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候在战争中的约伊边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22日18:23 国际先驱导报 | ||
本报约旦特派记者张兰华 美国20日凌晨对伊拉克发动空袭的当天上午,记者就乘坐出租车前往安曼以东340公里的约伊边界,以了解战争打响后约伊边境的情况。 “我们一定要回到伊拉克” 清晨,安曼街上车来人往。约旦人依然像往常一样,匆匆赶去上班或上学。通往约伊边境的高速公路上,不时看到从边境开往安曼的大型油罐车和运输车,但是朝边境方向开的汽车却越走越少。 半路,我们看到一辆伊拉克油罐车停在路旁,便停车上前询问情况。原来这辆油罐车半路抛了锚,一位伊拉克司机正在修车。记者问他:“是从巴格达来的吗?”“是的”,他说。“美国对伊发动空袭时,你在哪里?”“昨天晚上我已经到了边界。”但他眼里含着泪水告诉记者,他的家人全都在伊拉克,他家是旧房子,很难经受轰炸的震动。他到安曼卸完油后将立即返回巴格达。当记者问他回去后还出来吗?他说:“不。” 记者在路上还遇到了6辆返回伊拉克的油罐车,司机们正在路旁歇脚做午饭。听到记者主动用阿语向他们打招呼,他们立即热情地围上来。其中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司机告诉记者,他们是4天前进入约旦的,现在正在返回伊拉克的路上,当问到是否知道美国空袭伊拉克的消息,他立刻说对记者作了一长串表述,而且越说越激动。他眼中闪着泪花说:“我们一定要回到伊拉克,要和萨达姆一起战斗到底,我们伊拉克人决不会做逃亡者、做难民。” 据司机们说,考虑到轰炸时油罐车容易爆炸,从伊拉克向约旦的石油运输空袭开始后就停止了。路上看到的伊拉克运油车大都是头一天晚上抵达约伊边界的。 伊拉克人步行到约旦 在距边界约10公里的最后一个检查站,我们正巧碰上正在那里陪同外国记者采访的新闻部官员阿里,顺利通过检查站。记者赶到约伊边界时已是中午12点40分。两座双层拱型大门拦住了去路,上面分别用英文和阿文写着“约旦哈希姆王国卡拉玛边防站”。北侧大门下,来自伊拉克的各种大小型运输车排成长队,准备入关,另有几辆汽车准备出关。边防站的工作人员和便衣警察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数十名记者早已拉开架势,忙着拍下美国空袭伊拉克后第一天约以边关的情景。 一位刚从巴格达过来、手持澳大利亚护照的伊拉克人被记者团团围住,大家都想从他口中了解伊拉克的情况。这位名叫法里斯的伊拉克人说,他是19日晚上8点左右离开巴格达的,距伊约边界160公里处的一个休息站20日凌晨遭到轰炸,他当时在车上。路上他还听人说,巴格达的杜拉炼油厂也遭到轰炸,附近部分房屋被爆炸冲击波推倒,一些人受伤。他说,从伊拉克边境到约旦将近8公里的路程没有交通车辆,他和他的伙伴是步行过来的。他不去难民营,而是准备直接到安曼,搭乘飞机回澳大利亚。 这时,从边关又进来几辆汽车,其中一辆越野车里有五六个乘客。记者马上将汽车围住,打探伊拉克方面的消息。司机告诉记者,车上都是约旦在伊拉克留学的大学生。据约旦媒体报道,约旦在伊拉克有6500多名留学生,大部分都已回国。 下午,在边陲小镇鲁韦希德的小餐馆里,记者又碰上这位司机。他告诉记者,他是专门跑长途客运的司机,19日刚把一批记者送到巴格达,然后于20日早晨7点离开巴格达的。他说,第一天的轰炸目标主要是指挥和控制设施,轰炸结束后,巴格达又恢复了平静。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