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本报特约评论员杨丽明
当地时间4月30日,阿拉法特终于获得了期盼已久的自由,人们本应为局势的好转而欢欣鼓舞。然而,在“自由通知”传到阿拉法特的官邸那一刻,人们并没有看到他走出门口,也没有看到他胜利的笑容。明眼人其实不难看出,此次阿拉法特获释,其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实质意义。
首先,此次以色列“释放”阿拉法特,并不是以色列妥协或退让的结果。众所周知,以色列是在阿拉法特同意向美英“狱警”交出以方通缉的6名巴方人员之后,同意“释放”阿拉法特的,这件事本身是巴方妥协的结果。早在布什与沙龙商讨结束僵局的方案时,沙龙就已提出了条件,那就是,如果以接纳美的斡旋方案,美必须在以后的一系列问题上与以站在一边,其中包括阻挠联合国调查团到杰宁难民营调查对以的屠杀指控。
其次,目前围困行动的结束绝不意味着以军的停火,沙龙对这一点直言不讳。就在以宣布解除围困的同时,在拉姆安拉阿拉法特的办公总部大院内,以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仍然虎视眈眈,临近的几个街区依然处于以军的严密封锁之下。只要沙龙一声令下,以军随时可以重新采取军事行动。29日凌晨,以色列军队还动用几十辆坦克、军车和武装直升机从四个方向同时进占希伯伦,并很快占领了该市一大半巴控制区,当地已有8名巴勒斯坦人死在以色列机关枪下。以军的这些行动,很难让人得出“‘释放’阿拉法特就意味着局势缓和”的结论。
第三,此次阿拉法特获释,与其说是巴勒斯坦或阿拉法特的胜利,毋宁说是以色列或沙龙在玩弄外交伎俩上的成功。在阿被困期间,沙龙可谓是四面楚歌,从阿拉伯国家到欧洲国家再到它的盟友美国,都异口同声地对其进行了严厉的谴责,对以色列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此次沙龙玩弄了一个小小的外交伎俩:大张旗鼓地宣传阿拉法特获释,背地里仍然继续着侵略战争,并阻挠调查团的调查。他的小把戏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获得了成功:连埃及、约旦等一些重要的阿拉伯国家都对其行动表示“欢迎”,沙龙的压力骤然减轻了不少。
最后,通过前一阶段的行动,虽然没有“消灭”阿拉法特,但沙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以国内极右势力对他的不满情绪,从而争取到这些势力对他今后政策的支持,目前是他找台阶下的最好时机。近几个月来以军的大规模袭击中,巴武装组织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巴自治区内的政治、经济、教育完全被以色列破坏。硬的一手基本取得成效,是该考虑考虑其他措施的时候了。以色列国防部长本·埃利泽29日在议会外交与国防委员会上指出,必须结合“正确的政治策略”,并同巴方达成某种政治解决方案,才能有效打击“恐怖主义”。
虽然说阿拉法特被“释放”总比被“拘禁”好,但阿拉法特今后的日子并不会因此好过,因为他面临的将是重重的困难,比如说如何重建被以军扫荡过的巴自治城市;如何召集旧部、确保巴内部的团结;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沙龙的步步进逼;如何重开和谈等等。可以想见,沙龙在军事手段得逞之后,其底气将更足,手中可打的牌将更多。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