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韦来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动员部预备役部队局副局长)
杨春国(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动员部民兵局副局长)
仇学平(解放军报社后备部副主任、《中国民兵》杂志社主编)
杨书章(北京卫戍区预备役防化团三营教导员、北京东城区政法委副书记)
王玉亮(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乡武装部部长)
吴维满(《中国民兵》杂志社编辑)
于树新(北京市和众集团经济办公室秘书,建国50周年阅兵女民兵方队中队长)
蒋朝阳(朝阳区来广营乡民兵连班长)
赵京生(北京卫戍区预备役防化团三营七连文书、国营239厂工人)
主持:朱煦
责编:王玲
主持人朱煦:听众朋友好,欢迎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谈话节目《午间一小时》,我是朱煦,今天是八一建军节,为了纪念这个节日,我们特意邀请到几位特殊的嘉宾来录制我们今天的节目,先让我来介绍一下:一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动员部预备役部队局副局长韦来岗,韦局长你好!
韦:你好!一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动员部民兵局的副局长杨春国,你好!
杨:你好!
朱:还有解放军报社后备部副主任、《中国民兵》杂志社主编仇学平,你好!
仇:你好!
朱:其他几位嘉宾我一会儿再介绍。原来以为今天参加节目录制的嘉宾当中只是杨局长和韦局长穿着军装来,但坐在这儿我一看,除了女民兵于树新和民兵班长蒋朝阳以外,其他人身上都穿着军装,有现役的军装,有预备役的军装,因为是广播节目,听众朋友看不见,但我是看得特别清楚。赵京生同志,您是预备役吧?
赵:是的。
朱:你的肩章很有意思,上面是一个字母还是一个图案?
赵:是汉语拼音“Y”,“预备役”的第一个字母。
朱:今天请大家来是想讨论一个什么样的话题呢?就是对您来说《熟悉又陌生的民兵、预备役》。
(音板:我国的《兵役法》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我国的民兵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民兵的作用与任务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国为什么要组建预备役部队,它同现役部队、民兵组织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请您收听《午间一小时》今天的话题——《熟悉又陌生的民兵、预备役》)
(电影《地道战》音响)
朱:说起民兵,现在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可能会对民兵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或许您会告诉我,您也当过民兵。我也想告诉听众朋友,作为主持人朱煦我也当过民兵,只不过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记得1976年,我还是高中生,就加入我父亲单位的基干民兵,当时抗震防震都住在防震棚里面,排长安排我们去值班,我是一个班长,特别荣幸的是我还真的能够拿着冲锋枪,真的压上了十发子弹,晚上去巡逻放哨,并且还告诉我一旦震情发生的时候你应该在哪个岗位承担什么职责,这就是我关于民兵非常深刻的记忆。咱们国家最早有“民兵”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请杨副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
杨:“民兵”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当时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养不起大量的军队,除少量保护宫廷和官府的常备警卫军队外,基本都是兵民合一,平时为民,战时为兵。
朱:民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应该说它起到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我们从电影里就能看到很多民兵的故事。那时候的民兵给大家的印像是不穿军装,背的武器相对简单一些,甚至有时候是大刀长矛,对吧?
杨:对。
(音板:民兵是非常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群众武装组织,1922年在香港海员大罢工中成立的第一支工人纠察队、1924年8月在广东省广宁县诞生的第一支农民自卫军,可以称为现代中国民兵的雏形。此后,民兵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广大民兵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1949年《共同纲领》以法律的形式把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发展起来的传统民兵制度正式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军事制度。目前施行的《兵役法》明确规定:民兵分为基干民兵与普通民兵。凡18岁到35岁的男性公民,除应征服现役以外,编入民兵组织服预备役。根据需要,吸收女性公民参加基干民兵。)
朱:在民兵进入和平时期以后,它不仅仅像在战时的时候为正规部队提供更多的帮助,协同作战,而且在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当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杨:对,1985年中共中央做出一个重大决策,就是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
朱:而后备力量主要部分就是以民兵为基础。
杨: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时候,我们的民兵是劳务结合,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的抗洪抢险,我们的基干民兵就是500多万人,抢救群众达两万多人。
朱:现在民兵的规模大概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杨:现在民兵的数量有所减少,质量明显提高,现在建设有步兵,有专业技术兵,包括高炮分队,防化分队,通信分队等等规模比较齐全的后备力量。
朱:但是为什么民兵组织在近一、二十年,比如像您说的抢险救灾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好像关于民兵的事情很少听到。
杨:这个问题我感觉,考虑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近几年来看,民兵的作用确实很大。比如,中央有一个铁路护路工作小组,他们就感觉到民兵是一支重要力量,因为对比以往一些临时工和其他人,包括铁路系统的一些人来参加护路联防工作,民兵确实素质高,有组织,责任心强,凡是民兵护路的地方都非常安全,运输畅通。在维护社会治安当中,民兵是严打斗争中的一支基本力量,因为公安武警的人力都有限。但是我们要加强宣传,民兵和民工不是一码事,不要把民兵当成民工。
朱:听了杨副局长的介绍,大家就会觉得民兵这些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不管是生产建设还是维护治安等等方面,依然发挥了民兵的优良传统,也做了非常非常多的工作。所以刚才杨局长也说新闻媒体宣传不够,我想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问问仇主任。您是《民兵杂志》社的主编,您觉得杨局长的批评您能接受吗?
