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氏VS鲍氏
要不要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这成了令布什政府目前最感棘手的问题。9月12日,布什将在联合国大会演讲中对伊拉克下达最后通牒,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也将进入倒计时。但是,目前布什身边仍然有两个截然对立的阵营,鹰派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一直叫嚣“给萨达姆点颜色看看”,而鸽派的国务卿鲍威尔则坚持由联合国出面说服伊拉克同意核查 从而避免军事冲突,那么拉姆斯菲尔德与鲍威尔的这场争斗将以哪方的胜利而告终呢?
-布什更宠信拉氏
早在布什刚刚在总统大选中击败对手戈尔之时,拉姆斯菲尔德就向布什提出建议,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年间所表现出来的立场过于软弱,这容易使美国成为遭受攻击的靶子。“9·11”事件之后,拉姆斯菲尔德更是上蹿下跳,不停地敦促布什“重振美国雄风”,最终布什听从了拉姆斯菲尔德的建议向阿富汗采取了军事行动。但是,伊拉克并不是阿富汗,这一点布什比谁都更清楚。
现在,即便是美国的媒体和政客也认为缺乏对萨达姆动武所需的理由,因为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巴格达正在研发或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无论如何,布什要想对伊拉克采取行动至少首先需要获得美国国会的许可,而参众两院目前的态度却仍然是模棱两可。对此,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研究学院的教授科恩称:“布什政府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中央,到底何去何从没有人能够最后拍板,布什也许只好跟着感觉走了。”
与拉姆斯菲尔德一向咄咄逼人的气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国务卿鲍威尔总是一副小心谨慎的模样。在倒萨问题上,鲍威尔主张不要采取过于激烈的行动而应该循序渐进慢慢来。支持鲍威尔的政治人士包括曾经给老布什当过顾问的斯考克罗夫特以及前国务卿贝克尔。
但是,以拉姆斯菲尔德和副总统切尼为首的鹰派现在明显占据上风。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个星期联合国地球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之时,布什让鲍威尔代表自己与会,他本人却和军事高官在拉姆斯菲尔德的家中小聚,共同商讨倒萨事宜,布什亲谁冷谁,明眼人一看便知。
不过,到目前为止,布什仍然未就到底是采纳拉姆斯菲尔德的强硬态度率先向伊拉克发难,还是听从鲍威尔的劝说在征得联合国的同意之后再向伊动武做出明确的最终抉择。9月12日,布什预计将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措词强硬的演讲,可以基本肯定的是,布什本人还是倾向于对伊动武,而且这意味着美军很可能会对巴格达采取先发制人的空中打击。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美军已悄悄开始为武力入侵伊拉克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部署,并将于10月由本土派遣两万名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士兵前往中东,这些官兵将从位于加州的基地出发,同72架A-10战斗机一起抵达海湾。
-鲍氏温和受人欢迎
如果说拉姆斯菲尔德是一只好斗的公鸡,那么鲍威尔就显得较为温和,前者想通过武力获得胜利,而后者则希望以温情来打动人心。军人出身的鲍威尔担任国务卿以来一直试图改变美军充当世界警察的形象,鲍威尔认为美军四处出击容易树敌太多,这将使美军在同一时间打赢两场地区性冲突的军事战略面临严峻的挑战。
于是,就有了现在处处采取中间路线、温和待人的鲍威尔,他信奉的格言自然也就与拉姆斯菲尔德迥然不同,鲍威尔坚信“在所有代表权势的表现当中,克制力往往能够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而拉姆斯菲尔德则常常引用罗斯福总统的原话说:“为正义而战是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事情。”
事实是,现在的世界局势与当年海湾战争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美国的西方盟国并不像以前那样支持美国的做法,尤其是伊拉克的一些阿拉伯邻国也不太赞同对伊动武,这些国家更认同鲍威尔较为温和的立场。在以色列,政府方面虽然极力支持美国的倒萨行动,可以色列民众却担心一旦巴格达遭到美军的空袭,萨达姆的部队会立即对以色列采取报复性的军事打击。
-拉氏显得杀气腾腾
