很大的报纸,在全国很有影响的报纸进行考试,而且成绩还是不错的,名次也很好,进入笔试面试,但是最后我得到拒绝我的理由也是他们说单位男女的比例要达到一种平衡,你挺好的,但是我们还是不能要你。我说你们单位男女绝对数量有多少?他说还是男的多,我说为什么男的多还是不要我?他说了一句话,我想是要男的占绝对优势吧,我想是这个意思。还有一家媒体,我参加考试的时候,当时坐了一屋子女生,只有几个男生,好像男生年纪普遍大,而且我私底下这么讲,形象不是那么好,女孩儿都很出类拔萃,很好。我参加的考试到最后的时候,面试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女生只占了很少很少的比例,那天我算了一下,男生十几个人基本都在复试的过程中了。经历了这么多,等到来年的三四月份的时候,我觉得那时候我的心理已经绝对能承受任何压力。
尹:已经经风雨见世面了,能承受任何压力了。
蔡:我讲这些就是给其他女学生一种心理预期,不要想求职道路是非常平坦的,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怎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你自己不要泄气,只要你认为你自己有能力,你有闪光点,你一定要坚持到底去竞争,去朝这个目标迈进,我觉得你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就是。
尹:要自强不息,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音乐之后我们听听蔡敏为自己找的一条出路,还有找了三年工作的小梅为自己创造的一条事业的道路。
(音乐)
尹:各位听众,回到《女人花园》的节目现场,刚才我们又听了一遍蔡敏的求职经历也跟她一起经历了这当中的起起落落、此起彼伏的心情。但她提出了一种很好的警告,你的经验之谈告诉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研究生们,告诉他们这条路不是很平坦的。可能就是有一些很传统,很现实的观念在这个社会上依然会存在下去,你的心理的准备一定要准备好,还有一条就是你要有勇气继续往前走,要比你求职更大的勇气。我们来听听蔡敏最后为自己找到的勇气。
蔡:我等到求职的后期没有放弃,我觉得无论如何我都要把这个努力做到底,因为我已经付出了,付出就应有所收获嘛,在这样的心理下,我就直接投信找到了我现在就职的单位《中国妇女报》。
尹:你还记得信是怎么写的吗?
蔡:我是寄的材料,打电话找领导谈话。当时可能是我的勇气给总编了一个信心,他也很爽快,我觉得我有这个机会很感谢第一个给了我信心和勇气的人,能够让我能支持着走下去的人。还有一点,我自己来说是幸运,但是这个幸运不能代表所有,还是要靠你的能力。我在接到这份工作之后,也有其它北京的一些单位打电话找我,而且是说服我让我加入他们公司,我想还是我的能力占了一些优势吧。所以我觉得那些觉得自己能行能干有能力的女同学绝对不可以放弃自己,一定要坚持得走下去,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你们的。
尹:那么多求职遇到问题的女性她们有没有一种勇气真的问你是不是性别歧视或者是不是你脑子里有很多不平等的想法在里面,可能有好多女性也就是自己忍了,因为她觉得我争取也没有什么作用,也不能够获得更多的权利。蒋老师,她们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蒋:我觉得刚才蔡敏的想法是非常好的,应该坚持下去,要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用自己的能力去打动领导。另外我觉得朱小梅的做法也很好,她可以独辟蹊径,我自己创业干出一番事业来。我觉得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这种现实、这种不平等,然后自己去争取,不能靠照顾,不能完全去等待。我们过去有很多下岗女工下岗以后找不到工作,她们就会说过去国家都保护我、都照顾我,为什么现在不管我,我觉得太不公平了。其实光喊不公平是不够的,还必须自己去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看到女人确实和男人一样有能力。
尹: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就是在你回顾这三年和自己创造事业这段经历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朱:我最大的体会感觉就像蔡敏所说的这种自强不息吧,作为女人也好,你首先自尊自立,这是你和男人一样在社会上生存的最基本的东西。
尹:但是你并没有觉得你是一个女性工作起来就比男性要差是吧?
朱:在工作中实际上大家所能认同的是女性并不比男性差,可能相当多的还是比较优秀的,尤其是进入一定的职位以后,在我所处的环境里我感觉女性在中层领导者中还是相当多的。重大的困难还是在求职的过程中。
尹:我觉得像蔡敏说的,把女性在工作当中遇到的困难想得更充分一些或者作为一种现实来接受,然后你在这个现实当中怎么去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创造机会。我也看到一个资料说在未来的五年当中,大学生的就业趋势会比现在更好,我也不知道我看的资料对不对,等一下我们再看蒋老师给大家总结一下。尤其在快加入WTO或者中国申奥的成功或者西部大开发的时候,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所有这些机会的出现使得在未来五年女大学生就业进入最佳期,就是一直困扰女大学生的问题会相对减少一些。未来五年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教育速度的发展都会对女大学生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说女性的外语工作机会或者会计、会贸、师范专业,在未来五年都是社会需求高涨的时期。蒋老师,我不知道这种统计数据或者说法,你们觉得是不是有这种可能?
蒋:应该说还是有这种可能,因为我们整个社会在知识化、在进入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特点就是信息产业特别发达或者我们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会越来越多。第三产业更多的是比较适合女性就业的,这个时候体力的差异已经不成为男女就业特别是女性就业的固定障碍,我想女性就业的前景应该还是比较好的。
尹:祝所有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在求职道路上更积极进取并实现你们的心愿,也感谢蔡敏和朱小梅,特别是全国妇联研究所的蒋永苹老师今天来和我们一起谈关于女性就业的问题。今天的讨论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突发新闻、重大事件、百姓关注 尽在头条新闻短信
        奇闻趣事 社会热点 社会新闻短信为生活添姿增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