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驻埃及记者徐平
巴以暴力冲突正在经历18个月来最严峻的考验;阿拉法特的政治生命又一次处于危急之中;国际社会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其侵略行动并马上撤军;阿拉伯国家群情激昂,反美反以情绪空前高涨。但是沙龙似乎并不为所动,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对巴勒斯坦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
沙龙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回首以色列总理沙龙执政一年多的情况,答案并不难找。
巴以戴维营会谈失败后,巴勒斯坦方面重新确立武装斗争是其斗争手段之一,使以色列人对和平前景感到失望。在随后的大选中,以色列公众抛弃了巴拉克而选择沙龙当总理,决定了沙龙政府对阿拉伯和巴勒斯坦的政策肯定是强硬的,当时阿拉伯国家就是一片反对之声。果不其然,上台后的沙龙虽然也不时地挥舞过橄榄枝,表示愿意和巴勒斯坦彻底解决争端,同意巴勒斯坦立国,但是却明确要求巴勒斯坦绝对停止一切反以行动,接受以色列的存在,而且其底线是要从奥斯陆协议往后退,以极为苛刻的条件让巴勒斯坦接受一个他认可的巴勒斯坦国。可以说沙龙上台后的所有作为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些当然是不切实际的,也是巴勒斯坦和阿拉伯方面所不能接受的。
在阿拉伯方面,由于强硬派和温和派的意见分歧,主张和以色列走和平道路解决问题的,以及支持巴勒斯坦极端组织用极端行动反以的,两种意见和态度始终长期共存,且难以协调。
3月28日下午结束的阿拉伯首脑会议通过的沙特方案,或者叫“阿拉伯倡议”,可以简单归纳为如下几条:呼吁以色列确认选择和平;赞同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以色列撤出1967年战争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包括戈兰高地和黎巴嫩南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换取阿以关系的全面正常化;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拒绝在阿拉伯领土上建立一切形式的以色列定居点。这个只有几条原则框架的倡议显然使以色列对沙特王储阿卜杜拉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彻底绝望。从利益上讲,以色列绝不肯接受这样一个方案,但否定该方案,沙龙将背上“拒绝阿拉伯方面和平倡议”的恶名。于是以色列干脆避开这一倡议,将公众视线引向打击“日益加剧”的“巴勒斯坦恐怖主义”的军事行动。
以色列趁一些参加会议的阿拉伯首脑尚未完全来得及回国就立即动手,显然是早有准备的。人们应当记得,围绕阿拉法特能否亲自出席阿盟首脑会议,巴以在停火协议上是否签字可以说是“斗”到了最后一刻。美国特使津尼将军曾经修改了他的停火协议,以色列表示有条件地接受,而阿拉法特仍然拒绝签字。我们当然无法知道修改后的停火协议是什么样子。但是以色列方面“如果(停火谈判)不能成功,我们将得出停火无望的结论,并选择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战争恫吓,却是实实在在的。当阿拉法特得悉以色列真的要用坦克来“说话”、并赶快宣布“无条件立即接受停火协议”时,已经为时晚矣。
很清楚,虽然巴以和阿以各方现在都有条件地表示同意“巴勒斯坦有权立国”和“以色列有生存权利”的立场,但实际上双方开出的实现和解的条件有相当大的差异,分歧大到对方根本无法接受的地步。这恐怕就是巴以暴力冲突根本停不下来,和谈迟迟无法启动的根本原因所在。而在国际反恐的大形势下,以色列断然决定拿巴勒斯坦极端组织(实质是针对阿拉法特)开刀,对其暴力行动进行“反恐”打击,显然想使其军事镇压能披上“师出有名”的外衣。
按照沙龙的逻辑,为了实现与巴勒斯坦停火,他撤出过军队,容忍过极端分子针对以色列平民的自杀性袭击,甚至放弃了一再坚持的7天“绝对平静期”,已经“让步”够多了。可是阿拉法特不但不阻止国内的恐怖行动,反而还在背后支持他们。于是抛弃阿拉法特,直接打击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就成了沙龙政府当然的选择。
以色列这次军事行动事先征得美国同意已无疑义,所以华盛顿至今仍在强调以色列有权进行“自卫”,并继续要求被困的阿拉法特制止国内暴力恐怖活动。那么,以色列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从特拉维夫动用预备役军队,决心在任何地方打击巴勒斯坦极端分子的袭击行动,却又表示无意占领巴控A区;决定围困阿拉法特官邸,彻底孤立他,却又明确表示不会伤及其本人性命;表示不管国际压力有多大,军事行动将持续数周至数月来看,以色列是决心要冒天下之大不讳了。
目前的以色列政府是个联合政府,而且国内言论的自由度很大。所以国内对于发动这样一场军事行动有不同声音是完全可想而知的,佩雷斯外长就持不同意见。但是沙龙显然又是一个独断专行的强硬派人士,所以他现在将一切都揽在自已身上。
据称以色列要坚决“自卫”,保护其公民的“安全”,在打击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名义下,逼迫阿拉法特在停火协议上签字。如果阿拉法特拒绝,就“彻底孤立”他,不让他会见任何国家的官方代表。他可以通过以色列出境,但只能是踏上不归路;甚至不排除过一段时间将他赶出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的可能。而特拉维夫现在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领导下的恐怖主义基础设施”的军事打击,更被以色列视为是通往和平的唯一道路。用沙龙更加清楚明白的话语来说,那就是阿拉法特在这场游戏中已经“出局”了;他已被完全抛在一边,今后是否愿意同以合作已经“无所谓”了;以色列将和已经看好的、但目前尚不准备透露其姓名的其他巴勒斯坦领导人来实现停火与谈判,达成巴以和平。一名话,沙龙认定阿拉法特的政治生命已经完结。这些就是沙龙的真实意图。
但是国际舆论,甚至以色列的舆论,对于沙龙此次军事行动是否可行,或者说在道义上有多大胜算把握,都抱有很大的怀疑。历史经验教训告诉人们,用武力压服一个民族是不可能得逞的;而且往往镇压越强,反抗越烈。伊斯兰和阿拉伯世界目前一片反对声,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谴责,以及巴勒斯坦国内迄今不断的暴力袭击活动,显然就是沙龙难以达到其预期目的一个佐证。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