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日记:战后科威特 对战争已不紧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15日08:23 人民网 | ||
人民网赴海湾特派记者宋念申 约旦在这场战争中始终是一个背景,是一个政治舞台,它离战场毕竟还远。不过在离开时,安曼机场却加收了一种新设的“战争税”,每个人75美元!让人觉得奇怪的是,约旦是个一点没有战争气氛的地方,而且这种战争税还是从4月10日,巴格达的战斗都结束两天之后才开始设立的!这几天电视里频繁出现的一个词汇是“loot”,我在安曼机场脑子里反映 从安曼起飞到科威特,行程2个半小时,比10几天前相反的路程要快了许多。我从舷窗往下看,一路都是沙漠地带,没有经过海洋,看来已经恢复了直航路线。 科威特的天气比10几天前热了许多,已经达到近30度。出了机场,感觉气氛变化确实很大。守卫机场的几辆美军军车旁,大兵们已经卸下头盔,也不再随身带着防生化设施,悠闲地晃来晃去。街上原来增设的检查岗哨也已撤掉,即使是科威特军人,也多半没呆在装甲车上紧握机枪,而是钻到旁边搭起的小帐篷里找凉快去了。这座城市紧绷了几个月的弦,这下似乎真的松弛了不少。 回到原来入住的饭店,饭店开始重新装修内部。我问为什么现在装修,服务人员说因为没什么客人了,记者们大多都走了,不是回国,就是去了伊拉克,剩下仍在的记者只有10%左右。果然,以往在我们饭店通向科威特新闻中心所在的喜来登饭店的路上,随时能看见外国记者来来往往,今天就少多了。听留守在这里的央视及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说,他们的饭店也走了很多人。这两天科威特真是清净,就连昨天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在这里开新闻发布会,只有区区五六台摄象机在会场上架着;战前科威特新闻部长的一个记者招待会,都有几十台摄象机的“待遇”。科威特新闻部这两天在忙的,主要也是给记者们核发过境许可。 对于那些能有机会去伊拉克的记者,我心里只有羡慕和祝福。原来认识的当地朋友,有的已经作为外国记者的助手,进入伊拉克,希望他们平安抵达巴格达。 买了两份当地的英文报纸。报上的消息和约旦的果然风格迥异,这里的人对萨达姆的倒台绝对是打心眼里高兴的,所以战争负面的消息不多,而且位置不显要。同样的新闻处理方式也很不同。今天《约旦时报》二版刊登了一则大彩色照片,配发的文章称,巴格达出现一支志愿者队伍,自发组织起来运走、掩埋街道上伊拉克人的尸体,文章暗示美国军队进来后并没有给巴格达带来秩序和安宁,是伊拉克人自己在清理他们的伤口。同一张图片出现在科威特《阿拉伯时报》的七版,只有一句话的照片说明。另一家英文报纸《科威特时报》则干脆没有报道。 有意义的新闻还是有的:科威特政府已决定将原来伊科边境的非军事区设立为自由贸易区,以帮助伊拉克重整市场。看来,原先命名这一地区的UNIKOM、DMZ(联合国伊科边境观察团、非军事区)等存在了12年的名词真的已经成为历史了。 想第一时间得知美伊战争消息吗?马上订阅短信新闻冲浪!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