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请好好看一遍《拯救大兵雷恩》这部电影 网友kevink
今夏的暑期猛片中,自然少不了史提芬·史匹堡的一
份。《拯救大兵雷恩》叫好又叫座,赚了我这大男人几滴
眼泪之後,还哄我领儿子去看了第二遍。
史匹堡的名号不是吹出来的。此公现为好莱坞的首席
名导演,最近评出来的世界电影史上最伟大的100部电
影,史匹堡的作品就占了五席,分别是《辛德勒的名单》、
《法柜奇兵》、《第三类接触》、《大白鲨》、《星球大
战》。真是独领风骚!至于这部《拯救大兵雷恩》能否锦
上添花?当然有待那些苛刻的影评家施予青眼。但当下票
房和口碑已是抬头见喜。至少今年的奥斯卡金象奖,史匹
堡又抱得一两尊金人归了。
此片堪称见微知著,小故事、大制作;小人物、大主
题。它表现了二次大战盟军之诺曼第登陆,一如史实,在
三个登陆滩头当中,此处战斗最为激烈,美军伤亡惨重。
在美国大後方接到的前线报告里面,意外地发现同一天收
到了三个都是姓雷恩的士兵的阵亡通知。原来他们一家四
兄弟都上了战场,现在只剩下一个雷恩,是空降兵,军阶
只是列兵,他已经被空投到诺曼第前线的敌後作战。美国
军部出於人道的考虑,决定派出一个小分队,去火线找到
这个大兵雷恩,让这个家庭剩下的最後一个儿子撤离战场,
复员回国。
由天皇巨星汤姆汉斯主演的美国陆军上尉,率领这支
特遣分队,穿过错综复杂的战线,一路寻找大兵雷恩,沿
途都有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分队的战士陆续牺牲,以致有
的成员对这项任务产生出怀疑和抵触情绪,为了找一个不
知身在何处,又生死未明的列兵,死了几条人命,是否值
得?但是他们终于在一个处境非常险峻的火线地段找到了
雷恩,通知他三个同胞兄弟阵亡的消息,并且下达军部的
命令,但是雷恩拒绝撤离战斗,他要和自己的空降兵战友
一起执行坚守阵地的任务。於是,陆军分队的官兵临时决
定,大家一起留下来,帮助友军完成这次战斗任务,然後
带雷恩离开,让他返回美国。结果这场战斗非常之惨烈,
无论是空降兵还是临时参战的陆军特遣队,大部分都战死
沙场,包括带队的陆军上尉。而幸存者里面刚好有一个大
兵雷恩。
这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都是上了年纪的雷恩和家人
去法国的二战阵亡将士公墓去凭吊战友的英灵。套路虽旧,
却仍颇能令人感怀。
说起诺曼第登陆,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以
前美国已经拍过一部电影,叫做《最长的一天》,中文译
名叫做《碧血长天》。这部黑白片这次也被评为世界电影
史上最伟大的100部电影之一。《碧血长天》是一部典
型的史诗电影,场面壮阔恢弘,出将入相,给观众展示了
敌我双方之运筹帷幄,乃至诺曼第登陆战的全景。
同一个事件、同一个题材,以前已经有一部经典电影
了,史匹堡还敢炒冷饭,自是袖里另有乾坤了。老史选择
的是这场大战役的一个切片、一部细部,整个电影故事,
在这场浩大的战争里面,本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放在
真实的历史背景下面,就反而有了一种超越战争的普遍意
义。这群官兵是去拯救一个生命的个体,而在这次行动里
面,又一层一层地展示出了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性。
可以说,《拯救大兵雷恩》,表现的是个人的战争,
或者是说战争里头的个人。电影开头先用严酷的纪实手法,
渲染了战争的恐怖,人命在战场上就好象一棵草、一粒沙
那样微不足道,然後才展开拯救普通一兵的特别行动。当
观众都明白了这个特遣分队的目标,这时候就有了一座特
别的天平,个体的生命就显得特别的珍贵,当死亡来临的
时候也显得特别沉重,电影的特遣分队出发上路之後,每
牺牲一个士兵,都给观众造成强烈的震撼。
若论电影技法,史匹堡当然是此道高手。他其实是首
次拍战争片,但这部《拯救大兵雷恩》,老史另辟蹊径,
突破了战争电影都喜欢拍大场面,喜欢用广角镜头,喜欢
用俯瞰式、全景式的拍摄构图的老套套。本来史匹堡是玩
