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防治非典侧记:全院之力投入战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6日15:13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5月6日电 在3月初北京出现非典病例后不久,中日友好医院就设立了SARS病区。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全院的医护人员没有一个退缩。在这场遭遇战中,医护人员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爱的奉献”。法制日报今天(6日)刊文,记述中日友好医院防治非典过程中,医务人员的点滴事迹。 “我要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我是共产党员,半步也不能往后退”……3月下旬,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战役刚一打响,一封封饱含激情的请战书便纷至沓来。 SARS病区需要调派医护人员前往值班。谁都知道,进到隔离区就意味着面对危险,要夜以继日地工作,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与家人见面。对此,数十名医生、护士义无反顾,主动要求前往病区。 呼吸内科是防治非典的前沿阵地。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共产党员个个冲锋在前。科主任林江涛,自非典战斗打响后,他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一直坚守在最前线,无论昼夜,随叫随到。他担任北京市非典型肺炎防治专家组成员,又是医院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组组长。然而,对于每一个前来就诊的疑似非典患者,他都要亲自过问和诊治。在抢救危重病人中,他不停地近距离接触病人,似乎忘记了被感染的危险。他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就像战士上了战场。只要还有一名患者没有脱离危险,我就不能离开前线。” 他年近八旬的父亲疾病缠身,住进了医院,生活不能自理。林江涛匆匆安排好父亲后,便一头扎进了非典病区。他几次都想陪陪父亲,但总是被一个接一个的危急病人留住。虽与父亲近在咫尺,却不能去看望,只能通过电话问候。 年近50岁的护士长刘荣玉是急诊科的一名老党员,凭着丰富的护理和管理经验,帮助无数病人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在防治非典的战斗中,她主动请缨,带领23名护士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最前线。她们是离患者最近的人,每天穿着笨重的衣帽,戴着厚厚的口罩,一干就是一身汗。为了减少上卫生间的麻烦,他们尽量少喝水。由于任务繁重,每天都得到下午两点后才能吃午饭。 许多护士孩子小,无人照看,但大家都坚持工作在一线。穆瑞静在SARS病区工作期间,年仅4岁的孩子高烧不退,一度怀疑是非典型肺炎。一边是需要关爱的骨肉,一边是需要护理的病人,怎么办?她心里非常焦急,但她始终没有离开岗位。后来听说孩子的烧退了,大家才长舒一口气。 一位护士的孩子刚满周岁,每天在电话里哭着喊“妈妈”。听着宝宝的呼唤,妈妈的心别提多难受。年迈的父母希望她请病假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可是,为了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她没有找任何理由逃避,而是把对亲人的思念寄托在尽职尽责的工作中。她在日记中写道:“宝宝,虽然妈妈很想亲亲你,但妈妈不能背弃白衣天使的诺言……” 疫情不断升级,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几家医院改为专收SARS患者的专科医院,需要抽调各大医院的医护人员前往支援。为了大局,医院派出了一支由12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防治医疗队,赴北京市胸科医院。送行时,有孩子送父母的,有父母送儿女的,浓浓的亲情包围着这些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 “这次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斗争,是我们建院19年来动用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的一次。目前,我们要举全院之力投入这场战斗。”院长何惠宇如是说。 非典的防治工作还将继续,中日友好医院将承担更加艰巨的任务。(孙继斌)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