仇:完全符合实际。确实我们的新闻工作在这方面宣传是不够的,刚才杨局长提到98年的抗洪,我们500万民兵在大堤上,浴血奋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劳。但是借助于我们电视台的节目,电视镜头除了武警就是部队,要不就是民工。
朱:所以咱们杨副局长说了,民兵不是民工。
杨:你没到抗洪大堤上去看,当时哪个地方最危险,除了部队就是民兵,民兵抢险突击队的大旗插在那里,民兵是年轻力壮,他的优势是一般组织不能比的。
朱:通过杨副局长的介绍也说明,作为新闻媒体来讲有义务也有责任对民兵的工作以及民兵所发挥的作用要多加宣传。
杨:民兵的问题,我们三代领导核心都非常重视,一直是把民兵看成战斗力量。在天安门广场,人民子弟兵接受江主席检阅的时候,让全国人民为之一振,民兵素质那么高,现在还有民兵吗?为什么美国很怕我们强大的兵备力量,他就怕我们民兵,天罗地网。
韦:所以全民皆兵应该是作为我们国家国防的基本国策,要长期坚持下去。第一,我们国家从经济上讲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第二,我们的战略还属于防御战略,我们不去侵犯任何国家,我们防御。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就是要采取全民皆兵的战略,打人民战争,用人民战争赢得侵略战争,通过全民皆兵来增强我们的国防实力,达到保卫国家安全,保卫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和平安定的局面,这是长期的战略,应该坚持下去。
朱:因此在1983年咱们国家就开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预备役部队。
(音板: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谈话节目《午间一小时》,主持人朱煦与在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动员部民兵局副局长杨春国、预备役部队局副局长韦来岗等嘉宾一同畅谈今天的话题——《熟悉又陌生的民兵预备役》,欢迎您继续收听。)
朱:说到预备役,刚才我给听众朋友描述他们肩章上的符号的时候,有一个“Y”字。韦局长,您作为总参动员部预备役的副局长,您能不能跟我们听众介绍一下,我国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要建立预备役部队的?
韦: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看,一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同志对国际形势做了一个重新判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规模的侵略战可以排除,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军队还要不要保持那么庞大的数字?因为军队数量大,肯定国家开支就要大,这就影响到经济投资,所以就要减少军队。我们当时对外宣传是减少100万,那是实实在在地减了100万,应该说是根据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做出这样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转移之后才做的。二是我们有传统的民兵制度,民兵制度是我们国家后备力量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管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保卫国家安全,参加国家经济建设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好解决,就是如何保证部队成建制的动员,因为我们现役部队减少了。
朱:成建制的动员?
韦:对,所以就诞生了预备役部队,很多国家都做了这种尝试。
朱:这是世界上比较通行的做法。
韦:据我了解美国好像是70年代初期搞的预备役部队。
吴:我记得我看了一个材料,美国有一个预备役部队政策委员会,主席是女的,每年有一个国防报告,1996年的国防报告说,美国的预备役部队在美国成立前就存在了,我对这句话也很纳闷,就开始琢磨这个问题,的的确确是。美国比较有名的导弹为什么叫“民兵2号”?其实美国当年能够独立把英国打败也是带着民兵起家的。他的后备部队可以说两大类,一类是各个州的国民警卫队,有点类似咱们的民兵,一类是联邦后备队,它分空军的海军的陆军的和海军陆战队的,这就有点像咱们的预备役部队。
朱:好,刚才咱们的学者吴维满从研究的角度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背景情况。
韦:什么叫预备役部队?预备役部队简单的讲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人员为基础,按照统一编制,采取军官预任、士兵预编组建起来的军事组织。它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这在国防法里已经作了定位,它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它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制组建起来的。
朱:韦副局长,我在听您介绍预备役的时候,“建制”这个词出现频率特别高,您能说说建制是怎么回事吗?
