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官著书透露 伊拉克人民对战争已经麻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31日03:11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袁铁成 “1998年5月26日,小石乘我驻伊拉克使馆一辆黑色通用汽车,从约旦安曼出发去巴格达赴任。在跨越约伊边境时,两个轮胎突然同时爆炸,汽车以160公里的时速翻进沙漠……前来营救的约旦警察从扭曲的废铁中拖出6个血肉模糊的中国人,其中个子最大的一个就是小石。” 这个“小石”就是刚刚杀青的《战云笼罩巴格达》一书作者石岳文。这个故事是由曾驻巴格达的新华社摄影记者唐师曾公开透露的。直到今天,中国外交官在外遭遇危险,往往不为国人所知。这本由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题写书名的著作已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今年2月上市,20万字,16元。 这本书究竟是在迎合市场需求,还是在特意炒作?小石自己再三强调说,他的目的是想把处于危机中的伊拉克完整、客观地介绍给中国。不过,通过采访,记者发现,他对伊拉克还是很有感情的,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对伊拉克的深入了解基础上的。 大难不死的石岳文来自文化部。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他现为中国某报驻伊拉克的“特约记者”。此君已于去年底刚刚从伊拉克返回北京,正在准备过节。有消息说,如果没有什么大的意外,他将过完春节后返回巴格达。 小石说,巴格达堪称国际和平之城,可是自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战争”两字像幽灵一样一直徘徊在巴格达上空,眼下战争的脚步已经离这个城市越来越近了。走在巴格达街头,给人的印象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临战气氛正浓。这里的人民对战争已经麻木了,百姓难寻藏身之地,政府限制了出境的条件。现在,在巴格达的中国人已经不多了,就连镇定自若的萨达姆总统也开始为家人找后路了。 还有消息说,一旦战争爆发,萨达姆遇到不测,最高领导人的第二梯队已经安排妥当。此前,萨达姆总统已经在内部宣布,军队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并要求军工专家准备好一直处于保密状态的武器以应付突发事件。 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据小石了解,很多伊拉克人都会说:“习惯了,怕也没用。”因为伊拉克已经历过几十年的战争,几乎每个伊拉克家庭都有成员上过战场或都有烈士。小石对本报记者说:“伊拉克人似乎真的不怕战争……最近一段时间,在巴格达经常可以看到运送坦克和装甲车的火车调动频繁,重要的政府部门和交通要塞甚至桥头有手持短枪的士兵把守。成年人在每天下午3时工作结束后接受军事训练,重要的机械设备都被转移了,为可能发生的战争做准备。” 不过,另有分析人士对记者说,伊拉克不怕战争也是有现实条件的。经过几十年的战争折腾,除了埋在地下的石油,伊拉克的那点家底子早已经折腾得不多了。中国人常说“越穷越硬”,因此,对于一个几乎一穷二白的国家,伊拉克确实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因为战争带来的毁灭程度与战争带给世界繁华都市的损失相比,实在差得太远了。此前的例子就是,穷哈哈的阿富汗塔利班自然不怵巨无霸美国。然而,小石强调说,尽管如此,伊拉克并不是蓄意挑衅美国、蓄意挑起与美国的战争。 尽管如此,伊拉克人也只能说:“美国有先进武器,我们比不了,但他们来了,我们就得打,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必须保卫家园。”保卫家园是正当的,但是,在保卫萨达姆的问题上,相信伊拉克人是存在分歧的。其实,国际社会也一直分得很清楚:伊拉克民众与萨达姆是两回事。小石则向记者补充说,其实,“萨达姆政权”与“萨达姆”也是两回事。 小石在书中说,萨达姆性格中的显著特点就是不服输,即使错了也是对的。“萨达姆向全国发出了战备动员令,想与布什决斗比高低,同时也为自己准备好了最后一颗子弹。”在应付危机方面,萨达姆的经验不少。萨达姆在关键时刻的招数就是“退”,以退为进。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萨达姆迫于形势只能一退再退。(本报北京1月30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