拉姆斯菲尔德与鲍威尔之间的争论反映了华盛顿政府和美国军方内部最基本的两种立场。“9·11”事件之后,拉姆斯菲尔德原本就极具进攻性的态度变得更加强硬。虽然这种过于锋芒毕露的风格让拉姆斯菲尔德很快被贴上了“鲁莽的好战分子”的标签,但他却也从不掩饰自己的好斗精神。拉氏讲话时喜欢使用诸如“屠杀、灭绝”一类杀气腾腾的词语,而且总是对传统的做法和观点表示出不屑一顾。
但是,凡事做过了头也许就只能产生相反的作用,就连拉姆斯菲尔德的一些亲信也担心地表示,听过拉姆斯菲尔德演讲的人恐怕都不会称他为斗士而是赌徒,因为他的看法有时太过偏激,这可能导致那些原本就不太支持对伊动武的人更加坚定了原先的想法,他们认为如果按照拉姆斯菲尔德的计划,美国将会冒比听任萨达姆为所欲为更大的风险。
美国政界的分析人士指出,拉姆斯菲尔德是那些曾经在野多年好不容易才重新夺回权力的一批政客和军事要人的典型,他们往往成名很早,但随后又在政坛销声匿迹,直到最近才有机会东山再起,因此他们必须让世人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他们要向过去25年形成的五角大楼传统文化发出挑战,要让那些对风险总是极力避让的保守人士靠边站。
出生于军人家庭的拉姆斯菲尔德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就参了军,像父亲当年一样穿上了海军制服。据拉姆斯菲尔德以前的战友称,他一向是一个非常敢于玩命的军人,他驾过飞机,跳过伞,还开过摩托车。大学里的同窗则回忆说,拉姆斯菲尔德那时总是一门心思地学习,恨不能把图书馆里所有的书都看个遍,这也许是后来他能够在30岁时就成为众议员,42岁时就担任白宫办公厅主任,而且43岁时就升任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防部长的原因吧。
2001年拉姆斯菲尔德重返美国政坛。但是,离开政界多年也使得拉姆斯菲尔德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建立自己的权力圈。国防部长开始变成一个徒有虚名的职位。但是,拉姆斯菲尔德却很想耍一耍国防部长的威风,他不想仅仅当个傀儡,于是他开始下达命令,而且事必躬亲,一副要甩开了膀子大干一场的架势。
拉姆斯菲尔德认为,应该在美军内部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他上台之后与那些改革派的高层军事领导人打得火热,这无疑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拉姆斯菲尔德的目的是明确的,他希望国防部在美军的发展建设当中扮演主角的角色,而“9·11”事件正好给了拉姆斯菲尔德一个运用国防部长权力的大好机会。
在拉姆斯菲尔德的极力劝说下,布什同意向阿富汗发动军事打击,尽管仅仅用了12天,美军第一支特种作战分队就已经部署到了阿富汗境内,但拉姆斯菲尔德的一位助手却开玩笑地说:“这12天对于拉姆斯菲尔德而言就好比是12年,他等得都望穿秋水了。拉姆斯菲尔德就是那种雷厉风行的人,说干什么事马上就干,一秒钟都不愿耽搁。他经常问我们,‘两个月前我让你做什么事来着?’我们就会回答说,‘不是两个月,是两天前,部长先生’。”
-不和已是公开秘密
在拉姆斯菲尔德眼里,传统的繁杂的军事作战程序根本没有必要,他认为战地指挥官只需将作战计划呈报给参联会,参联会再询求国际部的批准就一切就绪,而国防部的批准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一个走过场的手续。事实上,从走马上任一开始,拉姆斯菲尔德就极力确立自己的权威,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的作战计划并非是在参联会的会议室里制定下来的,而是在拉姆斯菲尔德的办公室里最终出炉的。在整个军事打击过程当中,拉姆斯菲尔德每天都会与战地指挥官、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将军通上三四次电话。
拉姆斯菲尔德这种大权独揽的作风自然使他在国防部甚至美国政府内部树敌不少,其中鲍威尔就对拉姆斯菲尔德颇有微词,尽管两人仍然是朋友,以鲍威尔的为人也绝不会在背后给拉姆斯菲尔德出阴招,但鲍威尔已经明确表示,他不想在任期之后继续担任国务卿,很显然与拉姆斯菲尔德的不和让鲍威尔感到压力很大。
白宫的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拉姆斯菲尔德在对伊拉克发动攻击的问题上过于咄咄逼人,也许鲍威尔会提前辞职,一位资深政府官员透露,就连布什也担心拉姆斯菲尔德过于强硬,甚至给人身兼国防部长和国务卿两职的感觉。对于布什而言,现在是他最需要获得美国公众和国际社会支持的时候,他当然不想纵容美国政府的内讧。
但是,白宫圈内人士认为,虽然表面上布什对鲍威尔恭恭敬敬,而且也十分愿意倾听鲍威尔的观点,但骨子里面布什还是倾向于与拉姆斯菲尔德同舟共济。尤其是“9·11”事件之后,布什的态度也变得趋于强硬,更愿意用行动而不是外交渠道来解决问题。虽然布什肯定也担心打击伊拉克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政治风险,但至少从现在看来,布什更有可能听从拉姆斯菲尔德的建议,那就是对伊拉克动武,彻底让美国滑向战争边缘。
-如果意见一致,这可能是一个有效率的团队。但如果观点相左,这三人只是“团结”的幌子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