韦:就是师、旅、团、营,这称为建制。预备役与民兵有什么关系?当然都是属于和平建设,在我们国家定位就定在后备力量建设的范畴,都是在上级军事机关和地方党委政府双重领导下进行的,所不同的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民兵一般叫“寓兵于民”,把兵寓在老百姓之中,预备役是一支军队,叫“寓军于民”,把军队融在老百姓之中。第二个显著特点是预备役和民兵都是我国后备力量建设的组成部分,但我们国家强调预备役部队是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这个大政方针是定下来了,尽管和民兵相比数量很少,但它是重点,我想主要就是这两个不同。后备力量的提法叫以民兵为基础,以预备役部队为重点。
朱:我再来现场理解一下,是不是说民兵和预备役在我们一般人看起来还有这样一些不同,一个是民兵不穿统一的制服,不穿军装,而预备役呢,我今天看到咱们来了几位预备役战士和预备役军官是装制服的。这和咱们的建制是一致的。还有在兵役法中民兵是群众性武装组织,而预备役组织是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的。
杨:你要说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哪个重要,都重要!民兵是一支战斗力量,预备役部队是建设重点,所以要处理它俩的关系必须要摆在中国后备力量建设、国防建设的高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不能说只抓民兵,不抓预备役,也不能只抓预备役,不抓民兵。把两个有机结合起来抓,一个是战斗力量,一个是建设重点,都要抓好,都非常重要。
朱:都是重要的战斗力量。
韦:民兵和预备役的一个区别,简单的讲民兵是就地执行任务,预备役部队作为战争动员的一种形式,一有情况马上就成建制的拉走,转服现役。
朱:就成为了一支正规部队。
杨:民兵和预备兵相结合,是我国兵役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行两者结合的制度是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后备力量建设精炼的概括,处理二者的关系必须克服只要预备兵不要民兵,或者只要民兵不要预备役这种模糊的认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舍弃哪种制度都是不行的,如果只搞预备役制度不搞民兵制度就削弱了人民战争的基础,不利于发挥我们的长势和优势,1958年国庆赫鲁晓夫在天安门参加阅兵。当我们的民兵师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毛主席说我们有一亿人民,赫鲁晓夫听了脸都发白了。英国的元帅著名军事家蒙格马利参观了我国民兵的军事表演后说,战争光靠原子弹解决不了问题,谁要想入侵中国,碰到中国的民兵是进得去出不来的。也就是说取消民兵制不利于发挥我们的长处和优势。反之只搞民兵制度不搞预备役制度又适应不了现代战争中成建制的补充和扩大我军对军官和专业技术兵的需求。
(音板:我国从1983年开始正式组建预备役部队,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是战时快速动员的重要组织形式。预备役部队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人员为基础,按照统一的编制,采取军官预任、士兵预编的办法组建。)
朱:韦副局长,据我了解,作为转业和复员军人当他回到地方的时候好像必须做一件事情,就是预备役登记,这是必须的吗?
韦:对,符合条件的都要登记。
朱:而且是强制性登记?
韦;经过登记以后可能是编入基干民兵,也可能是编入预备役部队,但是他不可能既编入基干民兵,又编入预备役部队。
朱:不能交叉。那么具体的工作是不是就到武装部具体办理,是怎么个办法呢?王部长,他们拿着复员证或者转业证到您那儿报到是吗?
王:首先到我们区武装部报到,报完到给他办一些手续,然后到乡政府的武装部报到,根据情况进行登记,然后根据个人的意愿,包括安置,对他们进行分配,安置工作,编入民兵组织还有预备役就给大家讲清楚了。
朱:那是不是可以选择呢?比如他说我想去预备役或者民兵?
王:原则上还是由组织决定,组织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根据需要,一个是他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看哪方面合适。
朱:我想现在的预备役部队从83年到现在也将近18年时间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现有的规模大致是什么样的情况?
