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
几天来,以色列发动了20年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围困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并对整个巴勒斯坦自治区进行全面围剿,为时18个月的巴以流血冲突终于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危险境地。巴以冲突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出路又在何方?
舆论普遍认为,巴以新一轮冲突的导火线是2000年9月以色列右翼领导人沙龙无视巴勒斯坦人的民族和宗教情感,强行闯入阿克萨清真寺广场。其现实原因是巴勒斯坦人已经无法继续忍受以色列的非法占领。冲突的深层背景则在于,巴勒斯坦人从上到下对持续7年的和平进程现状强烈不满,因为以色列违背奥斯陆协议,既在谈判中无视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又阻挠其在部分自治的土地上独立建国,从而使他们对和平这一战略选择发生了动摇。
随着2000年7月戴维营谈判破裂、两年内的第三次建国努力受挫以及沙龙挑衅的接踵而来,巴勒斯坦社会酝酿已久的愤怒岩浆终于像复活的火山喷涌而出。他们认为,1987年爆发的巴勒斯坦首次起义曾迫使以色列承认了自己的民族自决权,那么,这次“阿克萨起义”应该能使自己实现所有的政治目标。
暴力相向导致流血冲突像滚雪球般不断膨胀和扩大,最终演变成巴以地区最大的一场武装角力。以色列靠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加倍报复,给巴勒斯坦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创。
沙龙赢得大选后,右翼势力主导以色列政府,以色列社会舆论也明显趋于强硬,巴以不但无望恢复和谈,就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前政府曾经达成的和谈谅解也被宣布为废纸一张。
“9·11”事件发生后,沙龙政府搭乘美国“反恐”便车,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巴勒斯坦人的武装抵抗一律冠以“恐怖主义”,要求巴方单方面停火,同时不断通过“定点清除”引发巴方激进分子铤而走险,进而使以军不断强化对巴勒斯坦地区的侵入、打击和破坏。
此外,美国一味偏以压巴,国际介入乏力,致使双方无法实现有效停火。美国是以色列的战略盟友,布什履新之初,刻意与前任克林顿拉开距离,对巴以冲突撒手不管,客观上放纵以色列以武力服人。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巴以冲突历时一年有半,双方敌意很深,对立气氛非常浓重,要告别战场返回谈判桌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是,只要双方看到暴力冲突无济于事、最终还必须靠谈判解决问题这个无法回避的前景,巴以领导人一定能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结束这场让世界感到焦虑的灾难
马晓霖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