现代特技的开山老祖,从“初级阶段”的《大白鲨》到卓
然成家的《第三类接触》,再到席卷全球的《侏罗纪公园》,
论这一行当,谁能练得过他?由他带起的电脑特技风潮,
致使好莱坞满眼都是电脑合成的所谓的大气势、大场面。
但是在《拯救大兵雷恩》里头,老史忽然返璞归真,无论
砸下多少钱,都不吝实景拍摄。全片只有不超过五秒钟的
广角拍摄,让观众看一眼在盟军登陆之後的诺曼第海滩,
停靠著成排的登陆艇,和一排排防止空袭的气球,感受一
下这个军事史上的壮举的视觉气氛。而在两个钟头零四十
五分钟的时间里面,用的都是近距离的、个人化的视觉。
老史用摄影机满场撵著演员跑,观众能看到的视觉焦距,
就是片中人物目所能及的。也就是说,让观众用自己个人
的体验,去观察和感受这场战争,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
就好象觉得自己也置身于同一个环境里面,自然而然的产
生出一种战争的压迫感,和一种生命在那里苦苦挣扎的感
觉。这个,显然正是史匹堡想追求的效果。
如果说六十年代的《碧血长天》是一部史诗电影。九
十年代的《拯救大兵雷恩》,就从另一角度谱写了另一类
型的史诗,这是人性的史诗、一首关於个体生命的绝对价
值的史诗。
实不晓得中国会不会进口这部“大片”。连《失落的
世界》都买了,偏偏“失落”了老史的这部史诗电影,岂
不有买椟还珠之嫌?
或许,这部片子我们中国人会有很多别样的启发。因
为无论在传统中国还是在现代中国,国家、民族、统一这
些价值都是极其崇高的,而且是英雄主义的源泉。儒家文
化还有为道德的自我完善而奉献的传统,就是所谓的取义
成仁。“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在共产党的历史上,
也有一本为信仰而轻掷头颅的英雄家谱。然而,《拯救大
兵雷恩》这部电影,就表现出另一种价值观念,就是对个
体生命和个人价值的爱惜和尊重。
电影里面,美国军部对派不派人去找雷恩这个普通一
兵,也有过歧见。不过,这种争论并不是应不应该去找的
问题,而是当时战役还在激烈进行,战线犬牙交错,在如
此复杂混乱的情况下去找一个空降的敌後的伞兵,的确有
很多技术上的困难。後来,参谋总长马歇尔将军就给大家
读了当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写给一个普通妇女的
一封信,这个母亲有五个儿子,都在内战中牺牲了。林肯
并没有用一些崇高的字眼去赞颂她 比如什麽英雄母亲之
类,而是非常沉痛和恳切地和这位普通妇女分担这种痛苦。
林肯在信中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补偿你所失去的一切。
在马歇尔将军读完这封信之後,参谋部的军官全部肃然动
容。寻找大兵雷恩的最高军令就立即发出。它可以说是西
方文化观念形象的注释,即个人的价值是绝对的,国家的
价值是相对的。国家的存在是为每个个人服务的,只有这
样一个将个体生命和个人幸福视为至尊价值的国家,人民
才值得去捍卫她。这个才是英雄主义的源泉。这和东方文
化的观念实在有很大的差距,在中国,国家和民族的价值
是绝对的,个人的价值是相对的,为了那些绝对价值,个
人就不惜牺牲一切,前赴後继,杀身成仁。
其实,今岁克林顿访华时,无论在联合记者招待会上,
还是在北大的演讲会上所反复强调的“个人价值”,说的
都是这个。可惜无论满座中共官僚还是那些慷慨激昂的北
大学子(不是全部)都未能听懂。这并非克林顿在意识形
态上的挑衅与蚕食,更不会因为克林顿时下正官非缠身、
灰头土脸而变成一派胡言。老百姓的利益高于国家的利益,
这是美国的立国精神和社会的基本价值。
在西方,关於个人与国家的观念是来自古罗马的所谓
“自由民”思想传统。在中国,则是来自儒家的文化传统。
我们当然不可以贸然贬低这种传统文化的价值。但是,既
然中国已经迈向现代化,《拯救大兵雷恩》所体现的个人
价值,就应该成为我们中国人的一种参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看了《拯救大兵雷恩》,
别的不说,至少当年韩战中志愿军战俘的悲情故事,就不
再重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