王:总体来讲我们数量不多。如果划阶段来讲从组建开始一直到1998、1999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属于摸索总结经验,检验行不行,怎么样才能行这个问题,通过实践我们也吸取了一些外军的做法,也总结了自己的做法。根据我们国家的特点,摸出一条路子,用概括的话来讲这十几年组建的方向是对的,路子是可行的。
朱:通过实践证明。
王:对。从1998年以后,我们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就预备役问题专门做了一次调整改革,对它的规模、机构、编制、建设的重点等都做了一些规定,包括领导关系、保障等等吧。应该讲这几年预备役部队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质量建设有很大变化,通过质量建设提高部队的快速动员能力和遂行作战的能力,围绕这个中心,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朱:杨书记,您实际是一个地方政府干部,同时您今天又穿着预备役军官的军装,带着中校军衔,您是什么时候担任预备役军官的?
杨:1999年4月,被认命为预备役防化团三营教导员。
朱:这个过程我很好奇,您是政法委书记,是不是某一天就通知您当兵了,而且一下就当的是军官,是这么回事吗?
杨:我以前当过15年兵,在空军。
朱:当时您回来是哪一级军官?
杨:我是按连级回来的。
朱:这次您一下就变成营教导员,从尉官一下到了校官。
杨:对,我是双重身份,既要当好政法委书记,又要当好预备团的三营教导员。
朱:那您一年也要去参加一些训练吗?
杨:参加,还有学习,会议,同时对于部队建设所需的人财物,我们区委区政府都要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是东城区,东城区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区,是全国的双拥工作区,也是全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可以说在东城区离不开预备役部队。
(音板:我国《兵役法》规定: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为18岁至35岁。退出现役的士兵,由部队确定服预备役的,在回到本人居住地以后的30天内,到当地的兵役机关办理预备役登记。预备役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
朱:杨书记属于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赵京生就是预编的预备役士兵,您是什么时候加入咱们预备役部队的?
赵:我是1999年。
朱:在这之前您加入过现役吗?
赵:加入过。
朱:什么时候?
赵:1994年。
朱:当的什么兵?
赵:空军地勤通讯兵。
朱:您也是发了个通知就去报到的吗?
赵:不是,我最开始是民兵,1999年整组,北京市预备团在这里设立了一个营,我们厂属于和平里地区,是一个连。
朱:您从民兵就转过去了?
赵:对。
朱:一年当中参加多长时间训练?
赵:1999年训练了将近一个月,2000年训练了一个月。
杨:几乎是一年拿出一个月时间专门拉出去训练。
朱:您在预备役部队的防化团,平时训练是做什么工作?
赵:穿防化服进行一些防化训练,我印象特别特别深的是大夏天早上起来刚套上防化服里面的衣服就全湿了。
朱:如果再出现化学武器或者核武器你的知识是不是就要比我们多得多?
赵:基本常识应该具备一些吧。
杨:训练仪器,侦别仪器,什么毒剂,怎么洗消等这些基本的常识,一拉出去整个建制就能打仗。蒋朝阳同志也是预备役。
朱:您是什么兵种呢?
蒋:工兵营道桥连。
杨:他是预备役高炮师工兵营道桥连三排八班的班长。
朱:刚才武装部的老部长一说我就觉得特别有意思,一说到预备役,建制的概念就特别清晰。
杨:预备役有建制,民兵也有建制,班、排、连、营。
朱:于树新您是属于哪一部分的民兵?
于:就是基干民兵,我们是属于运输行业的,我们司机比较多,所以就在我们集团里设置一个基干民兵,专业对口分队。
朱:您也是司机吗?
于:我会开车。
朱:你们运输公司的民兵是不是专门开着车拉炮?
于:对,都是地区性质的,发生巨大抢险任务我们就负责后勤保障。
朱:你参加过真正的抢险吗?
于: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参加过。
朱:1999年阅兵您作为民兵参加的,也是一个战斗任务。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当民兵的?
于:从1998年开始训练算起吧。
朱:您一当民兵就是专门去走方队的?
于:对,我以前在上学嘛。
朱:杨书记,您是军地两用干部,又当地方干部又当军官,如何来保证训练时间?而且我们的训练时间是否具有强制性的?
杨:训练时间是有强制性的,每年都有训练大纲,训练计划。
朱:一年必须要保证多长时间?
杨:一年要保证一个月时间。到一个训练基地,封闭式训练,不能往家打电话。
朱:如果这个预备役战士说我们家今儿有事我不去了。
杨:那不行。如果你不愿意训练或者在那里耍赖皮回到原单位,原单位有可能把他辞掉,非常严格的。
(音板)
朱:我觉得在民兵的建制里面很有意思的就是它的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比较浓,它总会结合它某一个行业的具体特点来开展民兵的活动,比如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南京就有一个网络专业分队。还有就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民营企业和非公有企业也有我们的民兵组织,再有好像北京朝阳区还建立了社区的民兵组织,这也是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特点和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特点。可是说到预备役,我就觉得预备役的建制设置都是和兵种有关系的。但是韦局长,预备役的兵种选择好像总是通讯、防化、高炮,还有刚才讲到的道桥工兵,这是为什么呢?
韦:我们预备役部队是跟整个部队建设统筹考虑,现役部队,比如我们有250万现役部队,有各种不同的建制,预备役部队虽然规模不大但也有一定数量,这个数量、这个建制和现役部队统筹来考虑,应该建多少预备部队和现役部队相一致可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朱:从整体的我们国家的民兵建设和预备役建设,听了今天的节目可能大家有了一些了解,现在我很想听听这位在部队的研究人员吴维满同志,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国家现有的预备役建设和国外进行比较的情况?
吴:我记得节目一开始的时候主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听众朋友中间40岁以上的人可能对民兵还有印像,还有概念,我是《中国民兵》编辑部的编辑,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只要是中国人或者你懂事就应该知道有民兵有预备役,为什么我这么说呢?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美国军队陆军也就十个师,现在可能更少一点,海军也就这么一点,人数很少,但它为什么在世界上到处乱打?他的兵从哪儿来的?当然美国不叫民兵,叫预备役,它的预备役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美国预备役部队中间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叫“任务训练”,它不像我们的训练,比如我是预备役防化团的,我就去穿穿防化服,去甄毒,去洗消,他就直接随作战部队去执行任务了。现在在科索沃上空巡逻的包括伊拉克上空的人员,可能开完民航的波音马上就开F—16战斗机去巡逻了,因为他是预备役人员。
朱:好像他们的商船转成战事的海上补给也是非常迅速的。
吴:非常迅速,包括美国、西方一些国家,预备役搞得比较好的值得我们去学习。
朱:仇主任,从舆论宣传来讲,您负责的《中国民兵》是一个杂志,每月出一期,我想很多民兵组织,武装部都会订这个杂志。
杨:对,我们武装部订《中国民兵》、《华北民兵》、《国防》。
朱:民兵方面的刊物也是特别多,以后会不会出预备役的刊物,现在有没有专门预备役的,比如中国预备役部队,有没有这样的刊物?
仇:《中国民兵》是后备力量战线一个指导性的计划刊物,1984年创刊以后军委主席邓小平给我们提了词,而且规定了它是总部指导后备力量建设的唯一刊物,除了搞政治方面的一些教育之外,也加大了军事训练的辅导力度,所以现在我们这个杂志通过改版之后进一步加强了以民兵为基础的整个后备力量建设的指导,包括预备役部队。
(《解放军进行曲》压混)
朱: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所有的军人在这一天都会想起在部队的生活,但是我们今天要告诉大家的不光是我们的现役军人和曾经做过现役军人的人要记住这个节日,也要想起我们的民兵和预备役战士,大家一起来庆祝属于军人的节日,当然还包括军属和所有关心我们子弟兵,关心我们人民武装力量的所有中国人。在节目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特别想请民兵局的杨副局长和预备役部队局的韦副局长对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借我们《午间一小时》节目说几句话。
杨:我们民兵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还是将来,地位都很重要,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我们作为民兵业务主管部门向全国的民兵问一声节日好,八一建军节也是我们民兵的节日,在这里我也想对全国的民兵说几句话,我们有幸生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虽然我们没有穿军服,但同样是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扎扎实实的立足本职单位作好工作,就能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个人的人生也能奏出绚丽的篇章。
韦:我们搞预备役部队或者说搞后备力量的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我们和平环境下,在打仗打不起来的情况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如何为了将来可能发生战争作准备,战争一旦爆发起来就能转为军事实力,所以作为预备部队建设也好,作为民兵工作也好,我们的目标都是一个,都是为了增强我们国家的国防实力,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使我们国家在世界上有重要的地位,我们想无论是作为现役军人,还是作为一名预备役的战士或者民兵,我想都是一个目标,把我们国家建设好,使我们国家更加富强,更加强盛,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我向我们广大的预备役战士表达共同的心声,祝大家节日好。
朱:谢谢,刚才韦局长讲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要居安思危,同时当战争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是有能力把它打赢的。在八一建军节这天,我和我们的责任编辑王玲很高兴能为大家录制这期节目,谢谢大家的收听。
 突发新闻、重大事件、百姓关注 尽在头条新闻短信
        奇闻趣事 社会热点 社会新闻短信为生活添姿增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